二 兵败赤壁 破连船天下三分(1 / 1)
正当曹操南征荆州之时,孙权正屯兵柴桑(江西省九江市)。诸葛亮晋见孙权,分析时局说:“现在全国一片混乱,将军在江东起兵,而玄德公(刘备)在汉水以南集结部众,欲与曹操争夺天下。如今,曹操士军已击破荆州,声威大振。四方英雄豪杰,已无用武之地,玄德公向南撤退,还望将军量力收容。将军如果有决心和能力,以吴越的人力与朝廷抗衡,就应该趁早跟曹操断绝关系;如果自认为不能,不如趁早收起武器,脱下铠甲,向北方归降吧。当今,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内心自有打算,迟迟不能作出决定。此等紧急时刻,却优柔寡断,将军不怕大祸临头吗?”
“那为什么刘州长不向北方归降曹操?”孙权没好气地问。
诸葛亮早就料到孙权会反问这么一句,于是故意正色说:“田横,齐国的一个壮士,还能坚守大义,不肯屈辱,何况刘州长皇家苗裔,盖世英才,志士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只能是天意,怎么能当曹操的部属!”
孙权当时27岁,正值血气方刚之时,被诸葛亮这么一激,勃然大怒说:“我不能把吴国的故土,10万士兵,拱手奉送给别人,受制于人。我决心已定!不必再说了。我知道非刘州长不能抵抗曹操,可是刘州长最近连连挫败,怎么能担当此任?”
诸葛亮心里知道孙权已经有了联合抗曹的意愿,便献上对策:“刘州长虽然在长坂遭到挫败,但集结部众,加上关羽水军,还有精锐1万人,刘琦所属也不在1万人之下。曹操劳师远征,身心俱惫。加上不熟悉水战,荆州将士,大多并不心服。将军如果真能派一位猛将,率军数万人跟玄德公合作,一定可以击破曹军。曹操军败之后,定向北撤退。如此,荆州与江东势力强大,定会奠定鼎足三分的形势,还望将军早拿主意。”
孙权听了,大为高兴,召集部属商议。曹操见孙权对形势抱观望态度,不敢得罪自己,便踌躇满志,雄心勃勃,认为只要挥师东下,孙权一定会慑于自己的声威,献地投降。
“不见得!”谋士贾诩提醒曹操保持冷静,说,“丞相平定了北方,今天又降伏汉南,声名远播,如果此刻能利用荆州四郡资源,休整部队,安抚百姓,时机一到,江东就会不战而服;如果急于用兵,恐怕……”
“恐怕什么?”曹操被自己的实力所迷惑,打断了贾诩的话,随手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江东,信中说:
“近来奉天子之命,讨伐叛逆,军旗到处,刘琼降服。现在,我亲率长江舰队80万人,希望跟将军在吴国故地狩猎。”
孙权看了,让部属传阅,无不震惊,有的甚至害怕得哭了起来。秘书长(长史)张昭说:“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我们抵抗他,名不正,言不顺。再说,我们凭借的是长江天险,如今曹操占了荆州,长江天险早就失去了。如果曹操水陆并下,敌强我弱,我们如何抵挡?不如归顺朝廷。”众人纷纷赞同。
只有鲁肃一人不发一言。稍后,孙权起身出去,鲁肃追到走廊上,孙权会意,拉起他的手问:“子敬,我看你一言不发,必定早已有了主意,说吧。”鲁肃说:“刚才众人的议论,可能会让将军误入歧途啊!像我鲁肃这样的官职,可以归降曹操,大小可以再谋得一个职位;而将军却不可以,请将军早日作出决定。”孙权叹息说:“众臣所言,使我失望,你的睿智分析,跟我的想法完全相同,看来只有你子敬知道我的心思啊。”
周瑜原被派往季阳驻扎,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大事。周瑜随即返回,对孙权说:“曹操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想篡位的奸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将军英雄盖世,又继承父兄的基业,据守江东广大土地,拥有充足的精锐部队,自当横行天下,为汉王朝清名正位。何况曹操亲自前来让我等擒他,怎么能反而投降?
北方边疆尚未完全平定,西北军阀马超、韩遂,仍驻屯关西,始终是曹操的后患,他却强行南下,这是他的失策;曹军向来善于马战,而疏于水上用兵,如今竟然舍弃马匹,改用船舰,跟吴越士兵,在江河争锋,岂不是自寻死路?现在,正是严冬,千里冰封,战马吃不到野草,曹操又驱逐这些北方部队,盲目地投入错综复杂的河川湖泊之间,水土不服,疾病必定流行。
这几点,都是统帅应考虑到的危险,而曹操却不顾一切贸然前来。将军请拨付给我数万精锐,挺进到夏口,保证为将军击破来敌,以绝后患。”
孙权听了,又感动又高兴。猛地站起,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曹操老贼早就打算颠覆朝廷,自己纂位,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以及我孙权,如今,其他英雄都已消灭,只我还在,我跟曹操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正合我意,公瑾真是上天赐给我的将才啊。”说罢,抽出佩刀,向桌案砍去,坚决地说:“谁要是再敢说迎降,跟这个书案的下场一样!”随即散会。
当夜,周瑜再次晋见孙权说:“大家看到曹操书信,被他的水陆两军80万,吓得惊惶失措,不能正确分析其虚实。其实曹操所统率的直属部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新接收的荆州部队,充其量也不过七八万,而且并没有完全臣服。用疲惫的将士,驾驭军心不稳的部众,人数再多,也难以凝聚力量。我只需5万人的精锐部队,就足以克制敌人,请将军不必担心。”
孙权非常感动,拍着周瑜的背亲切地说:“知我者,公瑾也,你的见解跟我的相同。5万人一时难以集结,现在已征调3万人,粮草、船舰、武器都已经准备齐全,你跟鲁肃、程普先行出发,我在后方继续集结部队,作为你的后盾。”
于是命周瑜、程普分别担任左右翼总司令,鲁肃当参谋长(赞军校尉),率军北上,与刘备合兵一处,共同抗击曹操。
曹操率水陆两军自江陵出发,沿江东下,到达赤壁(湖北省蒲沂县西北),与周瑜、刘备联军遭遇。这时,曹操的军队中所传染到的疫病,已非常猖獗,所以曹军和孙刘联军才一接触,就打了个败仗,退到北岸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为了使北方军士方便在船上活动,采纳谋士的建议,把大船用铁链连起来,这样就想在平地上一样平稳了。北方将士们对此非常满意,纷纷感谢丞相的体恤之情,曹操见晕船的问题这么轻易就解决了,对攻下东吴更是信心满满。而长江南岸见曹操把大船连接到一处,孙刘两家准备使出诈降和火攻的连环计,以破曹操。
到了十一月底,两军终于展开了大决战。决战前夕,曹操收到孙权前锋大将黄盖的一封密信,说他受到周瑜、鲁肃的排挤,准备投奔曹营,并约定了时间。曹操信以为真,命人准备迎接黄盖来降。
一天,东南风大作,黄盖带领10艘蒙冲斗舰,直奔北岸曹营。而船上装满了芦苇干柴,灌上油脂,外面围起布幔,插上旗帜,将一些小船系于船尾,以备安全撤离之用。每只船都扬起帆,快速向北岸驶去。曹操官兵只以为黄盖来降,都聚集在江边和船头观看,向江心指指点点,欢声雷动。
当黄盖的船队将要靠近北岸时,黄盖命人点燃柴火,确认每只船都已经点燃后就解开备用小船,安全撤离了。风助火势,10艘船如离弦之箭冲向北岸,冲入曹操舰群。刹那之间,曹操船队都燃起了大火,不一会儿又蔓延到岸上的营寨。一时间,只见江心和岸边,烈焰冲天,曹军士兵、马匹,或被烧死,或坠入长江溺死。曹军哭号之声闻于天,死伤难以数计。
江北情况很快报知周瑜,于是下令立即擂动战鼓,率轻装舰艇随后赶到,战鼓雷鸣,震动天地,曹操大军顿时崩溃。曹操在硝烟弥漫中难以收拾局面,带着残部由小道向西逃跑。
沿途泥泞不堪,路又阻塞,天际突然刮起狂风,队伍几乎不能行。曹操命令老弱残兵去背草填路,骑兵部队才勉强通过,而那些背草铺路的老弱残兵,很多被人马践踏,倒在泥浆中,死亡不计其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在后追击,一气追到南郡(湖北省江陵县)。
曹操大军惨败之后,又兼粮草不济和瘟疫横行,人马死亡过半。曹操害怕失败的消息传回许都,朝廷会发生变故。所以不敢在荆州多停留,留下大将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自己引军北还。
周瑜进攻江陵,期间经过了有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将城攻下,迫使曹军退守襄、樊。在此期间,刘备将少数兵力派往长江南岸协助周瑜攻江陵,主力部队则南下攻占了荆州长江以南的四个郡,趁机发展壮大了自己。此时局面正如诸葛亮在战前分析给孙权听一样,三国鼎立之势初具模型。
曹操向来心胸开阔,气度恢宏、礼贤下士,对属下的意见也是耐心分析、虚心接受,使人甘愿为他效劳。纵然与张绣有深仇大恨,一听张绣来归降,也立即握手言欢,封赏有加;陈琳的檄文何等的恶毒,因为人才难得而予以宽恕。正是他这种管理方式和用人心态才有了无往不胜,节节挺进的局面。
然而,胜利使人头昏,权力使人糊涂,赤壁之战终于使得曹操迅速膨胀,以为天下人都不如他,终致大败。一代雄才的曹操尚不能避免头脑发热,世间的英雄豪杰,有怎能因小小失误而求全责备,妄自菲薄呢?逆境之中能保持谨慎清醒者又有几人?一旦顺境,最易出错的便是得意忘形。曹操因此而致使天下三分,这是他至死都悔恨不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