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深宫(1 / 1)
孙尚香走后的生活,对我来说,已是了然无趣。
没有人在我耳边倾诉,没有人好奇地睁大眼睛聆听我的心声。整日,我只是无聊地坐在花园中,想想昨天,想想曾经,把往事中尘封的记忆拿出来,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样,不至于被风吹散,了无痕迹。
茹儿给我写过几封信,要我回武昌去陪她。她在信中说,抗儿已经长高了许多,很听话,每天乖乖地在家里看书习字。伯言也常常抽出时间陪他们母子二人。
可我拒绝了。我只在回信中说,身体不舒服,受不了旅途劳顿,便不去了。其实心里很清楚,剩下的岁月,只想一个人承担,其他的,已经无暇再顾及。
一日,我照例在花园的石椅上抚琴。忽然听到院子外面唧唧喳喳的一阵说话声,忍不住满心的好奇,探出头去看,却看到一个陌生的貌美女子。
她伸手轻搀着另外一个年长的女人。年轻女子大约二十多岁,笑靥如花,发鬓如云,旁边的女子虽说年纪大了些,却仍旧散发出别有韵致的魅力,尽管脸上有些轻微的刻画,却也看得出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女子。
“以后不用常来看母亲,整日在家中待着,你还不放心么?”
“娘,你又不是不知道王夫人那样的女人,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拿着鸡毛蒜皮的事来找茬,虽说母亲端庄贤淑,可是毕竟还是要有些提防,女儿放心不下。”这样说着,她俊俏的脸颊上竟有些愠怒的神色。
听她这样说,又看看母女俩一身雍容的打扮,我暗自忖度,这也该是孙权的家眷吧。只是怎么会提到王夫人?
那女子见四下无人,便贴近了她母亲的耳朵,轻声说:“娘,依女儿之见,不如……”
本想离开,不凑巧的是,一块小小的石头被我踢到墙边,发出“啪”的一声清脆的响动。墙的另一边传来女子警觉地问话声。
“是谁在那里?”
自知理亏,我轻叹一口气,慢慢走出来。
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又思忖了半晌,看来还是没有找出结论。一旁的年长女子突然微笑着向我走过来,又轻柔地牵起了我的手。
“紫依姑娘吧。”
“是。”
年轻女子也安心地松了一口气,笑起来。
“鲁班见过姑姑。”
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回答。猛然间想起鲁班这个名字,该是孙权的女儿,全公主,那么我身旁的这个女子,是步夫人了。
然后我行礼道:“见过步夫人和全公主。只是全公主这样称呼,紫依怕是受不起。”
“哪里受不起?”步夫人亲切地笑着说,“紫依和尚香是好姐妹,也该如此。”
她的这句话,倒让我想起了与王夫人的相识。
“以前紫依竟不曾见过夫人和全公主。”
“只是起先在吴的时候,我不喜欢出来走动罢了,紫依姑娘,我倒还是见过的,也常常听人提起过,尚香来我这走动的时候,还曾说过,紫依能够未卜先知呢。”
我笑了笑,等她继续说下去。
“鲁班嫁人以后,也不常来,只是……”
她犹豫着不再说话。
我转眼看了看一旁的鲁班,听母亲这样说,她的脸上竟流露出淡淡的哀伤,眼睛蒙上一层薄雾。
是了。我在史书中也看到过有关鲁班的一些资料,她先是嫁给了周瑜的长子周循,只是后来周循英年早逝,又改嫁给全琮。想必,她也是迫于无奈,至今仍然无法忘记周循吧。
可是我又不无悲哀地想到,面前这个貌美的女子,以后竟然会成为一个玩弄权术的女人。
想到方才鲁班的话,该是教她母亲如何与王夫人对抗吧。这深宫之中,看似安宁,却暗藏阴谋,让人心里顿生畏惧。
见我不说话,鲁班笑盈盈地走上来。
“母亲处在深宫之中,没有说话的人,让我放心不下。做女儿的也不能常来看望,真是不孝。所以希望姑姑能够代鲁班陪陪母亲,说说话,谈谈心。鲁班在此谢过姑姑了。”
“这是哪里话?”我赶忙搀起她。
她微笑着起身,又突然面露难色,犹豫道:“只是……”
“只是什么?”
“姑姑要万分小心王夫人。”
我一怔。
“王夫人一直与母亲争宠,手段让人憎恶不堪。虽说姑姑是局外人,她该不会刻意针对,只是在深宫之中,难免会受到一丝牵连,所以,要万分小心才是,不可不防。”
我的心顿时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