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往事如烟 7(1 / 1)
往事不回忆还好,一回忆就如同那山野间的瀑布,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徐金平已是古稀之年,当年那个十岁的孩童也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白发苍苍。在飞逝的时光里每个人都会不停的变化,然而却又一些看不见得东西,依旧屹立不倒。
回忆起往事,徐金平的心情沉重至极。他颤抖着拿起放在一旁的茶水,喝了一口:“林家最大的底线就是让翠娥做妾,可是二少爷却依旧不肯。”
林扇在之前已经做好心里准备接受爷爷的这些故事。可当真知道的时候心里又觉得十分难过。陈翠娥还在等,爷爷却娶了妻。还有,这么些年来,爷爷真的爱与自己和睦相处的奶奶吗?
陆泽明显感受到林扇情绪的低落,他伸手将林扇的手掌握在掌心。林扇明白陆泽的意思,抬头对他一笑:“没事。”
“后来呢?”陆泽问:“二少爷真的违背老太太的意思,一直没有娶张家小姐?”
刘金平点点头,声音有些无力:“对。二少爷不愿意娶张小姐,老爷夫人也强迫不了。于是大家一直这么耗着,僵持着。二少爷那时是铁了心的要娶翠娥,他不仅没将张家放在眼里,还光明正大的往翠娥那里跑,直到……”
直到那一日,林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当时徐金平也和其他家仆站在一旁,随时准备伺候。林老太太对二少爷的做法颇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好言相劝:“孙儿啊!你就别钻牛角尖儿了。奶奶已经退了一步,你就不能也退退?”
“奶奶。”二少爷放下碗筷:“不是孙儿不孝。是这件事根本没有让步的余地。现在是民|国,倡导的是一夫一妻,你又何须逼我娶不爱的女人呢?若我真娶了,岂不是害了张家小姐?”
“二弟。”大少爷也看不下去了:“自古以来,去娶妻纳妾本就不冲突。你就让奶奶和父亲母亲省点心,不行吗?”
“大哥,并不是我……”
“放肆!”林老爷忽然开口:“就算你接受的是新教育新思想,难不成新思想还推崇忤逆长辈?老太太在这,你就该听话!”
“好了好了。”老太太毕竟心疼孙儿,开口道:“先吃饭,咱先不说。给远之一点时间,他会想明白的。”
“奶奶,我……”
二少爷还要争辩,可话未说完,门外忽然闯进一人,这人大家都认识,是二少爷军队里的兄弟。
“打扰了。”看到林家人在吃饭,那人先道了歉才对林远之道:“头儿,上边来了电报,说是很急,你现在要不要去看看?”
“去。”林远之立马站起来:“奶奶、父亲母亲,我先回去一趟。”
这是有正事儿,林家人自然不会阻拦。老太太道:“快去快回。”
二少爷与来人匆匆离去,空余背影渐渐消失在林家。
接下来的这几日,徐金平记得不太真切了。他只知道,二少爷离开之后,好几天都没有回来。一开始还好,老太太以为有事缠身,解决了就回来。可没想到这五日都过去了,二少爷还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林家开始着急,于是便派人前去打探消息。下人回来以后,没有去老太太那儿,而是直奔老爷夫人的屋子。
徐金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却隐隐觉得发生了大事。直到夜里,同屋的下人们聊起这事来他才知晓一二。
“听说日军已经攻到北关那儿了。”李小四说:“我北关那边有亲戚,前儿个刚从北关偷偷跑到这儿来,说是避难。”
此地因山多,又不是特别富裕之地,所以之前打仗,几乎没有被殃及,可是如今,怕是难免被牵连了。徐金平竖着耳朵,继续听。
“可不是嘛!”又有人说:“听说日军这次来得凶猛。北关那边的军队抵挡不住,咱二少爷已经带兵去支援了。”
“怪不得怪不得,那老爷夫人急得团团转哩。你说这二少爷要是出点儿事,那老太太还不得……”说话的人未将话说完,而是做了一个翻白眼的动作。
“哎呀,不好。”有人一拍脑袋:“二少爷带兵支援,那便是和日军成了死对头。若是不能将日军打退,而是败了,林家岂不是会遭大难?你说,那时我们还跑得了吗?”
这么一提醒,其他人才恍然大悟:“对啊!菩萨保佑,二少爷一定要胜利归来啊!”
“阿弥陀佛。”
家仆们与林家生死一条线,这一场谈话,从先前的八卦变成了对自身的担忧。他们甚至还在计划着日军攻进来时如何逃亡。徐金平听着听着就困了,他究竟是什么时候睡着的自己也不知晓了。直到第二天,才被其他人叫醒。
“喂喂。”家仆李小四道:“小金平,醒醒,二少爷回来了,赶紧起来干活。”
二少爷回来了?徐金平一下惊醒:“当真?”
“当真!”
徐金平一听,立马从床上蹦起来。等他跑到大厅外的时候,果然看到了二少爷。
二少爷今日穿了一身军装,煞是精神。可是脸上却没了往日的轻松,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徐金平远远的跟在后边,看着二少爷进了大厅。
大厅里老太太、老爷夫人和大少爷都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出现了异常凝重的表情。徐金平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二少爷进了内厅,二话不说就跪了下来。
这一次徐金平不敢离内厅太近,所以只能在远远的地方看着。他不知道二少爷说了什么,只是看见老太太和夫人一个劲儿的抹眼泪。就连一家之主的老爷,也不停的叹气。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二少爷磕了三个响头。夫人已经泣不成声,流着眼泪上前去将二少爷扶起来。二少爷起来之后又作了一个揖,这才转身出了内厅。
徐金平赶紧跟了上去。
有好几个兄弟正在林家外边等二少爷。二少爷上了马,说了几句话后却未和他们一起走。徐金平只见那几个兄弟点点头之后,二少爷便往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不知道为什么,徐金平此刻脑袋特别灵光,他好像知道二少爷要去哪儿。虽然此刻二少爷骑着马他跟不上,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朝着自己心里所想的地儿走去。
城郊有一条小河。河水拐弯处有一大片芦苇。往日二少爷和陈翠娥会经常上这儿来玩。他们或许会捉些鱼,或许会折几株草。反正,他们一来就是好几个时辰。
往日的徐金平总会坐在不远处的地方看着他们。他就像一个透明人,好像见证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果然,待他再一次赶到这儿的时候,二少爷和陈翠娥又如同往日一样坐在芦苇旁边的草地上。
徐金平只能看到他们的后背。陈翠娥紧挨着二少爷,脑袋靠在他肩上。前面的芦苇随着微风轻轻的摇摆,像极了一副画。
两人默默无语的坐了一会儿,二少爷才从兜里掏出一块白布。将白布打开后,里面竟是把做工精致的银梳。
时光绕银梳,青丝变白发。
陈翠娥莞尔一笑,伸手去拿:“给我的吗?”
可是,陈翠娥这一拿,竟只拿出半截来,余下的半截还静静的躺在白布之中。原来,这银梳做工精巧,若不是动手,竟然未能发现这是两截。
“半截给你半截留给我。”林远之说:“认识到现在,好像除了欺负你也没干过别的正经事儿了。这银梳就当做是信物,等我回来的时候,不管林家同不同意,我都会娶你。”
听了这话,陈翠娥心中感触颇多。可她没有如同老太太和夫人一样哭哭啼啼,反而微笑道:“不如你带我一起走吧。我可以生火做饭。你们烦闷时我还可以唱曲儿。”
没有预知的等待,还不如与你同生共死。
林远之不说话,只是安静的看着陈翠娥。几秒之后,陈翠娥便已明白了他的意思。
“罢了。”陈翠娥底下头去:“那我便在这儿等你吧。只是你要记着,不管是一日两日,还是一年十年,你都要回来。我也会一直在这儿等你,不管此地会不会沦陷,我都在这儿。”
“好。”林远之开口,眼神里竟全是平静:“我会回来的,一定。”
徐金平如往常一样坐在后面远远的看着这一对人儿。他不知道这般平静的对话后面他们各自的心情,但他却知道,有些人,有些事便是从这里划了分隔符。不管你愿与不愿,不管你如何思念,这时光,是再也回不来了。
二少爷走后,陈翠娥还坐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不动。徐金平看不见她的表情,不知道她是在静静的发呆还是在默默的流泪。他只知道,二少爷虽然已经离开,可在某些人的心里,却未曾离去。
这一天,徐金平在远处陪着陈翠娥这样静静的坐着,直到夕阳染红了半边青天。
这一年,是1941年,是抗战的第五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