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法海和火麒麟续情 > 3 补充知识

3 补充知识(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水长流 百味田园 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 韩娱之假如 和男神的恋爱日常 霍先生的妄想症 [蚁人]附身警探 综漫——绯樱 恋恋难忘 快穿工作室之最强女配逆袭

上古四凶- ——饕餮(tāotiè)——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轩二中的一个矿坑内,有一只怪鸟叫匏鸮,会不会就是狍鸮呢?)。《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对比一下DOMO绘制的饕餮,看看是不是和古书上记载的一样。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神魔志异*异兽篇》:神州极南有恶兽,四目黑皮,长颈四足,性凶悍,极贪吃。行进迅疾若风,为祸一方。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上面几段话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饕餮是一种“恶兽”,而不是鱼蛇蟒鳄,不属于鱼类或爬行类。《辞海》中还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纹。你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认出那个凶恶的猛兽像谁,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圆眼吊睛,凶狠无比。

二是饕餮甚贪食。这个特征鲜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极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咱俩养过狼,太知道狼的这个天性了,咱俩可以举出无数个狼贪食的例子。天下再没有比狼更贪食的动物了。不信可以让人去问老牧民,天下最“贪食的恶兽”是谁?回答肯定是狼。人所共知,“贪”就是狼性的代名词。董仲舒说秦“以贪狼为俗”,也把贪与狼相并列。中国人形容贪食总是用“狼吞虎咽”,而且还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贪食。形容贪心都说“狼子野心”,不会说“虎子野心”。

由于饕餮具有“恶兽”和“甚贪食”这两个狼的特征,而且饕餮纹又像狼。因此,传说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从狼演变而来的神兽。

三是饕餮成为商周鼎的主要纹饰,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这一现象又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到商周时,华夏族可能还仍然崇拜狼图腾,至少是猛兽图腾,炎帝黄帝族祖先的图腾崇拜遗风可能还继续存在,而周朝时期的华夏族受狼图腾的影响更深,因为,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族。其二,当时的“龙”可能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族的民族图腾,否则,象征王权的宝鼎就一定会以龙作为主要纹饰。而且,当时周天子也还没有坐龙座,那时还延续着炎黄游牧遗风,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纹饰主要由饕餮纹和云纹所组成,以饕餮为中心,云纹环绕其周围。显然,饕餮神兽在天上,从云层里探出头,俯看人间。它的身体则藏在云里,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龙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脑袋后面续上龙身,那就与后来的标准龙相差不远了。所以,我认为,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可能还有一个饕餮图腾的过渡阶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后来龙的狰狞面目。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饕餮纹】

饕餮纹到底指称什么?历来争论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有说是牛、羊、虎、鹿、山魈……。在这诸说中,饕餮为虎说声音最响。许多从事原始文化与艺术研究的学者认为,饕餮纹是虎纹的夸张、变形。在古代,虎亦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古人认为虎为阳兽,“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在汉代,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东、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国历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龙之下。然而,古籍中对虎的神通的描绘显然难与饕餮在青铜器上的显赫地位相比。

传说龙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tāotiè),是上古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饕餮其实就是当时社会黑暗一面的具体表现,而人们也很愤恨奴隶制社会的压迫,以饕餮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熟识。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隶制社会,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义。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附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

现在来说,饕餮的主要含义是食文化的象征。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相传饕餮是蚩尤败给炎黄二后被斩下的首级身首异处集怨气所化,有吞噬万物之能被黄帝用轩辕剑所封印并由狮族世代看守(首门石狮)

引申含义:

它具有摄影盛宴,大聚集的含义,也比喻贪吃的人。同时引申到我们对摄影也是一种无止境的渴求,做个贪吃的人吧,但不是用嘴,而是用眼,用耳朵,用心灵来吃这道大餐。

龍,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前人分龍爲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爲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兩角爲龍,獨角爲蛟,無角爲螭,無腳爲蠋。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則叫凰。常用來象徵祥瑞。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鶤雞等。

白虎,相傳當一隻虎滿五百歲時他的毛色會變成白色的,所以白虎就成了一種神物的代表,當帝王具備德政或是天下太平的時候才會出現。

朱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它是一種紅色的鳥,狀如錦雞,五彩毛羽,生性高潔,飲必擇食,棲必擇枝。朱雀有可能是鴕鳥。

玄武屬黑色,圖像是一條蛇纏繞著一隻龜,在西遊記中提到後來演變成北方玄武大帝座下的龜蛇二將,龜和蛇在中國古代認為是靈獸,象徵長壽。

中國傳說十大妖獸 [附圖]

龍女__貴主還宮,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誰會此意?!

辟邪__雲路萬里,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

狐仙__月出皎兮,勞心悄兮;有意變化,君莫笑兮

夜叉__老魚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盡職盡責

馬面__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著牛哥,冥界逞雄

牛頭__曾於法華領大軍,剪尾跑蹄皈我佛

判官__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

七郎__百箭穿心,心猶未死;毅魄歸來,兩眼泣下

刑天__干戚之舞,猛志常在。以腹代首,天刑何有於我哉

麒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兩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稱麒麟。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

鰲,傳說中海裏的大龜或大鱉。女媧補天時曾經「斷鰲足以立四極」,又有傳說東海中有巨鰲馱著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

巴蛇是中國古時相傳能吞食大象的蛇,經過三年,象的骨頭才被吐出。

比翼鳥,相傳經常一雄一雌並翅雙飛的鳥。亦稱為蠻蠻、鶼鶼。

精衛鳥,也叫冤禽,嘴白腳紅,頭上有花紋,經常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喊著自己的名字。大鵬,又稱鵬鳥,是世界許多傳說中其大無比的神鳥。

鯤,古代傳說中的大魚。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狐狸精也稱狐仙。在中國神話中,一般是狐狸經修煉,高人指點或吸收日月精華而化為人形的神怪。比較著名的狐狸精大多以妖嬈女子面目出現,在小說,電影中常扮演癡情女子的角色。

蛇精在中國神話中,蛇由於活得時間很長,吸收日月光華,從而變成半人半蛇的妖精。蛇精一般說來是女性,所以又稱美人蛇。

2008-05-19 12:58:38 補充:

年獸是一種傳說生物,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凶惡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裡,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

石獅,石雕的獅子,常置於宮殿、衙署、陵墓及橋梁等建築物前。

饕餮,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吉光,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吉光片羽指神獸的一毛。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爲財富,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也有一種說法它是龍的第九個兒子。

2008-05-19 13:00:21 補充:

嘯天犬,二郎神身邊鬥犬,一貫幫他降妖捉怪。曾在二郎神鬥孫悟空時咬過後者一口。

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像牛的獨腳怪獸。《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命曰~。」

鸘,即鷫鸘,雁的一 種,是傳說中五方神鳥之一。

窮奇,《山海經·北山經》:又西二百六十裏,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brvbar;狗,是食人。另外一種說法說窮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島上全身火紅,狀如牛的怪獸就是窮奇(身上有五色石南葉哦)。

2008-05-19 13:01:02 補充:

渾沌,即渾敦。其狀如犬,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無五臟,行走而足不開。

延維就是委蛇,形貌怪異,但卻是被野心者期待看到的鬼怪。

九尾狐《山海經·海外東經》說青丘之國,有狐而九尾。九尾狐被認爲是在西王母身邊服侍的靈獸,因此它的出現被認爲是吉瑞。

山魈,傳說中山間的鬼怪。

魑魅,傳說中山林間害人的精怪。人面獸身四足,好魅惑人,為山林異氣所生。

魍魎,水中怪物。

2008-05-19 13:04:10 補充:

白澤:

也是中國的一種神獸,會說人話。

據說黃帝也一次登上了桓山,遇見了白澤,白澤跟他說天下的怪物有那些,據說如果中國哪一個朝代的皇帝如果賢明,白澤就會出現在人世間。

2008-05-19 13:04:41 補充:

狴犴,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負屭,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鴟尾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沒有確定的說法。

2008-05-19 13:05:04 補充: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

囚牛,龍生九子之一,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彜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嘲風,龍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

睚眥,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剛烈,最是好殺嗜殺好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狻猊,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2008-05-19 13:08:15 補充:

大陸學者何觀洲曾針對《山經》所描述的動物加以分析,歸納出其中構成動物外觀奇特的六種方法──

類推:就是以此喻彼,例如長牙的似鼠怪獸,居於冰穴之中,其實是已絕種的冰封猛瑪象。

類猿猴的妖怪猳國,棲息於山中會掠奪過路的女子為妻以繁衍後代,如同前幾年在湖北省神農架轟動一時的大腳怪;增數:屬於基因突變的動物。

例如一出生的牛犢若能開口說話,其預言必定靈驗(通常伴隨著天災或戰爭)這種妖怪叫「牛能言」,在日本近代史上也有類似的牛妖傳說。

這幾種分類方法的共同點在於用已知的實際動物作基礎,添加想像的描述,勾勒出未知生物的輪廓。

2008-05-19 13:11:01 補充:

比方說四隻翅膀、六隻眼睛、三隻腳的酸與;減數:少一隻腳的怪鳥畢方;混合:將幾種已知動物的特徵混合在一起,用來形容從未見過的物種;易位:比方說器官長在不同的部位的畸形動物,也會被視為新的物種,例如前後都長著頭的怪豬幷封;神異:指的是引發洪水、帶來乾旱或預言亂世作為警訊的動物。

《 山海經 》中的神獸多是動物。它有時徑直稱神為獸,也有時徑直稱獸為神。這說明,在 《 山海經 》所反映的時代,人們認為獸就是神,或者認為神就是獸 。不過這些獸神已經不是純粹的獸 ,它們或者是獸狀的放大和重新組合。

2008-05-19 13:13:53 補充:

呃…還有以下:

天祿。《漢書西域傳》:「瑞獸符拔,似鹿,長尾,一角為天鹿(天祿),雙角者為辟邪。」南朝帝王陵前有麒麟、天祿、辟邪,唐代帝陵前多為天祿。

角端,《宋書符端志》下篇記載「角端,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其形象為獅身,長尾,獨角,四爪,上唇特長。(有的前伸,有的上卷)宋陵石雕有此形象。

天馬,本是漢代對西域良馬的稱呼。後即有帶翼之馬形,唐代亦稱翼馬,是最高統治者權威之象徵,以示尊貴和祥瑞之意。

說真的,還挺多的,但因為空間不夠,我就不貼圖了。

2008-05-19 13:24:13 補充:

檮杌

【拼音】táo wù

【釋義】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2.傳說為遠古"四凶"之一,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 3.泛指惡人。 4.楚史書名。 5.檮杌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文獻記載】

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2008-05-19 13:36:01 補充:

開明獸(肩吾):

昆侖山頂有一座巍峨壯麗的宮殿,宮殿正門叫做開明門,守護宮門的是一條開明獸,它的身子如老虎般大,頸上有九顆人頭,每顆人頭的相貌各不相同。 赤色的鳳凰在宮內穿梭飛翔,它們替黃帝保管用具和衣裳。帝宮的總管是人面、虎軀、虎爪、九條尾巴的昆侖山神,名叫陸吾,也作肩吾。

2008-05-19 13:53:17 補充:

精衛:

花頭顱、白嘴殼、紅腳爪,樣子有點兒像鳥鴉,相傳是女娃不屈的冤魂所化就。

(女娃是炎帝最寵愛的小女兒,酷愛體育,尤其水上運動,某日駕一葉扁舟在東洋大海上遨遊,卻被巨浪旋渦吸入了深淵而香消玉殞。)

精衛棲身於佈滿拓木林的發鳩山上,它天天從發鳩山銜了小石子,或者小樹枝,展翅高飛,直至東海,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是赤日炎炎還是雨雪霏霏,不死鳥精衛回翔在波濤洶湧、潔瀚無垠的大海上空,投下顆顆碎石、根根斷枝,它不間斷地叫著「精衛、精衛」,以激勵自已的鬥志,它要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將東海填平。

這就是『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的由來

2008-05-19 14:11:17 補充:

在間帝王堯的年代,窒窳、鑿齒、九嬰、大風、修蛇、封稀等凶禽惡獸也由于環境惡化、食物短缺,紛紛從燃燒的森林、沸騰的湖泊裏逸出,逞著它們貪婪暴瘧的本性,到處吞食人民。

人間帝王堯日日夜夜跪在祭壇上向天上的父親禱告,緊急的呼救聲上達天庭,聲聲震動著帝嚳的耳膜。作爲天帝的帝嚳再也不能充耳不聞,放任不管了,他命令麾下最勇敢最年輕的武將神射手羿,到下界去剿滅橫行的禽獸,捎帶把小太陽也嚇回扶桑。

封稀:

在中原的桑林還有一頭獠牙如戟、力勝百牛、鐵骨銅皮的大野猪封稀;封稀橫衝直撞,拱毀莊稼、村落,所經之地頓成廢墟。

相傳被后羿左右施射,刺瞎野猪雙睛,將它生擒活捉。

修蛇:

修蛇盤據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無數,吃人無數。它風聞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潜伏湖底,銷聲匿迹。萬頃波濤掩蓋妖踪,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劍,躍入深不可測的大湖,歷千險萬難,終于在滔天白浪中劍斷長蛇;洞庭湖水,竟給蛇血染紅了一半。

九嬰:

北方,九頭怪九嬰仍在凶水一帶噴火吐水,淹鄉焚城;東方,巨型鳥大風仍在青丘之澤掀起狂風,毀屋拔樹。羿東征青丘澤,用青絲繩繫於箭尾,一箭射中閃電式飛掠的大風。那大風力大善飛,尚欲帶傷逃生,無奈箭上繫繩,只能像一隻風箏一樣被羿收回。參考資料:山海經動物記http://www.chinjuh.mydns.jp/sengai,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山海經動物記,此文摘自《山海經-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此文摘自《山海經-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此文摘自《山海經-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章行著)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