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第三十二章:平静(1 / 1)
风波总算都过去,发生过的事谁也不愿再提,这段时间除了每周两次例行的英语课,我周末照常去圣赫维尔大学图书馆帮帮陆文西整理一下书籍,记录档案什么的。之外就没什么事了。跟楚兰打过电话,她与妓院的合约要到年底才能解除,等到了年底,就回乡下生活,也算是给林定辉的父母一个交代。在这件事上许平远帮了楚兰很多忙。生活重归平静。
我开始隔三差五去许平远那里蹭饭,有时候拉上陆文西。那栋小别墅住着确实舒服,晚上特别安静。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许平远其实没我想象的那么游手好闲,他每天也挺忙的,白天经常吃完早饭就没影儿了,晚上回来准有人送来一大堆合同、文件、手续等等,许家在整个城市里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公司大概有几百个,这些文件不知道是处理公司事务必需的资料还是什么玩意儿,我大学没学经济也不懂这个,就看他紧着忙活,手下人出来进去的,搞得跟一公司CEO似的。他们家名下那么多产业指不定他就是哪家公司总经理,他老爹这教育方式倒不错,有钱人都这样,先让自家儿子在公司实习,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看着历练得差不多了就接手公司。晚上看他有时候忙活到凌晨一两点,我就老感叹还是网络时代方便,笔记本往办公桌上一放,咔嚓一点鼠标大笔资金就划过去了,或者拿着手机挂上WIFI,社交软件电子邮箱全天候观察公司动向,哪用得着像现在这么麻烦,一个文件一个文件地看,有点像古代皇帝批奏折。传说康熙批奏折频率最高的两个批语就是“知道了”和“朕知道了”,面对这么大一堆乱七八糟的纸,看多了谁不心烦啊。
我在别墅厨房的食品橱里发现一盒咖啡豆,盒子上全是外文看不懂,厨师说可以找人帮忙磨一下(我到现在也没明白为什么咖啡豆不能用磨盘来磨,反正都是要弄成粉),隔天咖啡粉磨好,我开始自己DIY咖啡。大一的时候对这种东西感点兴趣,学了不少,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摩卡怎么配卡布奇诺用不用奶泡拿铁牛奶和咖啡的比例是多少全记混了,没记住解决办法很简单,我就瞎配,放点咖啡放点牛奶放点糖浆上面再弄两勺奶油,最后一尝味道居然还不错。
从小我就是个超级夜猫子,只要是放假,绝对大晚上不睡觉上网看电视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中午再起床直接吃午饭。许平远有的时候熬夜,我睡不着就在别墅里晃悠,做三杯爱心咖啡,陆文西不在就做两杯。
端着咖啡到书房,这小子还在用功,今天晚上陆文西没来。晃悠过去探头看了看,满眼是密密麻麻繁体字,真是麻烦。我嘿嘿一乐:“忙哪?”
许平远放下钢笔伸了个懒腰:“嗯,今天的快忙完了,你还不睡?”
他连伸懒腰的姿势也这么优雅,一双眼睛眯起来,伸开手就露出全身的肌肉线条。真是妖孽。
我说:“这么早睡什么啊?”
许平远皱着眉看表:“这还早?快12点了。”
我一看好像还真是快到午夜了:“我熬夜熬惯了,你忙你的,我在你这屋随便看看。”
他摇摇头,拿起咖啡喝了一口,继续翻文件。
靠墙一个大书橱,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整套整套的书,《资治通鉴》、《明史》、《三国志》、《中庸》、《论语》……我靠,这一路看下去,这小子该不会是把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全搬到这儿了吧?
我回过头笑得一脸阴险:“我敢打赌,这些书你翻都没翻过。”
许平远停下来,居然开始转钢笔:“你怎么知道?”
我还打算好好欣赏一下黑色钢笔在他修长手指间旋转的优美画面,结果发现他转笔绝对是个二把刀,没转几下笔啪嚓一声掉桌子上了。
我说:“有钱人都这样,买了一整套一整套的书放家里都不看。干什么?附庸风雅,显摆自己学富五车,其实当老板根本用不着那些文绉绉的东西,你看人家冼冠生,摆摊卖零食出身,有什么文化?现在不也创办了冠生园吗?”
我是来到了民国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冠生园蜂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由衷感觉冠生园创始人真伟大。以前还是韩晓晓的时候我家有个远房亲戚就是公司老总,他家书房里一套套精装版的中外名著,就是摆在那装装样子。记得一个严肃文学作家说过,买书就要买平装版,不要买精装版,精装版是给不看书的人准备的。我上高中时候不懂事,为了买《小时代》限量版的书放了大血,现在一想起这事儿还肉疼。
许平远笑道:“那些书我确实没有都看完。下面的一层都看了,上面的还没有。”
我说:“不会吧?你真的假的?”顺手从下层抽出一本《三国志》,傻眼了,竖排版书上密密麻麻的红墨水勾画。
我嚎叫:“你还真看啊!这种书我都看不下去,这么枯燥……”
“其实静下心来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不知道是我的反应太过激烈,许平远扑哧一声笑了,“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小富靠勤,中富靠运气,大富靠智慧。古人的智慧也是要汲取的……当然,你说的冼冠生,他确实是个天才。”
他真像个人民教师。哎,这男生啊还是不能长得太精致,不然婆婆妈妈的……
我溜到许平远的那张大书桌旁边,敲了敲桌面:“你这桌子质量不错,拿什么做的?”
许平远翻着文件头也没抬:“海南黄花梨。”
啧啧,仅次于檀木的上好木料,富二代真奢侈。
这家伙居然还收集银元,桌子左边的角落是几个豪华版木盒子,一看就是定制的。里面嵌着各种各样的银元,从光绪年间的龙洋(一种上面刻着一条大龙的银元)到民国初年的袁大头(因为钱币上有袁世凯的头像)再到墨西哥银元(上面刻着一只鹰,又称鹰洋或墨银),都崭新得闪闪发亮。
我说:“你真够财迷的,还收集钱。”
许平远说:“如果是真银元的话,你用手指夹住它,向边缘吹一下,会发出声音。”
我说:“真的?”一边用两个手指夹住一枚银元,使劲一吹,“嘤”的一声轻微而悠长的声音,像小风笛,我乐了,这声音好听,当手机短信铃声倒是不错。连吹几下,停下来的时候两眼冒金星。
“真是个笨蛋啊……”
这句话在耳边轻轻响起来的时候,温柔轻盈得就像一片洁白羽毛。
我怔住,回头一看,许平远的目光里满是笑意。
是他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