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解禁(1 / 1)
方三夫人是方老夫人年轻时闺中好友张氏的女儿,当年两人关系好,一个嫁到临安方家做了宗妇,一个嫁到京城安国公府,做了二房的夫人。两人嫁到两个地方,一辈子想要再见几乎是不可能,方老夫人作为方家宗妇,注定要留在方家祖宅掌管方家大小事务,轻易不得离开,就算丈夫外出上任,她也只能派一个姨娘妾室跟过去。
事有凑巧,也是两人缘分,张氏随着丈夫上任,途中路过临安,想起幼年时闺中好友,干脆下帖来访。
张氏来的时候身边带着只有五岁的方三夫人,方老三爷只比方三夫人大上两月,两人没嫁人之前玩的就好,嫁人之后多年没见,再次相见时想起在闺中时光不禁觉得唏嘘。
女子嫁到旁人家,就成了别人家的人,两人嫁的都是世家大族,家中人口众多,又居住一处,平时相处多少会有摩擦,攀比。她们都是上有婆婆,下有妯娌小姑的人,婚后的生活有如意的地方,也有不如意的地方。
多年未见,开始说话时多少有点拘谨,等说了一会儿后张氏感慨,她将来一定要为女儿挑一个好婆家,起码有个和善的婆婆。方老夫人怀念当年时光,方三夫人林氏幼年时长相乖巧,长了一张苹果脸,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头上别着两朵同色小花,站在张氏旁边要多乖巧就有多乖巧。
方老夫人只生了三个儿子,一心想要一个女儿,看到林氏乖巧样子,心里喜欢,主动提议说把林氏嫁过来,两边做个亲家。方家不是普通人家,在临安颇有地位,又是大族,家中不少子弟在朝为官,族中出色子弟又多,这样的人家除了人口多了一点,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世上的好姻缘不怎么好找,张氏嘴上说以后要给女儿找一个好一点的婆家,实际的标准还是比嘴上说的降低不少。说到底她最担心的是女儿遇到一个厉害的婆婆,孝道压死人,要是婆婆可着劲的折腾儿媳妇,儿媳妇被折腾死了也无处说去,旁人看了只能说这女儿运气不好,说亲的时候没有看清楚,找了这么一户婆家。
方老夫人性子张氏自认为她很了解,她不是个喜欢多管闲事的人,很多事情讲究的是顺其自然。她和方老夫人又是闺中好友关系,她的女儿嫁到方家来,方老夫人看在她的份上对女儿会偏疼一些。
张氏想了想同意了方老夫人的话,只是女儿婚事不是她一人就可以决定,背后还有丈夫和安国公府,她向方老夫人说明缘由,方老夫人理解的点头,明白她心里难处。
张氏不想让这门婚事就这样跑了,回到家中赶紧找丈夫商议此事,林三爷也觉得这门婚事很好,修书一封回家,问家中长辈意愿,安国公府长辈看了信后也同意这桩婚事。
这下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两边找了个好日子,定下了这桩婚事,只等着林氏成年后就嫁过来。
此后多年,张氏为了维系两人之间的情分,又为自己女儿着想,经常与方老夫人通信,两边常有书信往来,这份感情一直维持了好几十年,直到张氏去世这段联系方才断去。
林氏成年后嫁到方家,成了方家三夫人。方三夫人嘴甜,很会说话,又因为母辈关系经常在方老夫人面前讨巧,方老夫人总是被她逗笑,看她如小时候那样乖巧倒是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对待。
等自己亲生女儿出嫁之后,待她更如亲身女儿一般,下人见风使舵,方三夫人又会经营,上面婆婆喜欢,方三夫人在方家的日子过得要多滋润就有多滋润。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在方老夫人面前讨巧了这么多年,最后竟然会栽在一个小丫头的手上,自己的女儿受了那么大的委屈都没处去说,还被方老夫人关了紧闭。
初春天气微寒,又是连绵春雨,佛堂中多少有些寒气,方箐今年才十三岁,樊良瑾昏迷了三天,她就在佛堂中跪了三天。女孩子家体弱,跪了这么长时间,虽然有蒲团在膝下,寒气肯定还会串上了来,日后要是落下了什么毛病可怎么好。
方箐这次事情做得过分,得宠如方三夫人都不敢去找方老夫人求情,只希望樊良瑾赶紧醒来,好让她女儿免受惩罚。刚刚听到樊良瑾已醒,方三夫人迫不及待的跑到方老夫人这边想为方箐求情,希望方老夫人能放过方箐,别再让她跪在佛堂里面。
她想的很好,既然樊良瑾已经醒了,说明她现在没什么大碍,方箐被罚跪这么长时间,该受的的处罚都受了,既然事情已经解决了,方老夫人没有必要再继续惩罚方箐。
她现在就这么一个女儿,一直当成眼珠子一样的看待,这次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被关在佛堂里面,指不定怎么委屈呢,她在来之前都让下人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只差方老夫人松口放方箐出来。
方箐罚跪的时候,方老夫人没说要罚她多久,连个期限都没有定,正好给她漏洞,可以好好求情。
只是到了方老夫人正堂门口,出于规矩,她让丫鬟进去通报一声,等方老夫人同意了她再进去,这样还给方老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明白她是个知书达理的人。等丫鬟出来后说方老夫人不想见她时,方三夫人整个人都呆住。
她的宝贝女儿现在还被罚跪在佛堂中,心里肯定很委屈,天寒露重的,女儿一直关在佛堂里面也不是个事,现在不管怎么样,她都必须要把她从佛堂里面捞出来。
她嫁到方家多年,从来都不敢和方老夫人对着干,这些年她一直牢记出嫁前母亲张氏对她说过的话。
方老夫人看上去脾气好,不怎么管事,但只要是她认准的事十头牛都不能拉回来,她平日里看上去很平和,实际上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最见不得那些轻狂的人在她面前转悠。
要她嫁过去后千万别仗着两家的关系不把人放在眼里,万一得到了方老夫人的喜爱也别恃宠而骄,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好。
张氏是林氏的母亲,做母亲的哪里会坑自己的女儿,张氏对她说过的话她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嫁到方家多年,她再怎么得方老夫人的喜欢也没有做出恃宠而骄这种事,该谦让的时候就谦让,不该她管的事她从来都不插手,只顾着逗方老夫人高兴,寻思着方老夫人百年之后会把私房钱多给点给她,三房虽是嫡出,分家产的时候也占不到什么好处。
今日要是受苦的人是她,方三夫人也就差不多忍了,可是此时正在受苦的人是她的宝贝女儿,她舍不得女儿受苦。整个方家方老夫人的地位最高,只要是她下的令谁都不敢违背。方箐是方老夫人吩咐关起来的,除非方老夫人开口,不然下面的丫鬟婆子绝对不敢将方箐放出来。
她狠下心,今日就算是得罪了方老夫人,日后惹了她不喜,她也要把女儿从佛堂中带出来。而且她不信方老夫人会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跟她斤斤计较。
她让出来回话的丫鬟回去,去告诉方老夫人,今日方老夫人要是不愿意见她,她就站在屋檐下不走了。
丈夫死后,方老夫人在方家就是一人独大,方家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的辈分高过她,这些年小辈们都顺着她,甚少有烦心事闹到她的面前,更别说会有人堂而皇之的威胁她。
丫鬟的话说完,屋中气氛明显发生改变,自从做到老夫人这个位置,在方家就再也没有人敢威胁她,更别说像现在堂而皇之的威胁。
站在旁边的丫鬟把头低的不能再低,努力忽视自己的存在,初春小声说:“老夫人不要生气,三夫人只是太关心七姑娘了。”
方老夫人道:“既然她舍不得七丫头受苦,她就去替七丫头罚跪,把七丫头换出来好了。”
初春一听这话,赶紧劝说:“老夫人三夫人毕竟是七姑娘的母亲,心疼七姑娘也是应该的,七姑娘在佛堂里面跪了三天了,三夫人心里着急,担心七姑娘受不住才说出这样的话。说到底三夫人只是拳拳爱女之心。”
初春心里想的是不能让方老夫人真的这样吩咐下去。七姑娘罚跪原因是把二表姑娘推倒,正好撞到路边的石头上昏迷不醒多日,生命垂危。
说到底,七姑娘是因为二表姑娘被罚的,方三夫人这会儿要是替七姑娘被罚,那么二表姑娘就在不知不觉中将方家三房给得罪了,还告诉整个方家的人二表姑娘比方三夫人还要贵重。
方三夫人是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凡事没有惹到她身上还好,一但惹到了她的身上,她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二表姑娘。
二表姑娘今年不过十二岁的年纪,婚事还没有定下来,还要再在方家生活几年,方老夫人现在年岁渐大,精力不济,家中事物已经有点掌管不住。
要是在以前,二表姑娘怎么可能受这样的委屈。
也只能说她命不好,是个孤女,在出嫁前只能寄人篱下生活,唯一的后盾只有方老夫人了。
至于二表姑娘嫁到方家的姐姐,谦大奶奶不说也罢,她自顾不暇,哪里有功夫管娘家的妹妹。
方老夫人不过在说一时气话,初春一劝她改变话风:“瑾丫头醒了,就让七丫头回去吧。”
“是。”初春行礼,示意站在面前回话的那个丫头出去告诉方三夫人。那丫鬟巴不得马上离开这里,赶紧退出去告诉方老夫人这个好消息。
方三夫人说完那句威胁的话后,心里隐隐后悔,可是说出的话断没有收回头的道理,她只得在心里祈祷方老夫人不要太过生她的气,把方箐放出来。
焦急等了一会儿,丫鬟出来对她屈膝一礼后说:“老夫人说二表姑娘已经醒了,七姑娘可以回去了。”
方三夫人听着这话心里一喜,拉过丫鬟的手在她手里塞了几个钱后,赶紧带着丫鬟婆子去佛堂将跪了三天的女儿接出来。佛堂昏暗,这三天都不知道女儿是怎么过来的,实在是让人心疼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