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附录(1 / 1)
首先,对文中的引用作注:
一、“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该段出现于本文十四章与二十四章,引自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一书。
二、“神在求爱的人那儿,不在被爱的人那儿”,该句出现于本文十三章与二十六章,引自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一书。
三、“七八十年代,艾滋席卷美国同志圈。整整一代的男同志,彼此照顾,彼此安葬,其间能有多少次缓刑,就争取多少”,该句出现于本文二十七章,引自保罗·莫奈的《借来的时间》一书。
四、“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该句出现于本文二十五章,出自黄庭坚笔下。
五、“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该句出现于本文二十七章,引自王维的《游钟山》一诗。
其次,对喜欢《夜尽以前》的读者表示感谢,这是文章本身的幸运,棋逢对手的幸运。为此,附上三两个隐在文中的暗笔,虽然部分读者,恐早有察觉。
一是贯穿全文对流川的隐喻,即是水。干净纯粹,却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一则强调仙道最初与他相处时,所感受的一种渴,并不仅仅是渴望。二则写过泽北离了流川,便是活在岸上的鱼。三则描写流川最终从溪水里的鳟鱼,获得画龙点睛的启发。这可能也与部分读者对流川的认知有所偏差,大概会更倾向于他是如冰似钢一般的存在吧。
二是十五章所描绘的灵堂,在某种意义上,一开始就是为泽北所设,所以才强调干净与空旷,白得干净,空旷得没有死者。因此,也才有仙流二人参与烧纸钱的片段,并非仅是借渡边先生点拨一点生死谜语而已。
三是流川在与泽北分开的那一年里,曾犹豫着要不要答应一个学长的邀约。虽然一直没有写明,但私心里的设定其实是指向三井。原意是计划着,若是日后再续这个故事,好歹有点人设可用于接续。不过就现在看来,再续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主要是因为笔者无力于一心多用,这篇同人原是因前阵子在等新书的校稿下来,闲来无事,信笔胡诌而成。一不小心还是写了约莫七万字,已是意料之外。当然,若他日有适合的构思,兴许也还再会闲扯一二,有缘再聚。
最后,曾留言要文的读者,大概能在明后天收到邮件,因不知其中有多少已追过连载,所以决定采用网盘的方式上传,便于各位自行取舍。欢迎传阅,但还是老一套,禁止任何形式的删改、商用甚至是抄袭。
祝,顺遂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