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后记(1 / 1)
我本以为我可能要在回国的飞机上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完,没想到结尾来得如此快,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才高中,真正开始写下第一个字是在13年去往北京的高铁上。我手里拿着一块平板,不停敲字,等我再抬头,车已经开到济南。我在北京住了小半个月,每天晚上写一点,于是就有了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我把故事给我最好的朋友Diana看,她说好看,于是我继续写下去。
之后因为太忙,这个故事就搁置了,故事线也都忘得差不多了,直到我飞纽约,飞机上14个小时实在难熬,于是又把这个故事拿出来写。不得不说,时隔一年多,再看自己写的文字,那感觉简直酸爽。但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去,好像林纾曼、梁霁等人又在我心中活了过来,于是又有了后面的故事。
这个故事每到一卷卷尾的时候,我都会暂停一段时间。因为我比较喜欢写完几章,放存稿箱,让系统自动发,这能给我一种远程遥控的感觉。故事里面的人物我可以远程遥控,可是我的生活我并不能遥控,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对故事里的人物就会有全新的定位,所以我在故事的结尾标注了对这个故事较为重要的地名。说来也奇怪,写《候鸟》这个故事时,我大多是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获得灵感,有时是公交车,有时是地铁,有时是飞机,可能这也就是作者和故事之间的一种缘分。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向南飞的候鸟,我们等待着,也被人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在手中流逝,生命就这样无限延伸。很多时候,你以为他是你生命中的主角,你尽力想去拥抱,到最后才发现,他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所以,若你有了爱的人,或者身边有了爱的人,请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因为往往再追回时,早就变了一番模样。
《候鸟》第三卷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在感情上遇到了较为艰难的关卡。那种心痛让我着实难受了好一阵,也限制了我生活中很多应得的欢乐,我甚至写不出一个字。我很想感谢在我文章下面留言的老读者,你们可能不知道,国外生活欢乐的时候有,但孤单的时候也有,看到你们的评论,能让我感觉我并不是一个人。有时候你们一两个评论,就能让我获得好心情,所以你们对我来说很珍贵。
我讲这个故事前,有很多隐线我没有全部揭秘,原因其一是我笔力还需锻炼(哈哈),其二是它们有了更好的去处,我会在以后的故事中一一揭开。如果有老读者看过我的《青炉》,就会发觉林纾曼和韩燐、梁樱大抵是一类人,但她们各自都有细微的差别。韩燐是一团明艳的火,梁樱人如其名,善良清浅,而林纾曼,你很难判定她的性格,她有时候十分怯懦,比如蛰居荷兰六年,有时候又勇敢地惊人,比如她就这样等了梁霁十年。很多时候,别人给她贴个一个富二代的标签就解决了,但其实她和平凡人没什么两样,甚至因为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而显得有些幼稚。梁霁的出身对他的性格造成了一生的影响,冷血居多,他对林纾曼的爱明明是无比炽热的,可他却不懂如何真正爱一个人,甚至在故事的最后,和林纾曼造成了一生的误会。魏雨桐虽然读者普遍叫他男二,但对我来说,他是整个故事最重要的角色。他明明应该是男一,却被我写成了男二,我是故意的。因为很多时候我回顾生活,痛苦的人生阶段无比漫长,仿佛永远到不了头,而快乐与幸福说来临就来临了。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林纾曼因为梁霁一直在泥潭里深陷,而当她心里对梁霁这份依恋消磨殆尽的时候,她才真正获得了属于她的幸福。喜欢和爱其实没有太大分别,唯一的区别是她自己在心里为这两种感情设了限而已。
所以,以后不要随意给自己设限。
我马上就要登机了,就先写到这里吧。谢谢所有看过此文的读者,你们也许不知道,你们每一次在微博和晋江给我留言,对我来说都盛满了意义。
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