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先行(1 / 1)
福熙妹纸要和阿政小小地分别下了~~~不过也就一章的距离而已!真的!福熙一如往常地重新出现在正殿,但明显沉静了许多,衣着素净却更加多了几分出尘的味道。扶苏悄悄地打量着她,即使不问,他也想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只是即使没有了招牌笑容,福熙的眉眼间也看不出忧伤了。
“居然在这个时候偷懒,阿熙真是太不厚道了。”
扶苏夸张地摇着头,指着面前一摞接一摞的竹简,试图让福熙精神起来。
福熙抬头一脸严肃地望着扶苏,眉间轻蹙,将扶苏面前的竹简挪到了自己面前。
“好啦,现在你可以正大光明地偷懒去了!”
扶苏抚了抚额,他没想到福熙居然是这样的反应,下意识地看向嬴政。
“那朕是不是也可以偷懒?”
嬴政看着扶苏犯难的脸色,心底默默偷笑,脸上却显出一副冷冰冰的表情,眼神在福熙和扶苏之间回扫射。
“那个,阿政,你想休息就直接休息嘛,怎么会有偷懒一说呢,嘿嘿嘿……”
福熙小心翼翼地奉承着,古灵精鬼的笑容终于又回到了脸上,嬴政见目的达到,便不再逗她,专心埋头于眼前的事务。
扶苏在心底再次膜拜了下嬴政,对福熙笑了笑,也低下头。
福熙的嘴角不禁扬起,金色的朝晖落在身上,心里也暖洋洋的。
午膳的时间很快就到了,福熙几日没有进食,也不觉得饿,用的比平时还少,扶苏有些担忧地看了看福熙,却还是忍住什么也没说,只是不经意地为福熙多添了些菜。嬴政在一边默默看着,心里不知在盘算什么。
图顺将茶端上来的时候,嬴政轻啜了一小口,缓缓说道,
“一会儿你们都回去吧,休整几天,准备出行。”
福熙诧异地放下茶盏,不解地询问着,
“现在这个时候出行?去哪里?”
“齐鲁之地,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扶苏早就知道这件事,不过心思都放在了福熙身上,听到嬴政提出来,他点了点头。
“父皇,不如儿臣提前启程去布置一切。”
“我也要一起!”
福熙的眼睛立刻就亮了,嚷嚷着也要掺和。齐鲁之地,距离咸阳有好几万里呢,一定很好玩,这种事怎么可以少了她。不过自己不在阿政身边,又有些放心不下。
看着福熙一下子兴奋又犹豫的模样,嬴政知道了她的纠结。
“那就一起去吧,阿熙可别光顾着贪玩,泰山封禅非比寻常,朕这回就看你们的了。”
嬴政这么一说,福熙安心不少。想着这一路肯定能见识不少,福熙就忍耐不住雀跃的心情,欢呼着回到了清辉殿。
看着福熙欢快的背影,嬴政和扶苏对视一眼,又各自低头抿了一口茶。
三日后,福熙和扶苏带领五百宫侍一百禁卫从咸阳城启程,向着泰山之麓出发。
“啊!为什么会这样!”
福熙本以为自己可以美美地晚上一圈,结果却被扶苏看得紧紧的,不仅如此,封禅吉日已经选定,时间紧迫,扶苏为了不耽误大典,一路快马加鞭赶到泰山脚下。
东郡郡守早已收到消息,率领大小官员于城门口接驾。福熙在十里外换上了一身儒服,带着福喜、福贵、福安、福泉先进城微服私访,看看齐鲁之地的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对递过又抱有怎样的想法。
“不愧是名山脚下,虽比不得咸阳的繁华,但这灵气十足得让人神清气爽。”
福熙看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地与自己同样打扮的儒生,不由感叹着齐鲁的人杰地灵。
街市上的摊子不少,特色吃食、胭脂水粉、成衣布料,令人眼花缭乱,不时还有些独特的小摊子,卖些奇形怪状的玉石之类的。福熙左瞧瞧右看看,最后选在了一处热闹的茶轩落脚。
“你们都知道了吗?听说始皇帝陛下要来东郡,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早听说了,东郡的那些当官的已经出动了,据说大公子这些日子就要到了。”
“你说这天下才安定下来,始皇帝陛下就要出远门,难道不怕……”
“慎言!就算皇帝颁布了大赦天下的圣旨,不过是笼络民心的手段罢了,就算再怎么掩饰也改变不了本质,小心隔墙有耳。”
“区区倒觉得不至如此,始皇帝陛下以雷霆之势统一,但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想必皇帝陛下是非常清楚的。”
“只是诸国皆与秦国殊死征战,只有我齐国不战而降,令我等儒生在诸国面前抬不起头来。”
“兄台此言差异,战与不战,结果都是一样的,既然都一样,何必为了所谓的气节,荼毒一国百姓。”
“没有气节,书读的再多又有何用!”
“兄台现在就算再激进也无用,泰山封禅过后,九州大地就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大秦帝国!”
“罢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比较激进的几个儒生匆匆结束了争论,气冲冲地离开了茶轩,剩下的人不由地惋惜着摇摇头,却不再放心上,悠哉地喝着自己的茶,继续不咸不淡地讨论着天下事。
福熙指着那个高捧帝国的儒生,笑嘻嘻地对四福说着,
“这人不会是咱们的托儿吧,这一句一句地,说的我都觉得自愧不如。”
“公主……公子说笑了,他们不过是怕说错了话被连坐而已。”
“现在还不到时候计较他们真心还是奉承,你们觉得这地方的百姓过得如何?”
福安是几人中头脑比较灵活的,一般福熙问这种问题都是他回答。
“虽谈不上安居乐业,但比起历经战乱的他国百姓,也算是生活稳定。而且,毕竟是在儒家的发源地,这里的百姓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除了少数的商贩和农户,一大部分都是儒家弟子。”
“居然这么多?我听说儒家弟子都居学于小圣贤庄,那里难道比一座城还大?”
“公子说笑了,能进入小圣贤庄的只是集大成的弟子,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外门弟子。”
“嗯,什么时候,我们再去小圣贤庄看看,今天就这样吧,我们去驿馆与阿苏回合。”
“诺!”
扶苏在驿馆下榻,好容易将一干地方官员打发走,满身疲惫地靠在榻上喝着茶。福熙进来的时候就看到扶苏闭着眼睛斜靠在榻上,她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将一旁的披风披在他身上,又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门关上的一瞬,扶苏睁开了眼睛,不过只是轻微转动了下,又缓缓地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