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山外藏山(1 / 1)
济源王屋山,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桢,曾称赞王屋山为“天下第一神山”,此山方圆两百多公里,素有“北国风光最胜处”之美誉,主峰天坛山,有“天下砥柱”之称,这里一年四季香火甚旺,灵气十足,只要虔心朝拜,必定心想事成,一直是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神圣之地。
而流刃派北掌门上官澈的府邸就座落在王屋山中山区,山峰起伏多变,飞瀑走泉仪态万千,奇松怪树层层叠叠,因为上官府邸没有明确建筑标示,满眼的深山旮旯,一般人很难找到府邸的所在。
毛苍子难以置信地看着谢浣凝,指着面前坚不可摧的山壁,笑了笑道:“护法,你没有开玩笑吧?这明明就是山,怎么可能是门?”说完,他用手中的铁棍又使劲敲了一阵,只见眼前尘埃纷纷,哪有空洞之意。
谢浣凝笑道:“本护法怎能骗你?”
毛苍子心想也是,这其中定有玄妙,便摸着嘴角青茬茬的胡子,眯着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审视了一番,若是机关,这石壁定有丝毫裂痕,但眼前的石壁粗糙不堪,坑坑洼洼,形同一张麻脸,裂痕也是密密麻麻,根本无从找起。
谢浣凝缓缓道:“上官澈心思缜密,在你面前的就是一扇门,你现在肯定不相信,说真的,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你我现在的心情都一样。”
毛苍子道:“你怎知这是一道门?”
谢缓凝背负着手道:“唐朝道教,上清宗师白云子,曾遍游天下,一日游到此处,天忽降大雨,白云子心想若是融入这山壁之中,便可免受冷雨奚落,哪知一念之后,这山壁竟裂开一个四四方方的石洞,洞中如王者之宫,尽头更是别有洞天。”
毛苍子疑惑道:“这,我们要如何进去?等到下雨吗?”
谢浣凝笑道:“白云子已是传说,我们要等到里面的人自己出来!”
毛苍子点点头道:“这么一来,就算外面烽火连天,里面的人还是悠闲得很。”
谢浣凝道:“可以这么说!”
毛苍子又道:“我们要等多久?”
谢缓凝道:“你刚才用‘阴阳五行铁’敲过一阵,里面的人已有所察觉,要不了多久。”
二人言语间,石壁突然“噔”地一声,裂开一个一人高,三尺宽的洞,洞内氤氲弥漫,浓光乍现,如同一方沼气,迷迷蒙蒙的看不真实,待烟雾散去,两人眼前出现两个身着青色长裙的女子,看装束及站姿,似是两个下人。
谢浣凝微微拱手道:“流刃护法谢缓凝特来拜访北掌门,劳烦两位通传。”
两女子互望一眼,其中一人面无表情,冷冷道:“我家老爷最近有些不适,不便见客!”
谢浣凝吃了闭门羹,不罢休地接着道:“劳烦两位通传!”
另外一女子细声道:“护法,你可别惹恼了我这位姐姐,她生起气来可是六亲不认!”
谢浣凝闻言一笑,道:“哦?一个下人竟也如此不分尊卑,我就代北掌门教训教训你!”
毛苍子横身一闪,挡在谢浣凝前面,低声道:“护法,你有伤在身,不要冲动!”
谢浣凝大声道:“你不要拦着我,我谢浣凝今日非进去不可!”他话音高亢,中气十足,如一波狮吼,源源不断地向洞内输送,上官澈非等闲之辈,怎会听不到?
不多时,一个声音送回来,道:“进来!”
听声音,是上官澈的,两位守门女子只好放他们二人进来,由其中一个引他们去见上官澈。
洞内有些阴暗,脚下积水散发着草木的腐臭之气,两人紧紧跟在青衣女子身后,以防突然出现的变故,青衣女子似是有了察觉,直言道:“听闻护法心胸狭窄,又疑神疑鬼,想必是了!”
谢浣凝满腔怒火,压低嗓音道:“你这话听谁讲的?北掌门?还是自己乱说的?”
女子不回答,拐弯进了一个灯火辉煌的通道,通道左右各有一排青衣女子,这些女子不施粉黛,素面朝天,连一丝可以琢磨的表情都没有,就像雕刻的一般,比流刃派的那些流刃还要多了三分锐气。
大约行了两里路,阳光普照,眼前恢复明朗,满山的奇树异草,郁郁葱葱,翡翠欲滴,映衬着一座八角小楼更加如诗如画,美伦美奂。
青衣女子朝着小楼虔诚的躬了躬身,后退几步,折身返回。
想必这小楼就是上官澈的府邸。
正是。
小楼门前掩尽半人高的花草,谢浣凝正想敲响木门,却陡然一惊,发现楼下走廊的宽大藤椅上,躺着一个人,这人双眼紧闭,发出阵阵轻鼾。
谢浣凝拱手道:“北掌门!恕在下冒昧!”
上官澈似是没有听到。
谢浣凝又道:“北掌门...,.."
上官澈嘴唇微张,道:“到底有什么急事找本掌门?”
谢浣凝心中一凛,道:“不,不急。”
上官澈道:“既然不急,就到一旁等着!不要打扰本掌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