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楔子(1 / 1)
沈墨渊可是个有名的人物。
在他们的小镇上,他家是唯一的书香门第,虽然祖祖辈辈都围着科举转,但直到了他这一辈,靠这他这么一个沈家独苗,终于中了个举人,而且这个举人不简单,当时的沈墨渊年仅十四。
大事啊,这可是。
沈家老爷子自觉祖上显灵,硬是凑足了银两买了好多好多上好的纸钱香烛供奉品,呆在祠堂两天两夜没出来,后来发现他的时候,他早已驾鹤西去。并且留诗一首:
祖上显真灵,佑我沈后家。孙既中举人,朽已了无愿。
押不押韵是一回事,关键这是沈老爷子的遗作啊,所以自是不同一般。
沈家人见这独苗苗怕是文曲星下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所以,他,沈墨渊,在家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看书就好。
大家都以为,再过几年,沈墨渊成人了,就一定是新科状元。沈家早就放话出去了。
镇上的人,其实对这个不敢兴趣,而是对沈家办的免费庆功宴感兴趣。所以这个镇子一直都沉浸在期望中。
而我们的的主人翁,似乎对这个没多大兴趣,他念书,其实就是想做一个执剑天涯,诗酒花茶的自由人罢了。
于是,在自己的策划下,科举考试如愿以偿的落榜了,自己很是羞愧地修书一封寄回家,称自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沈家人一见这信,不得了,难不成自家的独苗苗要轻生不成?
于是立马回信一封,说什么你不要想不开呀,如果不想回家,在外面散散心也是好的呀……
沈墨渊一见此信,心中便有了底,于是开始了自己的浪子生涯。
然而,生活是艰辛的,现实是残酷的。沈墨渊在外没呆两年,虽然小有名气,时不时就有些“达官贵人”来附庸风雅,买买他的诗作,但这完全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啊。
在外风尘两年,着实不易,于是,沈墨渊下了个很大的决定,放弃自己的第一理想,转向第二理想,做一个隐士,恩,凭自己的才智和名气,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伯乐自己找上门来的。
所以,崂山下,泗水旁,有了一个菊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