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十一章 赤焰逆案终昭雪(1 / 1)
八月三十,梁帝寿辰,百官朝贺,一派祥和。武英大殿内,歌舞升平,众人谈笑风声,谁又知道现在的温馨气氛,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的平静。
歌舞过后,酒过三巡,莅阳长公主突然离席,缓步走到殿中锦毯之上。殿中一片宁静,众人皆停下动作看向她。
这一个寿宴恐怕是梁帝这一生最难忘的一个吧,刚刚还满怀希冀的他,好似突然间就被人打了一个重重的耳光。他的妹妹,在这大殿之上,陈述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案。
赤焰旧案就像一个巨大的伤疤,一朝被人掀开,献血淋淋。众大臣纷纷附议,要重申赤焰一案,陛下气的都快站不稳了。欣怡悄悄地看向萧景琰,他仍旧端坐在那里,脸上看不出什么波澜,只是他伏在案上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
他的心里,一定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吧!
终于,他还是站了出来,站在依旧威严却已初见苍老的皇帝陛下面前,朝前倾斜了身体。
“儿臣附议。”
简单的四个字,让梁帝的心里防线,彻底奔溃。
梁帝拔剑一顿乱舞,最后竟然指向了梅长苏。欣怡在心里暗叫不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萧景琰挡在了他的身前。
剑峰直指萧景琰的心脏。
欣怡心乱如麻,眼睛直直地盯着持剑对立的两人。梁帝像发了狂一般,胡言乱语,可萧景琰却站立如松,不肯退却。她感觉自己的脚肚子有些发软。
终是妥协了。
梁帝真的老了,他的锋芒或许是在年轻的时候已经用完了。剑被丢弃在一旁,他迈着不太稳健的步子,从金毯之上,跌跌撞撞地离开。出了大殿,他甚至有些辨不清回寝殿的方向。
“殿下,你没事吧?”欣怡走到他前面,仔细检查了一下。
还好,陛下并没有只是划破了他的衣服,并没有留下伤口。
萧景琰拍了拍她的手背,道:“你先回去,在家等我回来。”
他说的不是东宫,也不是别的什么,就是家,属于他们两个的家。欣怡感觉心里一阵暖流躺过,什么也不怕了。
她相信,他一定可以的。
皇帝寿仪的第二天,内廷司正式下旨,重申赤焰逆案。
这段被压抑了十三年之久的旧案,随着案情的深入,许多内情渐渐浮出水面。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九月中旬,重申已经基本完成,因为牵扯甚广,直到十月初才全部完成。十月初六,宫内连发三道圣旨,地下的亡魂终得昭雪。自此,罪有应得之人受罚,无辜受累官员受封,逝世宗亲迁入皇陵。
那一夜,萧景琰和欣怡说了好多话。她从未见过萧景琰如此脆弱的样子,哪怕是无字碑前的初见,也不曾见过他这般失态。
“我终于做到了。”他像是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紧紧地抓着她的手。
是的,他终于做到了。大殿之上,陛下终于妥协与他,赤焰逆案终是要昭雪天下。他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眼角就带了泪。
欣怡看着他的样子,心疼万分。
“殿下,真的不把子清姐姐的墓迁入皇陵吗?”欣怡拿着帕子,帮他试了试眼泪。
萧景琰仍由她擦试着自己的脸,道:“子清向来不喜欢被拘束,或许更喜欢与青山绿水为伴,更何况我也不愿再迁陵一事再打扰她。”
“还是殿下懂姐姐。”欣怡带着无限向往的语气,低声叹了句:“我真羡慕她。”
萧景琰见她眉目之间略有失落的神色,又想到自己不会说话,怕是那句惹得她不开心。以前他总这般,小殊总是说他孺子不可教也,现在也许该改改了吧。他想了想,终是长臂一挥,将欣怡揽到了自己怀里。
咚咚咚,也不知是谁的心跳乱了节奏。
“你不必羡慕她。”
欣怡的脸埋在萧景琰的怀里,周身皆被他的气息包围。原来,他们已经离得这么近。她可以清晰地听到他的心跳声,触到他健硕的胸膛,一抬头就能撞到他长着青色胡渣的下巴。
他是她的夫君,哪怕曾经属于过别人,她也毫无遗憾了。
“景琰?”说到情动之处,欣怡忍不住叫了他的名字。
“嗯?”萧景琰的声音从头顶飘来。
欣怡双手环在他的腰上,笑着说:“下次,你去祭奠子清姐姐,带上我一起吧!”
萧景琰一愣,随即说:“好。”
他语气温柔,让人一时间迷离了双眼。
而现实并没有让人喘息多久,没过几日,数封加急快报如同一道道霹雳般,瞬间炸响了大梁帝都的天空。
“大渝兴兵十万越境突袭,衮州失守!”
“尚阳军大败,合州、旭州失守,汉州被围,泣血求援!”
“东海水师侵扰临海诸州,掠夺人口民财,地方难以控制一事态,请求驰援!”
“北燕铁骑五万,已破阴山口,直入河套,逼近潭州,告急!”
“夜秦叛乱,地方督抚被杀,请朝廷派兵速剿!”
他最好的朋友,义无反顾的上了战场。萧景琰则要坐镇朝堂,无暇□□。明明才刚刚重逢,立刻又要分开,好生残忍啊!
梅长苏穿着崭新的战袍,骑上精锐的战马,随不复当年模样,一身浩气却始终隐藏不住。萧景琰站在城墙上,望着他毅然决然地调转马头,挥鞭策马,扬长而去。他越走越远,马蹄踏过扬起的尘土,也渐渐归于平静,直到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萧景琰仍未离开。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这次,他并没有和他一同出征。
大梁元佑六年冬末,北燕三战不利,退回本国,大渝折兵六万,上表纳币请和,失守各州光复,赦令安抚百姓。
听说,战事结束之后,小殊就不辞而别。他说自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且厌倦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只想纵情山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萧景琰收到了他寄来的信,很短,只有四个字:安好,勿念。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