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 1)
胡大海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三十来岁,生的很高大。由于常年在阳光下暴晒,他的皮肤像铁一样黝黑。胡大海人缘很好,在泗水县没有人不认识他。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准有人会竖起大拇指:“人很好,有把子力气。”
胡大海力气很大,应该是天生的。一般两个人才能抬起来一包稻谷,他一手拿一包还健步如飞。”
胡大海也是个知足的人,别看他长的身高体大的,却从来没与乡里人挣过嘴,更不用说动手了。
就在前年,泗水县出了名的无赖牛二,偷了胡大海家一只下蛋的母鸡给吃了,胡大海却无所谓的笑笑:“牛二爹娘死的早,家里又没有收成,吃了就吃了吧。”
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胡大海的愿望,老天爷很开眼,赐给了胡大海一个朴实的老婆,和一个可爱漂亮的女儿。
胡大海已经很满足了,种庄稼的时候更加卖力。他从不让自己老婆下地干活,用它的话说:“老婆就是用来疼的。”
只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庄稼人吃饭是要靠老天爷的,老天爷心狠,连着三年不下雨,庄稼颗粒无收。
那时的江山是蒙古人的,蒙古人向来视汉人如草芥,不仅不放粮赈灾,还增收赋税,百姓苦不堪言。
胡大海家里的粮缸早见了底,连着喝了几个月的白水。他身强体健,饿也就饿着了,可他的老婆孩子哪受得了。他老婆在上个月已经饿死了,还剩他女儿也是饿的面黄肌瘦,眼看就要不行了。
没有办法,胡大海背上女儿来到泗水县城沿街乞讨。
乞讨?开什么玩笑,连着三年大旱,现在的泗水县遍地乞丐。
胡大海到没有和那群乞丐一样无病**,他先是来到了泗水县一地主家里。这地主家的主人姓赵,县里人都称它为赵员外。前几年收成好的时候,胡大海曾给赵员外家打过短工,因为他为人老实肯干,赵员外待他还不错。
轻叩了几下赵员外家的大门,一个四十多岁的仆人开了门,他看了胡大海一眼,当即骂道;“臭乞丐,滚远点。”说完嘭的一声关上了大门。
胡大海一句话还没说,就被拒之门外。
看来这里是不行了,胡大海神情低落的离开了赵员外家,心中苦涩异常。
“丫头,再忍着点,很快就会有吃的了。”胡大海和背上的女儿说,强自打起精神,他又来到了第二家门前乞讨。
第二家是个商铺,还是卖米的商铺。米铺的大门虽是开着,也有一个伙计在柜台前打盹。只是铺子里的米缸空空如也,一粒米也没有。
胡大海走进了米铺,向柜台前懒洋洋的伙计问道:“小哥,可有米吗?”
那伙计眯起眼睛看了胡大海一眼,说:“有,十两银子一斗。”
十两银子!胡大海下了一跳,就算是丰收的年景,他一年的收入也不到五两银子,怎么这里的米居然要十两银子一斗。
伙计早看出胡大海买不起,冷哼一声:“没钱快滚,别耽误小爷我做生意。”
又被赶出来了,胡大海有些心灰意冷,想想这些年辛苦农作,种出来的庄稼就是一百个人吃上二十年都够了,只是现在他竟然连自己的女儿都喂不饱。
他种的粮食都哪去了?
女儿的气息越来越微弱,胡大海将她抱在了怀里,发现女儿的儿身上热得烫手。不好,丫头病了。
“丫头,醒醒啊,丫头....”胡大海担心的叫着,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对啊,找大夫。”胡大海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疯一般的跑了起来。
他记得,在泗水县的东街有一家医馆,大夫是个慈善的老者,一定会救他的女儿。
“大夫,救命啊。”胡大海疯狂的拍打医馆的大门,焦急的喊着。
门内响起了脚步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开了木门。只是那老者只打开了一条细缝,门里面却是用一条拇指粗的铁链拴着。
他怎么将自己锁在了家里,不过胡大海顾不得疑问,见大夫开了们,急忙求道:“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女儿吧,她病的厉害,马上就要不行了。”
大夫摇了摇头,说:“救不了救不了,你快走吧,别再敲门了。”
“大夫,求你发发善心,只要你能救我女儿,叫我做什么都行?”
大夫苦叹了一声,说:“不是我不帮你,看见门口这些病人了吗?他们都是来找我看病的,只是老夫医术有限,实在治不好这瘟疫,你快走吧,趁着还没染上病,赶紧离开这里。”说完那大夫关了大门,再也不开了。
胡大海这才发现,医馆门口竟横七竖八的躺了百余人之多,瞧这些人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病怏怏的**着。严重一些的面容枯槁,浑身浮肿,嘴唇发青,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难道我的丫头也要变成这样吗?胡大海心中忽生恐惧之感,他紧紧搂着丫头,喉头一色,竟忍不住大哭起来。
“这不是胡大哥吗?”身后响起一个声音,胡大海回头看去,见一个猴子般的矮瘦乞丐站在身后。
胡大海仔细辨认,终于认出了那人,岂不正是前些年偷自己家母鸡的泼皮牛二吗。
牛二笑嘻嘻的盯着胡大海,道:“胡大哥哪里寻来的女娃,好生鲜嫩。”说着,竟忍不住想摸一把丫头的脸蛋。
胡大海只觉得牛二心怀不轨,挡开了他的手,说:“我女儿。”
牛二愣了一愣,恍然笑道:“哦哦,原来是胡大哥的爱女啊。怎么了,瞧她脸色苍白,可是病了吗?”
胡大海神情低落的点点头,说:“已经好些日子没吃过东西了。”
牛二跟着哀叹了一阵,忽然想起什么,笑道:“胡大哥想弄吃的吗?”
胡大海眼睛一亮,他知道牛二不是什么好人,可这个年头,也许也只有牛二这样的人才能填饱肚子。
“兄弟快说。”
牛二道:“听说泗水县城外,韩山童的义军正在招募义勇之士,那里备了一个擂台,只要是有本事打败挑战的人,就能得到十两银子的奖赏,还有馒头可以吃哦。”
“反贼?”胡大海犹豫了一下,他一直是老实人,从来没想过做贼,更别说是反贼。更何况他还带着女儿,如何能参军打仗。他还是想熬到老天爷下雨,回家接着种他的三亩良田呢。
牛二嘿嘿笑:“不是叫胡大哥真的做贼,被抓住了可是要杀头的。只是叫胡大哥打擂台,得了银子就赶紧跑,鬼才愿意帮他们打仗呢。”
胡大海想想也对,只要打赢了擂,得了银子就能给丫头买药治病了。
也只有这个办法了,胡大海狠了狠心,抱着丫头就要朝城外走去。牛二赶紧叫住了他:“胡大哥,打擂还带着女儿吗?把丫头交给我,老弟就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胡大海迟疑了片刻,心中觉得牛二说的在理,便把丫头递到了牛二手上,说:“请老弟多家照料,待我得了赏金,一定不忘老弟你的恩情。”
望着胡大海远去的背影,牛二嘿嘿乐道:“最好被打死在擂台上。”又瞧了瞧怀里的女娃,脸色苍白,嘴唇发青,已经是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