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1 / 1)
最后一站,四方纺织集团,就在西州下属一个镇。
大门口,一块巨大的泰山石,成建邦笑说:“这里的华总信风水的不得了,花了一百万请了这块石头。”
长安暗笑,她在成叶听别人说,成建邦新的办公室用了刚一年,就听风水师的话,重新打门,调了个方向,居然他还五十步笑百步。
四方占地有成叶的好几倍大,厂房分布几大片,一看实力就比成叶雄厚很多。四方的华大鹏也是白手起家,和成建邦同时期人,现在旗下好几家公司,纺纱,织造,染整一把抓。
成建邦一见华大鹏就连声道歉,抱歉临时改变行程。
华总客气的说:“你这说的是哪儿的话,我们自己人不体谅自己人怎么行?出门那么多应急的事,改时间才是正常的,我们做工厂的,反正星期六都要加班的。你还有个儿子帮忙,我们天天都要自己上阵。”
“你那儿子呢,不来帮你。”
“我不知道他在干嘛,出去找了家小公司,打工呢,宁可给别人打工,不给自己老子打工,说对纺织不感兴趣。现在的年轻人了,一点责任感都没有,说句不感兴趣就跑了。”
长安随着华总的介绍,打量这栋办公楼里的部门,总经理室右边,挂着出口一部,出口二部的牌子,另一侧还有内销一部,内销二部,内销三部。
一行人坐定,成建邦问华大鹏有什么新动作?
华大鹏嘿嘿一笑说:“又添了几部新机器,生产高档一点的产品,劳动效率提高不少,机器加了,人工没增加,能源消耗还降低了,我这儿不象你那儿,我换台新机器,省一半。”
“有什么新产品吗?”
“你看看你,先喝茶,先喝茶。”说着,华大鹏找出身边的一块样布,递过来,“我总不能让你成建邦失望,你摸摸这布怎么样?猜猜什么东西。”
“哟,有点像人造纤维,手感很好,比人棉还软滑似的。化纤的?”成建邦摸着这块紫色的,远看有点像绸缎光泽的布料,欣喜的问。
“纯天然,还是可以迅速再生的,百分之百可降解,再猜。”
“那种树浆做的什么莫代尔,天丝?”
“你说的那是奥地利人的专利,这是我们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的,我们专利的环保工艺流程,制浆生产时间比原来时间短三分之二,能耗低。溶剂是中科院自创的,成本低,不依赖进口。我们这种东西的原材料是国宝级的东西。”
“你个老家伙,卖什么关子,什么国宝级的,又不是大熊猫。”成建邦笑骂,忽然醒悟,“难道你把大熊猫吃的宝贝都抢来了?”
“抢不完的,中国是世界产竹中心,竹子成材期又短,三五年就是一杆好竹子,而且砍了以后都不用补种,满地都是竹笋。嗨,老成,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去体验体验挖竹笋,他们告诉我,山里的竹笋比买的好吃多了。”
“你倒有这个闲情逸致。”
“我倒想啊,让他们年轻人去干,我们享享福,不行啊,劳碌命,理想理想,呵呵。你看这竹纤维,天然抗菌,抗紫外线,透气性能好,是全棉的 3.5倍,多理想啊。”
“为什么?”长安好奇的插话。
“竹子纤维横截面孔很多,可以迅速吸收水分,通气,它就像一层透气的皮肤,数据表明,竹纤维布料比棉布料表面低1-2度呢。而且细菌在棉布,木头上,都会繁衍,这就是为什么棉毛巾夏天用了容易发臭,而在竹子上,细菌会被杀死75%左右。它产生的负离子,使紫外线不容易穿透,抗紫外线是棉布的400多倍。”
“为什么竹纤维会象丝绸一样?”长安还是好奇。
“问的好,竹纤维很细、手感柔软,白度好、色彩亮丽,所以有丝绒感。”华大鹏很有兴趣的看着这个气质优雅,面目姣好的女孩子,成建邦亲自带出来,是个什么身份呢?再看看旁边的成金龙,也看不出什么道道来。
“贵厂对这个产品的应用,有什么计划?”长安穷追不舍。
“内销外销都上,看你们成总能把我们产品怎样发扬光大。”华大鹏对场面上的客气话,比长安娴熟多了,小姑娘问的话,书呆子气十足,这让人怎么回答。“来,我带你们看看我们今年的新品。”
华大鹏领着他们去参观他那占大半个楼层的样品间,一进套着一进,走半天才到底,仔细看看布料,和那家拽拽的港资企业不相上下。华大鹏对成建邦得意的说:“今年比去年生产总量还低了,结果产值还高了,还是要生产高附加值的东西啊。”
长安在回去的路上,和成建邦父子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那天王前有邀请长安加盟的意思,这些日子,长安仔细比较了两个行业。
王前的公司毫无疑问是高科技,新兴产业,长安心向往之。回国这么久,有时也很想念从前美国公司的数字化管理,甚至怀念公司的资源共享根目录,还有那个一头卷发的黑人系统工程师。
回到中国的工厂,长安不知道它以前是怎样的,但现在好像一下子比美国倒退了十年。看看成叶的仓库,再想想原来公司采用的RFID,看看成叶的初级加工,再想想高科技公司的先进管理,长安觉得人格都在巨大的分裂中。她告诫自己不能抱怨,美国的东西是很好,但那不是自己的,如果不把最好的东西带到中国,自己愧对这片生养的土地。更何况,中国十年的成长是美国无论如何做不到的。所以,现在是差距仍然有,赶上没有悬念。
长安相信王前的公司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成叶的纺织品服装是成熟产业,但成熟的产业不代表就是衰退的产业,只要有人,就要穿衣服。成叶,乃至整个中国要做的,是从产业链的底层向上攀升,而不是放弃那个产业。把传统行业现代化,是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这几天走访了这么多工厂,给长安带来了新的思路。传统和高科技并不矛盾,他们不是对立的两个面,他们是可以相辅相承的。从何云峰设计独特,色彩斑斓的丝绸,到华大鹏光滑柔软,环保低成本的竹纤维,都是可以带给企业新的利益增长点的东西。成叶一开始,光杆子闹革命时,只有这么三五个人,教育水平有限,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象中国大多数企业一样,只能走劳动密集型的路。现在资本有了原始积累,技术也有东风可借,只要成叶在经营管理上,走在别的企业的前头,眼下成叶转型提升的大好时机。
如果成叶能够采取合资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和四方结盟,形成一个垂直整合的企业。这种策略联盟,可以使双方取得互补性资源,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共赢的一盘棋。
长安把形势和机遇放在成建邦面前,说的成建邦半边身子冷风飕飕,半边身子热血沸腾。
“怎么做?”
长安说:“把大目标分成小的可实现的小目标。第一步,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提高成叶在四方面前的谈判筹码。四方能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布料供给,我们要能为他们的产品提供设计开发,以及销售渠道。”
成金龙已经在这儿磨拳擦掌了:“产品设计开发这儿,我有办法。销售渠道,我们不是已经开始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