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一章(1 / 1)
三日后,艾若雪带着艾夙离开了,令她心安的是,艾夙什么也没有问,虽然他有些不舍,但却很乖的跟她走了,不哭不闹。
抱着艾夙,艾若雪再一次走在了漂泊的路上,不知前路如何。自故人逝后,除了艾夙,艾若雪真不知道自己现在活着的意义。
艾若雪心道:还好,我还有小夙。可是小夙现在只有四岁大,他还尚无功底,我也不便现在就在江湖上露面,江湖不是我们的去处;况且,他也需要做功课的条件,那我又该往何处去呢?
艾若雪深知她和艾夙又将在便于隐匿的基础上久居,她若以资财购屋,又恐大耗资财之后,他们日后为生计所迫,此路不通。他们只得又经历一番周折,沿途逆旅,间或卖艺勉强自给,行至繁华处永乐城。
艾若雪终究是个女儿身,年纪轻轻又带着一个乳臭小儿,漂泊终不是长久之策,最终,艾若雪带着艾夙混迹于永乐城第一青楼“月斜苑”。
艾若雪虽不拘于小节,但也绝不从章台女子之流,如今混迹于章台也并不全非万不得已之举。她初见“月斜”二字,便忆起“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之句,便觉“月斜”二字极有意境;又见月娘不凡,其为人也谙达、风度卓越,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模样,容貌不俗,气质尤甚,后又知其才华横溢、名冠当世,心下更是钦佩。
月娘,月如钩,小字上弦,自号“西下梧主”,其为人洒脱恣意,工于诗词,亦擅古琴。初会月娘之时,艾若雪就被她的洒脱恣意、八面玲珑所折服,当时艾若雪只道:若得友如此,此生无憾矣。
艾若雪仅是客居月斜苑,仍如以往,仅卖艺而已——故人擅琴,亦授琴艺于艾若雪,艾若雪幸得故人真传,由此引月娘惺惺相惜之情,两人因此也结成莫逆之交。
早在漂泊期间,艾夙便已背过《三字经》全篇,艾若雪也因而知道他有过目不忘之能,确实出乎她的意料。
艾若雪最后依约告诉艾夙“妈妈”一词的含义,见艾夙看着仅十三岁模样的自己面有疑色,艾若雪便想了个说辞:“我们家族所习武功能减缓人之生长,然于人无害,日后小夙可习之,但切记不可泄露于他人,亦不可轻易卖弄。我们家族素来不分辨‘妈妈’与‘娘亲’,皆是一般,倘日后有人再问及‘妈妈’一词,汝须慎言之,可记下?”
艾夙疑虑顿消,点头应是,又缠问与武功相关的诸事,艾若雪心下舒畅,一一作答。
对于自己的一番说辞,艾若雪知道艾夙肯定是相信她的,因为她从未食言于他,也时时教导他守信与诚信。对于艾若雪来说,她这一番说辞实则在情在理,武功本就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能延缓人的衰老也有些道理,而她已是再世为人,年龄于她也早无意义,她仅是活着而已;另一方面,她也毫不担心艾夙有何质疑,因为男生向来比女生发育慢,可幸章台是个特殊的群体,她更加放心了。
而月娘是个聪明人,也是红尘人,知道艾若雪与艾夙非寻常人等,却不过问是非;同样,艾若雪亦知她必是身世坎坷、命运多舛,也从不过问。纵然两人互不知底细,但是彼此心照不宣、惺惺相惜,便是所谓的莫逆之交、君子之交。
艾若雪与艾夙独处一阁,虽然章台鱼龙混杂、声色靡靡,但她亦以为这里还有人世百态,若对艾夙加以正确引导,对他而言也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成长;且章台女子多才艺,相比较而言,这里也有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但是,艾若雪却忽略了一点,这样的环境同时也催人心智早熟。
艾夙虽年幼,但是极为聪明伶俐,又初具故人之俊美,章台上下无不爱护,除艾若雪授琴艺、武艺之外,他亦得旁人指点才艺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