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行军(1 / 1)
“我就猜到你会来这里。”
青岩看见凤夕,显然高兴,起身走到她的面前。
“哼,说的你好像很了解我一样。”
好久没有这样放开一切开开心心的了,今日见到青岩,也是凤夕没有想到的。
“不过现如今的仁安堂怎么变成如今这幅样子。”
凤夕环顾一圈虽然面积和摆设高档非凡,但却冷冷清清的仁安堂。
“多年已经过去了,现如今的仁安堂已然成为了高官大家所看诊的地方,平民百姓哪敢进来?”
青岩淡淡的说着,嘴角却泛起讽刺的角度。
“仗势欺人,今日这仁安堂就对外营业了又怎么样,再有权势还敢对着门外的牌匾放肆?”
凤夕看着坐在那里向这边望来的两位老大夫,显然刚刚的话是对着他们说的。
“这位姑娘有所不知呀。”
其中穿着黑色衣服的老大夫走过来。
“那些人对我们是不敢怎么样,但是对着平明百姓可任由他们了。”
“哼,无法无天,你去门外贴出告示,自今日起,仁安堂非平民百姓百姓不得入内,违此规矩者,宁死不医。”
凤夕转身看着一直站在生后的小伙计。
“这可万万使不得。”另外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老大夫赶忙走过来,阻止凤夕。
“有何使不得?挂着御赐的牌匾不用,何故让平明百姓受苦?难道说其实是你们愿意奉承高官大家,而弃贫苦患者而不顾?”
一句话声声震在两位老大夫的心里。
“二弟,就照这位姑娘说的做吧。”黑衣大夫悠悠的叹了口气。
“可是大哥……”
“我们仁安堂向来秉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可是我们真的这样做了吗?”黑衣大夫面露惭愧。
“小弟知道了,大龙,快去张贴告示。”
青衣大夫被大哥说动,赶忙去让伙计忙活。
这两位大夫是仁安堂的第七百代弟子,姓李,亲兄弟两人,他们还有两位徒弟,今日外出采药还没回来,今日听了凤夕一席话两位大夫也是如梦初醒。
“不知这位姑娘怎么称呼?”李大大夫问道。
“小女子姓凤。”语气还算恭敬。
“凤?这姓氏却是少见,不过还真是巧,这间仁安堂的创办人也姓凤,但是听说她与我家祖师爷俩人伉俪情深,不问人间世事,深山修仙去了。”
李大大夫自顾说着,完全没看见凤夕和青岩同时抽搐的嘴角,以及片刻之后青岩面色含笑的表情。
“巧合罢了,来时看见城外军队集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凤夕忙将话题转开。
“听说北巫边境来范,我军将要集结迎战。”
当然军事之事凤夕不感兴趣,转身将这件事情忘在了脑后。
后来凤夕和青岩留在了医馆,当然,青岩作为坐堂大夫留下,而凤夕则作为青岩的药童。
凤夕如此有悖常理的告示张贴出之后,便引来了各位高官大家的不满,而不满的后果便是,一道圣旨下来,让仁安堂派出一位大夫,随军出征,为伤残兵去服务。
“什么?岂有此礼,当今圣上怎由那些人胡乱安排?”
刚刚从两位老大夫那里得到消息的凤夕显然很是生气。
“唉~终究无法改变现在的局面了。”
李大大夫哀怨的叹了口气。
“也不能这么说,我们仁安堂祖传的跌打伤药当今圣上早就看上了,既然有这么个机会让我们仁安堂拿上战场,怎么会错过?”
李二大夫明显比较想的多。
“都怨北巫,仗着有个炼火之山,便多次来范。”
“炼火之山?”
凤夕直直的看着李大大夫。
“嗯,炼火之山,只有巫国皇室才知道的秘密之地,盛产铁石,所以北巫军事方面甚是强大。”
后面的话凤夕全没有听清楚,她脑子里只有炼火之山。
炼火之山与炼火之海有什么关系?
“我去,我与青岩去。”
一句话不清不楚,听的两位大夫不知所云。
“圣旨不是说让仁安堂出一位大夫吗?我和青岩去。”
“这……”
“既然凤夕这么说了,而且这事也是由我们而起,就由我们而去吧。”
凤夕这般坚定,定然由她的理由,所以青岩也赶忙应声随军出征。
“真是为难了二位。”
接下来几天,凤夕和青岩一直呆在了医馆,二人要随军出征的消息也被传开,两人一时之间成为了这京城的名人。
到了出征那日,凤夕和青岩随着宫里来的人进了行军队伍。
倒是小皇帝还算有心,安排了人,对凤夕两人特意关照。
“怎么?从出了京城你就不开心。”
此时凤夕和青岩正坐在行军的马车里。
“这小皇帝派这么多人监视着我们,也就只有你能安心的下。”
“哼,还怕他们监视?”凤夕一脸无所谓。
“想我堂堂神界之人,这真是有失颜面。”
“行了,知道此事的人也就你我而已,只要我不说,还有谁知道?”
天亮出发,伴随着铁骑的铁蹄声和青岩的唠叨声,终于在天黑之时,军队在一处深林中安营扎寨。
“下来吃饭吧。”
凤夕掀开帘子,又一次说服青岩下车。
“不吃,那是人吃的饭吗?宁死不吃。”
青岩倔强如牛,就是不肯吃军队发下来的大饼。
“不吃拉到。”
说完放下帘子,犹豫一下,还是向着林子深处走去,不知是不是军队的人对她和青岩有意见,给他们的饼全是昨日剩下的,又干又硬,还散发着一种霉味。就是她再能忍也吃不下那种东西。
今日一天两人都没吃什么东西,凤夕也已经饿了,索性就向着深林而去,打点野味来吃。
走进深林,凤夕刚要展开捕猎,突然感觉一阵气息向着她而来,不识其人。
凤夕便神情警觉,手中红剑将要幻化而出。
“既然来了,就露出真面目。”
声音平淡而出,却穿透层层树木,直入来人之耳,确切的说是两人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