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第 47 章(1 / 1)
乾元十八年十月中旬,管氏告发甄远道结党营私。玄凌大怒,命刑部查实。
十一月中旬,刑部上报管氏所言确实。玄凌下旨,吏部侍郎甄远道革职,与妻女流放川北;甄珩降为七品将军,远放岭南,妻儿同去。
朝堂上,固执的不懂改革的大臣,被玄凌一撸到底,更有甚者,与甄远道一样,流放川北。
仪元殿,沈贵来报:“皇上,甄贵人在跪在殿外。”
玄凌面无表情,“让她跪着吧。”
殿外,甄嬛咬咬牙,自己没了家族后盾,在后宫如何能生存下去,肯定是有人诬陷!她一不做二不休,脱簪请罪。
所幸玄凌让她进去了。甄嬛入殿后,在玄凌书桌不远处跪下,磕头,道:“请皇上明察,父亲绝对不是结党营私之人。”
玄凌冷笑,把桌头的资料往下一砸,“是吗?你好好看看吧!”
甄嬛看着资料上的字,脸色大变,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来。
玄凌走下台阶,弯下腰,捏住甄嬛的下巴,道:“朕没判甄远道私通外族之罪,没有株连九族,朕已经够仁慈了。”他甩手,甄嬛身子不稳,倒向一旁。
“另外,朕这里还有一份资料,你可要看看?”玄凌冷冷盯着她。
甄嬛十分心虚,“嫔妾……嫔妾怎么能看?……”
玄凌嗤笑:“连自己有血缘的妹妹都能下手,你的心肠可真是冷啊!”可怜和妡帝姬出生不过几月就没了生母。
甄嬛挣扎着扑到玄凌脚边,抓住玄凌的衣服下摆,“是有人诬陷!”她疯狂喊道:“肯定是有人诬陷嫔妾!”
玄凌一脚踢开,嫌弃的整了整衣服,转身走向内室,冷淡的声音传来:“贵人甄氏心肠歹毒,杀害良熙贵嫔,证据确凿,降为更衣,即日入锦朔宫!”
“皇上……”话没出口,甄嬛被人用抹布堵住嘴巴,拖了下去。一路上,被许多人看到,指指点点的,巨大的羞辱感笼罩着她,她恨不得就此晕过去,奈何甄嬛体质非常之好,怎么晕都晕不过去。
锦朔宫一如既往的凄冷,太监们把甄嬛拖了进去,关上了宫门。
甄嬛躺在满是灰尘的地上,浑身发抖,没发现周围的疯子们正向着她靠近,她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却被疼痛唤醒。疯人们围着她拳打脚踢,她不知不觉吐了口血,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有晕过去。
甄嬛喃喃自语道:“不,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我应该是这后宫之主,我是太后!”她渐渐迷糊了视线,似乎看到了自己荣华富贵的时候。
……
十一月下旬,瑞嫔洛临真诞下皇九子予沄,晋为德仪。
十二月中旬,温容华季氏诞下皇十子予泱,晋为婕妤。
十二月下旬,顺容华孙妙清有孕三月,晋为婕妤。
乾元十九年三月,晋康翁主胡蕴蓉嫁与渭南郡王之子。
十九年五月,秦王予泽大婚。
六月,顺婕妤孙妙清诞下皇十一子予濂,血崩,次日薨。
顺庄妃孙氏。妃温和有礼。乾元十二年,初为才人。累进婕妤。十九年六月薨,谥曰顺庄妃,葬泰陵妃园寝。子一,皇十一子予濂。
七月,皇十一子予濂交由韵芳仪赵仙蕙抚养,赵仙蕙晋为容华。
九月,秦王予泽携妻北游。
“上京”是大周建国时的旧都,距离如今筑有紫奥城的京都“中京”大约三百里。大周建元十年,北境的赫赫屡屡进犯上京周遭,最甚的一次,赫赫的济格可汗甚至领精兵长驱直入至距上京只有八十里的“雁鸣关”。
雁鸣关南接上京,北有指仙关紧接落铁山栈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落铁山之外茫茫草原戈壁,大漠群山,皆都是赫赫的领地了。因而雁鸣关是赫赫挥兵进入大周万里江山的要地,也是一道如铁锁屏障的关隘。因其关防所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仰头望去几乎与天相接,连大雁亦难飞过,每到秋深季节,往往闻得成群大雁盘旋周遭哀鸣不已,故而名叫“雁鸣关”。然而雁鸣固然悲哀不已,雁鸣关四周的百姓,亦是备受苦楚。赫赫部族常年驻于北地,逐水草而居,水草丰美的年节还可,若到深秋时水枯草竭,民无温饱之资,便会铁蹄南下,踏马落铁山边境烧杀抢掠。民生哀苦之状,令人不忍卒睹。
建元十年,正逢大旱时节,赫赫千里肥美水草尽成荒芜,入秋不过十日,气候竟然大变,寒暑暴降,数日后大雪降临,冰冻三尺。赫赫为求国运,维系部族命数,倾尽国力集合十万大军挥戈南下。
彼时大周亦在旱灾之中,国力十分疲惫,军中关口粮草难免粮草不济,又遇天降大雪,守关将士谁也不曾料到大雪纷飞直欲迷人双眼之中竟会冲出赫赫数万铁骑,霎时目瞪口呆,只能任由铁蹄南冲而来。
若是雁鸣关被破,彼时的上京便如铁齿被断,喉舌尽会暴露在敌军面前。□□征战十数年才打下的锦绣江山全要落入蛮夷手中,危急之时幸得大将齐不迟不顾征战沙场半生后的老迈之身,以六十花甲之龄冲入战阵身先士卒,一箭射中济格大汗的肩头,一扫赫赫南下以来大周军士的颓唐之气,亦使赫赫士气大伤,萎靡不前。此后数次征战,受伤未愈的济格可汗遂引兵逃遁,旧伤复发死在半路之中。齐不迟乘势扩大战果,派慕容政诸将追击而上,杀敌万余人,血流成河,赫赫军被迫退回都城藏京。
齐不迟一生征战,铁血丹心,终于于六十花甲之年凭此“雁鸣关”一战封侯拜相。居大周武将第一侯“定勋侯”,可惜齐不迟在封爵三月后力竭而死。其后人虽渐渐凋零,但门百年,积威犹存。
齐不迟死后数年,死讯依旧被大周朝廷牢牢封锁。赫赫畏惧齐不迟的余威,加之元气大伤,数年内不敢对大周轻举妄动,一味地安分守己。不久,继任的赫赫大汗英格向大周议和,愿以落铁山为界,建立“互市”买卖,以牛马换取大周茶叶、丝绸、米粮,各守边境,永不互犯。此后虽然大周与赫赫边境偶尔也有小冲突发生,然而终究保全了百年平安,再无遍地狼烟烽火燃起了。【原文】
此刻予泽与苏锦华携手游历上京,打扮一如民间夫妇。苏锦华上穿青锦半臂,下著绛裙,显得十分干练;予泽淡色长袍,翩翩公子莫不是如此。
他们来到辉山山脚,此处树木繁多,游人如织,到了草长处,已经游人稀少,偶尔有几人驻足,穿着貂皮暖裘,也是迟疑着停步不前。予泽和锦华只觉寒风侵骨,阵阵袭来。夫妻俩对视,都看出对方眼里想要上山一观的想法。
于是,两人都披上貂裘披风,撇下明面上的随从,相扶着上了辉山。
越往上,山路越陡。因为人迹罕至,冰雪渐渐覆盖其上,几乎已经无路。并没有下过新雪的痕迹。前方的路上有两对足印蜿蜒而上,足迹清晰。
锦华看着前方路上的足迹,向予泽道:“竟然有人与咱们兴致相同。”
予泽微笑,“并不奇怪,总有人会想上山一览。”
锦华笑了笑,“倒是我一惊一乍了。”
到山顶时,已经是落日了。山顶冰雪凛冽,却也有松柏挺立,冰冻霜雪积压枝头,如千树万树梨花开放,蔚为壮观。遥遥见赫赫境内戈壁黄沙飞扬、红河日落孤烟。而大周境内市肆鼎盛,人烟热闹。南地的繁华锦绣、纸醉金迷、红尘奢华,一如这天际云霞,令人沉醉。
予泽指着赫赫的方向,对锦华朗声道:“你瞧见了吗?那里黄沙红日,大漠孤烟,正是赫赫境地。当年赫赫的济格可汗挥兵雁鸣关,意欲夺取我大周锦绣江山。幸得大将齐不迟率军血战数月,才换回我大周今日祥和。”他豪情顿生,“所谓男儿当如是!若我早生百年,得遇此战,必定要驰骋疆场、浴血奋战,才不枉我男儿一生。”
锦华笑道:“夫君是有大志向的人。”
予泽注目赫赫河山,眼里闪着野心,“如今赫赫的摩格可汗蠢蠢欲动,其野心不下于他的先祖济格可汗。赫赫与大周已有百年未曾有大征战,虽然偶有小争斗发生,却也是和平为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世间常理。摩格可汗这些年来厉兵秣马,不断吞并赫赫周遭的一些弱小部落,壮大自身。”他顿了顿,“这些年来,父亲收复疆土,平定汝南王,建立武学,大周朝早已不同以前,但摩格却看不到这点,他野心勃勃,只怕十年之间,赫赫与大周又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锦华本就不同于平常女子,她微微沉吟,“大周兵力并不弱,兵士强悍,又有厉害的将帅带领,摩格怕是要失望了。”
予泽一笑,“有你,夫复何求。”得到一个眼界开阔的妻子,在身边理解、支持自己,是多么幸运的事。
大周自玄凌一来,非常重视文武双全。文官大多会些拳脚,文武双全的也不少;武官不谈作诗,起码大部分的字都是识得的。玄凌收复西南疆土以来,休养生息,减低税负,促进商业发展,国库富足,兵力强盛,更有如薛家、慕容家的将帅世家,怕是不会像以往那般被外族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