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 44 章(1 / 1)
乾元十八年一月,福嫔黎萦诞下皇八子予沐,晋为婉仪。
十八年二月初,玄凌册封皇长子予泽为秦王。
二月上旬,秦王周予泽行冠礼,太傅徐儒海为正宾,赐字“子淼”。秦王入朝议政。
十八年三月,小仪洛临真有孕,晋嫔,赐号“瑞”。
十八年四月,温德仪季氏有孕,晋为容华。
十八年五月,婳嫔甄玉姚诞下十一帝姬安颖,封号为“和妡”,晋为德仪。
十八年六月,庆成宗姬下嫁工部侍郎嫡次子顾朗。
玄凌特让庆成出嫁前见了父母一面。
宗室禁府,玄济和贺氏都老了许多,显得很是憔悴,不过他们在看见女儿时都是一脸微笑的。
贺氏伸手摸了摸庆成的头,“都长这么大了。”
“母亲……”庆成许久不见父母,眼圈一红。
“都要嫁人了,要高高兴兴的才是。”贺氏温柔道。
“好,女儿高高兴兴的。”庆成乖巧点头,她转头看向面色复杂的玄济,“父亲……”
“我犯下的错,让我的女儿受了不少的苦。”玄济一脸心疼,他此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这几年的幽禁,让他想清楚很多事,“都怪我鬼迷心窍。”
庆成摇头,“女儿没有受苦。皇叔、皇嫂们对我很好。他们很照顾我和弟弟。”
“那就好。”玄济松下一口气,“要是夫家对你不好,你就去找你弟弟吧。我和你母亲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
庆成认真道:“父亲,母亲,女儿会过的很好的,你们要放心。”她说完,就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女儿就此别过。”她捂着脸出去了。
“夫君……”贺氏靠在玄济的肩上。
玄济感觉自己的肩膀湿了,他大手轻轻拍着贺氏的脊背,“不哭,女儿就要出嫁,我们要高高兴兴的。”
“嗯。”
……
予泊经过几年的巨变,早已不是那个懵懂的孩童了。他看着街上的十里红妆,眼睛湿润,自己也不算辜负了父母的嘱托。
在庆成见玄济夫妇前,予泊通过予泽进了宗室禁府,和父亲密谈了一番。他得到了一些父亲旧部的信息,就算父亲被抓,那些人还是忠心耿耿。予泊想着予泽和他说过的话,眼神坚定,是人就应该良木择禽而栖,不是吗?
顾府,庆成端坐在婚床上。似乎过了很久,只听见一声响,有人进来了,她的手不自觉的抓着衣服。
顾朗拿着秤杆掀起红盖头,真是眉眼如画,一双温柔的眼眸,有些紧张的盯着他,不知怎么的,他也有些紧张。
顾朗轻咳一声,“娘子……”
庆成轻唤道:“夫君。”
两个人对视许久,顾朗拿起酒杯,夫妻俩交换了交杯酒,又对视了一会儿,顾朗一笑,“很晚了,我们该休息了。”
庆成的脸庞微微一红,一声“嗯”细不可闻。
一夜好梦。
……
几日后,予泊听着姐姐对他说夫家的人都对她很和善,看着姐姐娇羞幸福的神情,他彻底放下心,转头就去了秦/王/府。
秦/王/府/书房,予泽一身赭色便装,与宜修有七分像的清秀面庞,却丝毫不显女气;一双与玄凌一样的凌厉双眸,神情却很温柔,整个人看起来温和稳重。
予泽笑了笑,“阿泊想好了吗?”
予泊恭敬道:“往后,我当唯命是从。”他双手奉上父亲告诉他的旧部名单,日后这些人就是予泽的了。
“好。”予泽走过去,拍了拍予泊的肩膀。“你不会后悔的。”
……
仪元殿,看着暗卫送来的消息,玄凌笑了,“这两个臭小子。”他摇摇头,“算了,孩子长大了,我也管不了了。”
十八年七月,玄凌下旨,大意是前汝南王世子恭敬有礼,颇为孝顺,又是自己的侄子,念其有罪不在他,特封予泊为鲁国公。
……
十八年九月,选秀。
长春宫云意殿,玄凌与宜修端居高座,予泽、予湉和予漓居右侧。随着女官的通报,选秀开始。
宜修笑道:“看着这么多如花似玉的秀女们,臣妾是真的老了。”
玄凌仔细打量,微笑道:“朕却不这样觉得,小宜还是如从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玄凌说的是实话,宜修素来保养得好,又兼之夫君体贴,儿女孝顺,心情舒畅,看起来不过二十。
宜修看着右侧儿子看过来的目光,微微脸红。她瞥了玄凌一眼,认真的看起了秀女。八月的时候,宜修开了一场赏花宴,在京适龄的官员女孩都到场了。她让宫里的到龄的帝姬们也出来认认人,将来好融进贵妇人的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