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五 关于信仰的粗解(1 / 1)
五一的最后一天,出去走了走,去大众书局看了看书,然后决定回来还是要写一篇番外。
我一直说过,戏子之所以写外传大半是因为正好心有所感,而今天引动思考的是一部摄影集,这部摄影集叫做《毛以后的中国》。
毛自然是指***,而毛以后的中国是指***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的中国,记录了从1978-1983年中间一些作者(作者是一个美籍华人,于美联社任职。)通过镜头记录下来的中国,而这些真实的照片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似乎看到了一些现在自己身上的影子。
其实也是文化比较碰撞的一个时代,而愈是思想文化碰撞,愈是容易产生我们常说的信仰的缺失。而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对于到底信仰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时候,你可以信仰***偏向于理想化的社会平均主义,也可以信仰***偏向于实际的社会经济主义;可以去翻阅古籍,从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可以从外来的文化里去伪存真,洋为中用。但越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越是容易产生很多个体思维的不一样,越是容易对于信仰产生怀疑,也越容易信仰缺失。
其实戏子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怎么有信仰的人,一直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兼容并包,什么都可以做到和自己相契合,这是我以前的想法,但是随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种思想也越来越被自己给否定了,记得陈铭在第三季的超级演说家里面提到一点,人总要信仰点什么,那时候突然觉得其实自己也是有信仰的,只是可能信仰的不那么明显而已。
我一直认为真的要对一个人好,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哪怕自己最后自己受伤,也要自己咬牙走下去,也许这是自己对于爱这个字最简单的信仰吧!我以前自己的座右铭是“凡尘一戏子,自诩不愧心。”这是对于一种人生的信仰。其实,信仰我们有时候感应不出来,但是有时候你去看看自己一直坚持的是什么的时候,那就是你真正信仰的时候。
那我又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信仰的,其实和这个时代有关,就和之前提到过的**之后一样,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信仰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说对于中国来说,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中国是一个变化超级巨大的时代,那么可以说,对于世界而言,21世纪开始的信息时代也慢慢变成了整个世界变化最大的时代。网络的四通发达,让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外面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缤纷,我们有时候不愿意去读书,很多时候是因为书的脚步远远没法和网络一样,跟上时代的步伐,但越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却越是发现,到底时代是什么?
难道这个时代就是乔布斯当年创造的苹果,看着满大街的IPhone5、5S、6、6P,你是否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我用的是联想、华为、小米、魅族。是不是我对于手机的信仰有误呢?当有一天,罗永浩站出来告诉你做手机要有情怀的时候,你又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找找什么手机我才能真的有情怀,但是这个时候,你发现手上的钱已经可以买一个苹果,而且你也这么多的时候,你发现那些用安卓的简直都是SB,用苹果的手机多爽。接着当其中有一小部分人用腻了苹果的时候,又会回头去看看安卓手机,其实也没那么SB,用起来也别有意思不是吗?单单就是用一个手机,就会让很多人产生不同的对于手机使用这个小点上不同的信仰,甚至产生了所谓的“果粉”、“米粉”、“魅友”这些独有的词汇,不得不说,而且甚至形成了掎角之势,颇有当年基督教一份为几,每个教派之间对立的局势。转头从心里想想,似乎颇有些可怕。
其实可怕的不是用什么手机,变成什么粉,而是我们一直用什么信仰来标榜着自己。而这个时代,可以来标榜自己的信仰又是那么多,而这些信仰的对立面又是那么多,而我们一但有了这些信仰,就会觉得和自己信仰不一样的人和自己说不上话,不是一路人,接着我们就会变得孤单,愈是孤单我们就又更加渴望信仰,找到又一个信仰,又会发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越少,于是又更加觉得孤单,接着继续寻找信仰,然后变得孤单,然后如此不断的反复下去,变得慢慢的这个时代那么的复杂,没有自己能够信任的。
说到这儿,有人会问了:戏子,看你说的这些话,是让我们什么都不要信仰了?怎么可能,戏子自己都有信仰,怎么可能让人不需要信仰。信仰本身是没有错的,毕竟伟大如林肯,都有“Allmanarecreatedequal”(直译:所有的人生而平等。)这样极度理想化无法实现的信仰,这是一个从底层走上去的总统的信仰,也是一个历尽很多社会洗礼的前辈给我们留下的名言,但是饶是这样的人,也需要这样的伟人,也需要写这样的话来作为自己的信仰,何况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呢!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对待信仰。
至于怎么对待,我先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吧!其实这个例子大家现在都见怪不怪了,这是一个在****、贴吧、QQ群里面见到最多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叫“喷子”。我一直很难理解喷子做事情的准则,因为从他们的口气里,我总觉得当年自诩“愤青”的自己显然没有自傲的资本,毕竟虽然我上高中大学那阵子对于教育有很多的质疑和不满,也写了不少的有些偏激的文字(算不上文章,只是高中作文)。但是起码我觉得我是用心去思考的,但是很多人,尤其是比较极端的,我觉得真的只是想要去证明自己是对的,或是证明自己还活着。举一个不算特别偏激的例子吧:前段时间有一档国内的综艺节目叫奇葩说,里面一个关于“贾玲该不该死”的辩题成为了这个贴吧的很多人讨论的话题,于是我看到一个人在贴吧里面一直鼓吹个人主义,对于集体主义则是贬低的一文不值,似乎什么事情,只要你涉及到了人的数目,就是集体主义,就不该取。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自己该笑还是不该笑,从上面大家也知道,对于林肯,戏子是很佩服的,不然也不会以他为举例,而林肯的那句名言也是戏子及其赞赏,而且觉得是对于个人主义最完美的诠释。但是戏子也说了,这句话只是一个理念,毕竟达尔文告诉我们,世界是不公平的,会优胜劣汰。所以从本质上讲,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一样,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当然另外说一句:优胜劣汰也不是绝对正确的,这个涉及到一个叫做“社会达尔文理论”,虽然没有深入去研究这个理论,但是我也是觉得这个理论有存在的合理性,自然也有它的局限性,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
话题转移到喷子身上,打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喷子”的信仰是什么,“喷子”是不是这个世界上“信仰”最真诚的人。毕竟他们可以因为自己的“信仰”完全的不顾别人的想法,而且会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奋斗,去“抨击”别人,去“捍卫”自己的信仰。只要和我信仰不符合的,都是错误的。颇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外,毕竟,在自己的帖子或者文章一亩三分地上,这些人也算是一个土皇帝了。但是这样的信仰方式真的对吗?起码我觉得不对。
戏子崇尚的信仰模式是兼容并包和追根溯源,为什么分为两个,其一,兼容并包是我们对待别人信仰的一个态度,毕竟,世界怎么大,总得允许别人和自己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本来一样了就不好玩了,那么对待那个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应该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对,是兼容并包,我能允许你和我不一样,我不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对待你。我不会去骂你,我可以包容你,当然包容的方式有很多种,理解别人是一种,宽恕自己也是一种。这是一个什么意思,前者就是你可以尝试去理解别人,当然这种理解的方式就是追根溯源,毕竟人有一些信仰产生的时候肯定和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那么是什么产生了他的信仰,我也许没有经历那样的过程,如果我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如果想法和他相似,那么你就很容易包容一个人了。后者则是,我经历了这个过程,我发现我还是没法理解这个人的信仰,那么没关系,我只和这个人探讨其他我们有相似认知的地方,至于那些我们冲突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不去探讨了,我宽恕自己的生活,不去过多的和自己完全不同经历、文化、观念相同的人起矛盾,也不挑起事端。如果两个人也就那么一点冲突的东西可以交流,那么我宽恕自己,不去和这个人交集,这样自己活得也轻松一点,这个时候包容的是别人的存在,并别人的存在也许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是我没法理解,那么我就不去理解,不去接触,宽恕自己,让自己能够做自己,有自己的信仰。
上面也就是戏子对于信仰一些粗陋的见解,毕竟信仰那么大,不是用几千字就能说清楚的,只希望戏子的这些文字,可以让大家展开思考,收获属于自己对于信仰的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无关对错,适合自己就好,就算是成为喷子,反正戏子的理念很简单,对于你们,我会做的就是宽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