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2)(1 / 1)
第五步,榨酒。这是为了把酒液里那些漂浮的酒糟分离出来。用木制的酒床、槽床或者竹器,甚至您一时人品发作还可以用自己的头巾,把瓮里的原生态酒液倒进去,过滤出来的清亮无杂质部分,就是“清酒”了。剩下的满是酒糟的浓浊液,也不要倒掉,可以拿来加工食物,也可以作为“浊酒”喝掉。
第六步,客人您别急着喝啊,这样做出来的酒叫生酒。您要是一顿能喝完也就算了,如果喝不完留起来,还是有变酸败的危险,喝了可能拉肚子哦,所以最后这些酒还是要加热一下来杀菌。加热的方法,分高温加热和低温加热两种。高温加热又叫“煮酒”,您听着这词儿熟不?两个大男人对坐,一边谈论天下英雄,一边在火上把酒煮得沸腾冒泡什么的……不过这种煮沸过的酒,据说味道变异得很厉害,很多唐朝人不喜欢。
唐朝人比较喜欢“烧酒”,是用微火慢烧,把生酒加热到六七十摄氏度就可以了,既能杀菌,也不至于沸腾变味。用这种方法最终做成的酒叫“烧春”,唐朝的四川一带出产的最有名的酒叫“剑南烧春”。
现在明白了吧,酒店博士跟您说的白酒,是“浊酒”,一种类似于现在的醪糟、低酒精度的便宜货。至于清酒,是把“浊酒”过滤以后又经加工的粮食酒,酒精度稍高一点儿,价钱也稍贵。
不过不提名号的清酒,多半是店家自酿的,贵点儿有限,酒精度估计还不如现代的啤酒高,所以我说您喝掉一坛子也没问题。
您要是带着狐朋狗友美女佳人来喝酒,想挣面子,那这两种便宜酒都不要。瞪一眼博士,叫他把店里珍藏的好酒一一报上来,如果店子实在太小太穷,那哥换一家去喝算了。
博士一看铆上了,也不示弱,张嘴就是一大串:“小店有郢州富水、乌程若下、荥阳土窟春、富平石冻春、剑南烧春、河东乾和葡萄、岭南灵溪博罗、宜城九酝、浔阳湓水、齐地鲁酒。客人若中意京师佳酿,本店也有西市腔、新丰酒及虾蟆陵之郎官清、阿婆清。”
听蒙了?很正常,这天南海北的一大串,谁能记住这么多啊。那您该点哪种酒呢?笼统来说,如果您想喝用稻米酿的清酒,那去点原产地在南方的郢州富水、乌程若下、岭南灵溪博罗、宜城九酝这些比较稳妥;要喝高粱酒糜子酒,就点鲁酒或者长安本地的西市腔、新丰酒、郎官清、阿婆清算了。
酒端上来倒进碗以后,怎么才能分辨它是好是坏,值不值您多付的那些钱呢?
最简单的办法,看颜色。唐朝没有无菌化车间,酿酒过程中经常有各种微生物混进酒里,导致酒出来以后呈绿色,后世的“竹叶青”这个酒名就是从此来的,所以什么绿蚁、绿醅,其实都说明制酒环境一般,操作不太经心,绿色的酒大都是便宜货。
如果生产者在制酒过程中比较注重保持酒曲和酒液的纯度,那么酒曲制出来是红色,而酒液则会呈黄色,最好的呈琥珀色,跟现代的黄酒已经比较接近了。白居易有云:“世间好物黄醅酒。”[出自白居易《尝黄醅新酎忆微之》。
]更有名的一首诗,人人能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出自李白《客中作》。
]
很好,您面前这碗酒,就是隐隐泛着琥珀色,看上去黏稠浓腻,说不定还会挂壁。端起碗来,尝尝吧。
嗯……没啥辛辣刺激的感觉,反而觉得很甜。您说这是兑了糖精的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