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流水账五(1 / 1)
六月,两江一带剿灭月圣母教的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有些地方收到了切实的效果,然而在大部分地区,月圣母教的流毒比朝廷想象的深远得多,不时有教众和军队的冲突爆发,流血事件越来越多,人人谈“圣母”二字色变。有些官兵捉拿不到骨干教徒,便拿普通百姓开刀,无辜的村庄被踏平,然而呈现到上级案头的,却是一份“大捷”。
这一切在京城的康年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想躲在自己的云王府内,做一个富贵闲人,可惜老皇帝是铁了心把他推出去了,弄了个户部的位子,康年只好每天去打酱油,迟到早退,能混就混。每天早早回到王府里,养花遛鸟,逗一下傻傻的三皇子。
有些有心之人早就坐不住了,吹了半天风,见他不为所动,也只能归于这个皇子实在是烂泥糊不上墙。康年暗暗冷笑,要是老皇帝真的意属于他,为什么大皇子和二皇子还全须全尾地在京城里蹦跶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要是真的敢干什么,那两人就该联合起来对付他了。
被人当枪使这种事情他可不干。
于是不论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来访时,看见的都是他和三皇子在院子里欢天喜地招猫逗狗,头顶头斗蛐蛐,带小厮踢蹴鞠,简直搞不清哪个才是傻子。
另外还有一件让康年囧囧有神的事情也发生了,康年未来的岳父大人王尚书本来对这个毛脚女婿还是挺热情的,但是康年不吃他之乎者也那一套,见了他跑得比兔子还快,王大人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也只好压了下来,可是拦不住老皇帝一道圣旨,命年内完婚。
康年简直被吓住了,看看自己这十三岁的小胳膊小腿,感叹古人也太早熟了。这辈子他虽然生在皇家,营养没落下,但是不知道是小时候伤了本还是怎么的,一直还没开始发育,三皇子都比他高一个头了。
珍妃倒是高兴地不行,一个是因为她儿子现在在朝中的风头可以算是最劲的了,第二个就是,她又怀上了!
消息传出去,什么昭贵人芳贵人又巴巴地上赶着来讨好了,珍妃入宫早,现在也才三十出头,人又保养得挺好,但是这可是皇宫啊,有听说过谁能长宠十几年不衰的吗,珍妃那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康年倒是有点嘀咕,怎么没降位之前那么多年都没怀上,降成才人了老皇帝倒来了兴致了?但他也没多想,继续过他的安生日子。不料前方就是万丈波澜。
七月的时候,南方一片大旱,然而朝廷还在围剿着“乱党”月圣母教,两江五州还未从去年的洪灾中恢复过来,又接连遭受□□,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打着为天除妖的口号,直指京城。
然而欺上瞒下永远是一些官员的拿手好戏,等奏折呈现到皇帝龙案前,事态几乎已经变得无法控制了。青州,利州,尧州已经沦陷。起义军身穿白袍,脸画符咒,据说刀枪不入,并且承诺绝不伤百姓,四周灾民纷纷投靠义军,义军势力滚雪球一般壮大,没几天就渡江打到了同州,京城前的最后一道屏障。
老皇帝这回真的怒了,但是现在砍人也无济于事,还得打得起仗来才行,于是原本守卫皇城的精英部队,京畿大营倾营而出,剿灭叛贼。
康年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封奏折惹出这么大的事儿,但是他清楚即使没有自己,这些人起事也迟早的,只怪自己当时没把情况摸清楚。
可是大皇子和二皇子在这节骨眼上,还在抢着往军中插人,老皇帝一口气没上来,生生在龙椅上背过气去了。
乱,真是乱。接触朝政的这一年,康年已看出这个王朝积弱已久,内忧外患。他有些犹豫那个位子还值不值得要,北方还有蛮族在虎视眈眈,他可不想做个崇祯皇帝,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空有抱负,无力回天。
幸好偏远的桐州受影响不大,虽然因为战乱断了音讯,但是康年还是决定先准备起来,把京城的一些生意都收拾了,伙计和掌柜都拿了丰厚的报酬遣散,不易带走的财物转移到了京郊的别院中。
康年的决定是正确的,老皇帝一晕就晕了三天,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宣各位宰相及六部尚书,以及三位皇子入宫。
康年心中咯噔一声,心想莫不是要交代后事了?可是这段时间并没有迹象他意属哪个儿子呀?传旨的黄公公皮笑肉不笑地说:“请四殿下尽快入宫。”康年抬眼一看,一群禁军在云王府门口堵着呢,能不去吗。
康年叩头谢恩,起身要走,突然三皇子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死死抓着他不放,嘴里咿唔咿唔的,鼻涕洒了他一身。
康年看黄公公的脸色已经不大好了,忙道:“三皇兄也担心父皇,不知可否一同入宫?”
黄公公眉头一皱道:“还请四殿下不要为难老奴。”
说着就有两个禁军的人来把三皇子拉开了,康年心中暗惊,这气氛实在是太不对劲了。却也只能不动声色地和他们出了府,一路上都紧张地在想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