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进城卖柴(1 / 1)
素素心想,如果按戚氏的作风,先不说没有聘礼,假若聘礼少于她心里的这个数,那么她定是不会把素素嫁出去的。
她虽深知如此,但并没有立马回话,她只是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目送叶卿走后,素素也随二哥回到了家中。
此时圆月在夜色中冒出了头,它把周边的云层照亮,朦朦胧胧的,就这样映在素素眼睛里。
由于叶卿替他们还债的关系,二哥也不好意思再跟素素提悔婚的事,他干了一天的农活,整个人都累极了,刚往炕上一躺,不过片刻就开始打呼噜。
素素放入网中的鱼已经不再动弹,估计是在路上缺水致死的,如果把尸体留到明天那肯定会臭。
她沉思许久,才把鱼抓出来放在院内的灶台上,本来想腌制鱼肉,奈何家里没有盐,她只好把它的内脏清洗干净,然后用布条密封好放在比较干燥的地方,等熬过这一晚,明日一早再拿它来炖汤。
“家里油盐酱醋一样都没有,这样下去不行,我得想办法……”
素素知道,想要经商就得先了解行情,叶卿每过几日就会去城里卖柴,她准备明儿跟他一起去趟城里好调查调查市场,然后做个定位。毕竟有四座大山,按理说种果树是最划算的,因为果树既能结果也能开花,花可以烘干用来泡茶,果可以酿酒、榨汁或者烘干来利于储存。
可惜果树成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树苗也贵,除非山里有现成的野生果树……不过,哪有这么好的事?素素敲了敲脑门,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炕上,发现手边有一个冷掉的馒头,估计是二哥留给她的。
她拿起馒头,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这时候馒头硬硬的,吞下去还有点甜。
“真累……”
素素迷迷糊糊的就睡了过去,等醒来时,骄阳已经照在了头顶,她伸了个懒腰,把长发随便一绾,正准备给二哥煮鱼汤喝,可她刚出屋子,就发现院子里的农具不在了。
“二哥真勤快。”这一大早就去地里干活,素素打从心里的佩服,农民都不容易,辛辛苦苦的一年下来,也赚不上几个铜板。
素素打算去寻叶卿,她在河边洗了把脸,将衣带紧紧一扎,随后慢慢悠悠的往鱼塘的方向走,她不知道叶家在什么位置,所以就只能守在鱼塘边,她靠在篱笆上,望着塘中的鱼发呆。
现在云层比较厚,阳光被挡在里头,比起昨儿是凉快多了,她埋头,刚想去甘薯地里躺一会,就听到了人打丛中走过的“沙沙”声,她下意识的回头,发现叶卿背着一捆柴,脸上依旧蒙着一块黑纱,他站在不远处,没想到素素会在这里。
“嘿嘿,早~”素素先行打了招呼。
“你特意来找我的?”叶卿眉头微挑,他大步走过来,听这语气,似乎还有些得意。
素素则不打算继续废话,她直接说明了来意:“我想去途阳城瞧瞧,听说你很熟悉进城的路。”
原是要随他进城?这种小事,叶卿当然不会拒绝,他点点头,却说:“城里离村子很远,回来天也该黑了,没关系吗?”
“我在家里留了字条,二哥到时候会看到的,所以不打紧。”素素又伸了个懒腰,她笑起来,让他有一瞬间的失神。
“嗯,如若你走不动了,我背你。”他柔声道。
素素听了,心里不由一怔,她摸摸脑袋,摇头:“我可没你想的那么娇弱,放心吧,能走到的。”
他们一路上也没说几句话,素素就跟着他穿过一片片农田,越过山丘,走过荒地,终于,素素渴了,她喘着气,问叶卿哪有水喝。
叶卿自然是不清楚哪里有水,他放下干柴,四下一瞅,便道:“你在这等着,我去给你找。”
“……谢谢。”素素小声的说了这么一句,但叶卿没听着,他爬上一处土丘就往西面走,他影子被骄阳拉得很短,只有那泛黄的布衣,在素素眼里晃来晃去,好似日暮时的云,被风吹开,露出一抹不浓不淡的黄。
过了一阵子,日光小了下去,叶卿慢吞吞地从山丘上下来,他手里拿着只竹筒,那筒内有水,他眼里含着笑,低头,把竹筒递给素素,不知怎的,这一幕竟莫名叫人心暖。
素素张嘴就饮下大半,她看着叶卿额间的那块未消去的淤青,不由发问:“你……那里疼吗?”
“不疼。”叶卿回应的很快,他蹲下身,将干柴重新背在身上。
这一路,叶卿走在前头,素素跟在后边,看着他汗湿的后背,素素有种说不出来的感慨。
不知在山道上走了多久,她终于望见城墙的影子,就如同小说里写的那样,肃穆而魁伟。
城内车马如龙,人山人海的一片,耳边传来的统是些吆喝声,他们俩都穿得十分简朴,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显得有些酸不溜秋。
“管家说宅子里的干柴还能再用上几日,先不急着要,公子请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