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悯农诗(1 / 1)
“哎,我不担心,就是担心饿着了你们,过两天我去镇上看看,能不能找到活,先干着,不换钱能得来一些吃的就行……。”杨安的话带着生机,没有垂头丧气。
杨合欢以为她的家人会因为没有吃的而闷闷不乐,或是沉默寡言,她错了,没有,这个家没有就此暗沉下来,而是处处带着生机和活力,那种阴暗中等着勃发的势态。
此时,两个小丫头躲在房间里打闹玩耍,刘氏一直不停的缝补着些衣服,他爹手中弄着一些木质东西,都是家里经常用的,坏的也快,只得勤快的维修才能继续用。
杨合欢和她娘坐在一起,凑着豆大而温暖的光晕,看着她娘在缝补衣服,因为没有食物,晚饭就适当的取消了。
外面不知何时,已经刮起了大风,呼呼吹动像是催人命似的凄凉。
二十一世纪的杨合欢却没有听过,有些害怕,靠的刘氏也近了些。
“咋了?出去看看,外面像是起风了,去看看爹娘,被子厚实不?实在不行,明天我再弄点干草过来……。”刘氏也听到了风声,对一旁的杨安说道。
这边没有烧炕的习惯,真个村子里的都没有,大家也不会做,身子底下就一张木板床,上面铺床褥子,天冷了就加上一些干草,睡在上面不是硬的晃就是冷的紧。
她是有亲身感受的。
“行,你们赶紧睡吧,合欢,带着你妹妹回去睡觉……。”杨安起身走开,不忘嘱咐杨合欢带着杨茹思和杨慧云去休息。
杨炳亿今儿还算老实,可能是从外面吃饱了肚子,也没折腾,回来去后院一趟,就回屋睡觉了。
按杨茹思的话,就是,肯定从后院奶奶那里的了啥好吃的。
一夜,风吹床硬,睡的异常不安稳。
次日,清晨,刚起来,就察觉到空气比之前要冷的多,爹娘是已经起来了,家里也烧起了火。
进去厨房打水洗脸,杨合欢从火灶旁提出水倒入木盆,正要端着出去,隐隐约约的话语进入耳中。
“最近注意着爹娘的情况,天气突然变冷,说不得就要下雪了,多看着点……。”杨安的话带着几分紧张和严肃。
“咋了?每逢这个时候都冷的很,只是今年冷了一些,没事的,一会儿给爹娘多加点干草……。”刘氏不停的烧着水,锅里放着的是一些苞米和地瓜,就是今天的早饭。
“孙能老娘没了,就昨晚走的,睡觉的时候还好好的,天一亮找人吃饭去了,就是叫不醒,孙能一探呼吸,人就没了……。”杨安说的很是隐晦,大有不吉利的语气。
刘氏一听也愣住了,手中的火棍差点烧了下来。
杨合欢把水倒出,端着盆子走了进去,看着火苗差点烧着,赶紧捡了起来,“娘,我来烧火……。”
“这是啥事啊?那孙能家和咱们一样,连吃的都没有,这一死人,连办事的钱都没有……。”刘氏起身让她到火灶旁,跟着小声说,语气微弱,看了下杨合欢没顾得上理会她。
杨安没有接话,站在门口边,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杨合欢看着他们皱眉不展,低声带着蛮劲的小声说道,“有什么好操心的,咱们只要顾好我爷爷奶奶就行了,咱们都食不果腹了,想那么多也没用,再说,人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谁也挡不住……。”
话虽冷漠,也是为了家里人着想,目前他们的情况能顾得上自己就很不错了,想那么多也没用。
杨安看了眼杨合欢,闷闷的点点头,“合欢说的也对,她娘,赶紧做饭吧,一会儿我去外面看看能不能找点活干,兴许能整个面粉钱……。”
“行……。”
一顿饭吃的很不是滋味,刚听到外面有人说老人冻死的消息,合欢奶奶那小老太太就像是生了病般,什么都吃不下,一直嗷嗷叫着说浑身疼的厉害。
杨合欢心中一顿,心想,可是坏了,这下子必须要花钱了。
老太太绝对不是什么病了,就是被老人冻死这事儿给吓着了。
“她爹,你还是去看看吧,实在不行,我们现在借点钱给她奶奶看看……?”刘氏试探的语气说着,她也不确定,看家里这情况,温饱都是问题,一文都拿不出,怎么能请得到大夫。
“……。”杨安沉默,不知道如何回答她的话,端在手里的碗放了下来,闷闷的走了出去。
“爹,先吃完饭,不知道一会儿还有啥事忙呢?”倒是杨慧云,起身对着杨安说。
杨安看看碗里的清汤寡水,吃和没吃有啥区别,“不吃了。”
杨合欢一直沉着气,什么也不能说,不是不敢说,而是说出来也没用,还不如不说,她能说什么。只要没有钱就什么都没有,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人病了只能心惊胆战的等死。
杨安出去,一直到早饭结束,刘氏把锅碗瓢盆刷洗好还没回来,弄好之后,见杨合欢在门窗前鼓弄着。
“别弄了,等一会儿我去找块布贴上,是漏风了吧?先跟我去给你爷爷奶奶弄点干草过来,这个冬天冷的很,还是把床底加厚点的好……。”刘氏说着手中挽个竹篮子出去了。
刘氏手中的竹篮子异常的大,仿佛就是要弄得大一点才好装多点东西,杨合欢转身从窗子边走出,沉默的跟在刘氏身后。
出了大门,一直往南边走去,杨合欢才发现,原来那边不仅仅是连成亩的田地,在田地的边缘还有很多已经荒废许久的荒地,荒地上面长着很多不知名的树木矮丛,刘氏口中的干草就是这些树木掉落的枯叶。
“娘,麦秸不比这软和些吗?”杨合欢弯身,伸出手在地上一把一把的抓着树叶子,抓好了就放在篮子里,用手狠劲的压实。
“田地都是何地主家的,那些麦秸能给你?他们家的东西啥都是金贵的,就连那不要的地瓜,弄断了喂猪都不肯给人吃的,要是将来你们出息了,可不能这样,穷一方富一方,啥时候都要提携大家点……。”刘氏说这话的时候异常的吃力,有种力不从心的无力感。
若这何地主家是个好的,能稍稍施舍大家一些,也不至于他们能穷成这样。
“穷一方富一方?现在最穷的是我们家……、。”她本不想这样说的,可听到刘氏的话,心中就不爽快,提携?说的简单,你能想到人家,人家未必能想到你。
“没有谁家是最穷的,隔壁孙家,前院的王家,家里都是一样的,被退了租子的,没了活路啊……。”刘氏说着,宽大的竹篮子已经装满了枯树叶。
刘氏起身走在前面,杨合欢伸手在地上又拢了一把抱在怀里,她那屋子也潮气硬凉的很,弄点干草也跟着铺铺。
走着,心中想着刘氏的话,是啊,大家都不容易,她不过是穿越来带了杨家,心中知晓了杨家的家底,若是到了别家,情况都是一样的啊!
没有富足的人家,勉强能吃食物够个温饱就谢天谢地了。
真真应了那首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