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雪上加霜的家庭(1 / 1)
刘氏上前走了几步,把装着苞米粒的袋子放到桌子上,面上带着层层愁绪,轻叹道,“哎,省着点吃,何家的地不给我们租种,我们可没什么吃的了,这个冬天可咋熬过去啊……。”
就因为收成不好,收获的粮食不多,不能把上交那么多的粮食,就不让他们租地种了,那他们当初签下的契约的有何用?只能这样算了吗?
一直清淡寡欲的杨合欢心中也憋了一股子的怒气,无法纾解。
看爹娘那愁眉不展的样子,她更是不能再问了,得了空她能否找机会去探探何家地主那边的想法。
“慧云,把苞米拿起来收好,别弄撒了……。”杨合欢对杨慧云说完便回了屋。
沉闷的气息一直笼罩在杨家,连着几天的养伤,她的腿脚基本已经大好,现在也能在路上缓慢走动。
这天清早,杨合欢早早起来,把厨屋缸里的水挑好灌满,锅里煮着清汤寡水的苞米粒粥,木制的篦子上放着三个看着半大不小的地瓜。
等家里人起来,大家围在一起吃了早饭。
看着眼前的食物,她是没有任何的食欲,勉强喝了一点的稀饭,心中有事,吃饭的时候也有点心不在焉,一直到吃了早饭收拾好,她才借故外出找人玩的由头出门。
顺着杨家大门,一直往前走,富贵村的最东头就是何地主家,自从来到这地地方,她还真是没有出去过几次,第一次出门,顺着蜿蜒不平的土地走着,整个小村庄显得异常的静谧和安静,和她在大都市里感受到的繁华一点也不一样。
清晨的缘故,靠着墙角的地面沾染了丝丝发白,霜轻轻浅浅的落在地面上,像面粉一样,要是能吃就好了,杨合欢如是想着。
干冷的初冬,冷飕飕的风吹的直教人生寒。
越走身子越冷,走了大半的路也没瞧见一个路人,相必是天太冷,大家都躲在家里守着火炉子呢!
苦哈哈的轻笑了一下,要不是为了杨家,她也不会出来,去求人借点粮食来。
就那点苞米,别说吃干饭了,就是熬的稀稀疏疏的清水汤,也不知道能撑上几天。
好不容易走到了何地主家,青樽狮虎像蹲坐在门旁两侧,清脆泠泠作响的门栓响铃高冷的挂在上面,厚实的大木门紧闭的关着,院墙高竖,根本看不到里面是个怎样的情景。
看着门栓上的铃铛,这个价值就足以抵挡他们整个冬天的食物了吧!
如是这般想想,一种苦涩迎上心头。
不容她想,她也没有时间去瞎想,搓搓已经发冰的手,拉着何地主家的门栓使劲的晃荡了几下。
“有人吗?”清冷暗哑的声音让人雌雄难辨。
“谁啊?大冷天的谁敲门啊……?”
等了许久,终于听到一个略显睡意的浓重地方雄厚的男性声音传来。
杨合欢浑身一震,赶紧直起身板,“是我,杨家来的……,还请大哥开一下门……。”
厚实的门吱呀一声,院门被打开,出来一个浑身包裹甚是严实的男人,胡子拉杂的,眼睛眯着,“杨家的?杨安家的吧,走,走,何爷都说了,不租给你们就不租给你们,赶紧走,省的一会儿一顿板子上身了……,赶紧走……。”
“不租给地,这事再说,我想见一下你们管事的,我们佃农租种何家的土地,一年到头也不能什么也没有收获啊?总该给点吃的吧,你们不能全都收走啊……。”
“哟,你这是讨粮食来了,何爷说了,谁来要都不给,总共就那么点粮食,你们还好意思来要,地给你们都给种的不肥了,别想那些粮食了,走,赶紧走,别耽搁我睡觉,真是,冻死了……,呼呼……。”
何地主家小厮说完,直接碰的一下关上了门,理也不理站在外面穿的比他还要薄的杨合欢,径直回去抱着火炉子取暖睡觉。
站在门外,瞬间冰冻,这就是现实社会,除了你自己谁会帮你啊?
她来这里不过是想找个管事的,想争取一些自己应有的利益,看来,这点微薄的利益都不能给他们的了。
心里除了冰冷还有一丝倔强,既然,上天让她来都这里,就是来改变杨家目前的生活,改变贫困饿死人的生活,她势必要帮助杨家的人度过这个难关。
倔强的眸子像是怒燃着一种不明的火焰,神采飞扬。
越是这样被逼人入了绝境的生活,她要越发的坚强不可摧。
从何地主家门口出来,杨合欢并没有回家,也没去找村里那些玩的好的小姐妹,再说她哪里有什么要好的小姐妹?出来不过是找个好听的借口罢了!
转而迈着步子独自去了地里,一片看似肥沃而平坦的土地。
在家里等是找不到吃的的,不如出去走走,找一找,兴许能找到什么能吃的。
顺着弯曲斗折蛇行的土路,一直往前走。
刚收获,土地还是新翻的,看着异常的熟悉,顺着土地渐渐的走着,直到双脚踏上柔软和厚实的泥土,心中方才惊起,原来她早已不是那个二十一世界的人,现在的她是杨家大女儿,一个挨饿受冻的贫困女。
事已至此,她只能靠着别人的身体去生活,力求能温饱的活下来。
连着几天小心翼翼的打探,她也知道了这个朝代,是历史没有记载的年份,光明三十五年,当朝皇帝是姓宫,一直沿袭世袭制,倒也没出过什么大的乱子。
按照这里的服饰来看,应该处于唐朝和清朝之间,他们的衣服略微偏向于清朝的满人,高领竖起,貂裘紧围,毡帽肆起,这边的风情倒是和唐朝蛮相像的,文风比较开放豁达。
倒是一些偏远的向乡下之地还是恪守着以前的习俗,也就是说,发展越发好的地方就越自由。
杨合欢撇撇嘴,不太相信,毕竟这里是古代,再是自由能和现代二十一世纪相比的。
士农工商,商人依旧是最底层的。
看来想发展商业是不行了,毕竟她学的专业不对口,要是随随便便都能发财的话,在二十一世纪干嘛不发财,非得跑到了古代才求得钱财,那也不切实际。
士农工商,挨个想了一下,仕途?她一闺阁女子是走不了,不过,这种田倒也可行,种田的人不用必须读多少书,也不需要有那么多的知识,目前为止,她对这里了解也不是很多,不如先找最为稳当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