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国难当头 匹夫有责(1 / 1)
唐承珣一身黑衣面无表情站在门口,与门外的寂寂冬夜溶于一体。
他挥手,袁羊与众人散去。
叶青然没有理他,对两个店伙计道,“你们也该休息了,关门吧。明天早上先把吴夫人要的料子准备出来。我七点就过来。”
两人应下。
唐承珣堵在门口,丝毫没有给她让路的打算。
“小店已经打烊,先生有什么需要明天再来吧。”她不敢看他。
“我们谈谈。”他给她让出一条路来。
叶青然不急不缓地往外走,“没什么好谈的。”
唐承珣追着她的步子,“为什么与石原走得那么近?”
“为什么?”
“他都给你什么好处了?”
一连串疑问砸向她,她沉默着。
“叶青然,你给我解释一下!”他语气已经不复刚见到她时的温柔。
解释?有必要吗?
别说与石郎没什么,就是有什么,和你又有什么关系?
你如今外有红颜,家有娇妻和爱子,看到自己就如以前般黏着,怎么就不能消停点儿!
“唐先生,你有什么资格问我这些问题?我又有什么义务必须回答?”叶青然反问。
他的手试图抓住她的双臂,她却灵巧地躲到一边,“别碰我!”
唐承珣的手停在空中,北风透过寂寥的黑夜,卷起两人的衣角,在空气中摩来擦去。
唐承珣眼中弥漫着深不见底的落寞,“我没资格······茉茉,你何曾心平气和地给过我一个靠近你的机会?”
没有吗?叶青然别过脸庞,南京那几日,谷底那十天,他都看不到吗?
她的心中如同针扎般难受。
当初,他就不该去那个无名山救她,因为当时他已经与陈书缨有了孩子啊!她叶青然可以不计较他以前的风流过往,但是他一边口口声声在乎自己,一边却与别的女人纠缠不清,她还大度不到那个地步!
“我们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叶青然转身,眼角的泪水风干在漆黑的冬夜。新年很快过去,一九三一年的春夏在叶青然的忙碌中而过,她继续经营她的两个店铺,开始替父亲偿还一笔笔的债务。
年底那次与唐承珣的见面之后,两人再也没有碰到过。
炎龙堂与大和商会,竹联帮摩擦不断,大小冲突就没有停过。
石原一郎在上海的势力随着日本人挑动“九一八事件”占领沈阳后,也水涨船高起来。
这年上海的初秋,空气中已经闻不到昔日金粉的奢靡气息,各所学校的学生已经罢课,不断地冲入日本人的商铺示威游行。加上夏末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江浙一带灾民一窝蜂地涌入上海。
上海各条街道随处可见的是三五成群衣衫褴褛的灾民和一群群请愿游行的学生。巡捕房和警备司令部忙得焦头烂额抓捕进步学生。
炎龙堂总堂。
“上海商会一百多个商家已经联合签名,今日起不再买卖日货。”宗元递给唐承珣一张最新的报纸。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早就昭然若揭,只是他们的动作太快了,东三省恐怕是保不住了!”唐承珣看着墙壁上的中国地图,叹口气。
“幸亏你解甲归田,否则又要陷入两难的境地。”宗元打开窗子,“看看吧,现在上海大街小巷都是激进的学生,我们的南京政府在这关键时刻却保持了缄默。”
“蒋家的政府今天刚下了‘军事机关要员不得反日’的通知。”唐承珣语气极为不屑,“阿元,我有种预感,南京那边不会先对日本人开战。中国人自己的血雨腥风就要开始了。”
“你是说——两党之争?”宗元大悟。
“聪明。”唐承珣掏出怀表看了眼,“金必武约了我一起喝茶,你也同去。”
“你都卸下军职了,那大老粗金司令怎么又惦记上你了?不会是他那宝贝女儿的事吧?”
“应该与时局有关。”唐承珣收好怀表,“我与老金相交多年,一直敬重他是条汉子。跟我一起去吧,不妨听听他的高见。”
金鼎轩茶馆。
年届五十的金必武高大魁梧,挺拔的身姿罩在褐色长衫下,举止带有军人特有的潇洒之气。
唐承珣与宗元与他还未寒暄,他的大嗓门就扯开了,“奶奶的,这日本人都打上门了,政府竟然不让打!还让咱们签什么不得反日的协议书!奶奶的,我老金就不签!九一八以后,我气的没合过眼!”
“司令先消消气——”唐承珣给他斟上一杯上好的龙井。
“你小子有先见之明啊,早早地退出了这是非泥淖之地!”金必武端起茶,吹着热气。
“司令过奖。承珣当日也未曾想到今日之国难,如果尚在其位,也会如司令般两难啊!”
“凡是现在处于两难境地的,都是我中国的热血男儿。不像那些签协议书的叭儿狗,国难临头,竟然没有一点儿骨气!这群狗日的,气死我了!”
“气大伤身,金司令,您悠着点儿。”宗元笑着插了一句。
“你小子是宗元吧?哎——不在军中,你们体会不到我的杀敌报国之心啊!”金必武喝下一口滚烫的茶水,“洪水泛滥,我中国泱泱大地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外夷来犯,政府那帮人呢——他奶奶的,都他妈的躲到杏花楼小桃红的闺房里去了!”
“噗嗤——”宗元笑喷了。
这个司令就是直爽,说起话来快意恩仇,让人喜欢!
“司令,下一步您有何打算?”唐承珣问。
“他奶奶的,早知今日,我去年就跟明珠去英国了。”金必武叹口气,“我老金是条有血性的汉子,只要为官一天,就要对得起百姓一天!我就等,等上面下令——打日本人!”
“司令英姿不减当年,承珣以茶代酒敬你。”
下午的时光在三人的谈笑中过去。
走出茶馆,天色未黑,唐承珣看到路上大多商铺都在准备关门了。
时局动荡,生意也不好做。
唐承珣看到街上角落里星星两两从乡下涌入的难民,眸色难辨。
“阿元。”他沉声道,“给唐忠说一下,明天开始在公馆门口开设粥棚,救济灾民。”
“好。”宗元知道他内心亦有温情的一面,只是不常示人罢了。
受时局影响,叶青然的两个店铺也开始抵制日货,有日本人上门买东西,伙计就委婉地把她们劝走。
“我们的店不光没卖过日本货,也没加入樱花会馆。云霓这下可惨了,他们是第一批入驻樱花会馆的商家,如今老店被一帮激进的学生给砸了,还被贴上”亲日大汉奸“的条幅,哎呦,这条街上的商家都去看热闹了!”李福海擦着头上的冷汗。
“落井下石的事情,还是不要做。现在政府不准反日,平民百姓也闹不出个结果。我们做好一个中国人该做的就行。”叶青然十分淡然。
“对。”李福海点头,吩咐其他伙计,“都听好了,谁都不许去那边看热闹!好好经营我们的铺子就行了。”
叶青然看了眼街上稀少的人影,“关门吧,今天大家都早点儿休息,明天我们早些开门。”
走出铺子,深秋的风袭来,叶青然浑身打了个冷颤。
又是一年!
她每天的日子都在忙碌中度过,每天算计着如何赚更多的钱,拉拢更多的顾客。
时间久了,心底那抹伤也就结痂了。
同处上海,不见面也就少了很多烦恼。
就这样过下去吧,一个人,静静地。
没有快乐亦没有伤心。
一进家门灵越就急着奔了过来,“姐,快救救敏越吧!”
“敏越不是去学校了吗?”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里‘护国团’的成员去日本领事馆游行示威,巡捕房逮捕了很多学生。我跑得快,敏越却落在了后面——”灵越垂下头。
“什么?我出钱让你们上上海最好的中学,你们怎么不学好!”叶青然气的转圈儿,“你们才十四岁!就敢游行示威了?”
“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你给我闭嘴!”叶青然狠狠瞪他一眼。
“茉茉,这可怎么办?”何玉芯满脸泪痕从屋里出来。“一定要想办法把敏越保出来。巡捕房怎么是人呆的地方!”
“妈,我要静一静。”她倚在门口,闭上双目。
敏越这种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关键是找谁出面。
她脑子里快速否定掉唐承珣和石原一郎。
这种事对他们来说手到擒来,但是她不想找他们帮忙。
荣柏杨!
她脑中灵光一闪,再次想到了那块玉佩!
------题外话------
1931年的中国是个多事之秋啊!
这一章写起来参阅了很多资料,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出当年那份疆土被掠,人人警醒的感觉。
我们的男主子不光爱女主,还爱国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