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1 / 1)
官府指定潘有度出任总商。
联保赔偿制和朝廷官府的双重压榨,不断有行商破产,受到抄家入官、逮捕法办、流放伊犁的处罚。潘有度意兴阑珊,1808年以十万银两的代价,请求退办行务获得朝廷恩准,遂停止业务。然而到1814年,粤海关不满伍秉鉴、卢观恒二总商,强迫潘有度恢复同文行业务,再任总商。1821年(道光元年)潘有度逝世,潘振承长孙潘正亨不愿继承行务,更怕做总商,他有一句名言:“宁为一只狗,不为行商首。”迫于压力,潘振承庶孙潘正炜接替行务,更名同孚行,同孚行经营到鸦片战争后。
公行后期,任总商时间最长的是伍秉鉴,影响最大的也是伍秉鉴,他是欧美商人公认的世界最富有的人。1804年(嘉庆九年)伍秉鉴出任总商,他也看淡十三行前景,从1809年起多次申请退办行务均被驳回;1826年伍秉鉴行贿50万银两,获粤海关批准退办,但遭朝廷驳回。他又提出捐出所有财产的百分之八十,结束怡和行,仍不准。其后,怡和行由儿子主持,伍秉鉴仍是十三行的灵魂人物。
一口通商后期鸦片泛滥,十三行公行仍坚持民生贸易。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没有一位广州行商是与鸦片有关,他们无论用什么方式,都不愿意做这件事”。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没有一个行商愿意去干这种买卖。”高峰时参与鸦片走私的主要有两大群体:行商担保居住在十三行夷馆,以英印散商为主的外商;在十三行商业街以合法生意为掩护,暗开“大窑口”的中国散杂商人。鸦片走私不止珠江口,波及到整个东南沿海,均有本地的走私集团。
鸦片泛滥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满清王公大臣带头吸食、官商勾结、官员纵容失察,甚至有官船直接参与走私。为外商提供担保,并与外商密切交往的行商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根源不在行商。在此笔者无意批评国人眼中的英雄林则徐,鸦片泛滥追责问罪,林则徐延续了历任广东督抚“惩商保官”的套路,行商成了追责问罪的重点。十三行总商伍绍荣(伍秉鉴五子)被革去职衔,逮捕入狱囚禁;年迈体弱、退隐多年的伍秉鉴及潘振承后人潘正炜被摘去顶戴,套上锁链,押至夷馆催促外商缴交鸦片。受此打击,伍秉鉴卧床不起,于1843年去世,享年74岁——与潘振承惊人的同寿。
此时,失去垄断地位的十三行一落千丈。1856年十三行再次遭遇大火,富丽堂皇的商馆及商铺化为灰烬。1861年两广总督迫于英法压力签订沙面租约,广州的外贸中心转移到沙面。仍在旧址留守的十三行商人多半经营茶行,十三行淡出人们的视野,到20世纪仅仅是广州一条不起眼的窄小街道。
2008年6月30日于广州
小说下载尽在www.shukuai.com--书快电子书论坛【白鹰魅影】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