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国 > 第78章

第78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爱,随遇而安 闪婚甜妻,总裁大人难伺候! (电视剧同人)你是我的奇迹 有何不能 快穿:诈欺游戏 民间怪谈之百鬼夜游 [哨兵向导]第七年的见异思迁 论把黄叽绑回家的一零一种方式 穿越之换亲 大明凰女传

他决心已定。

他顶着疾风、冒着乱箭,暗夜飞驰,向江岸奔去。

这时,他的身后。

“休要走了太史慈!”

“太史慈且慢!”

长夜在黑暗中吼叫,烈风裹着啸声袭来。十里、二十里,不论太史慈怎么跑,后面就是紧追不舍。

此地沼泽、湖泊、水塘非常多。长江水涌进芜湖,芜湖水又分别流进旷野无数的水洼里。所以他好几次迷路。

“糟了!”

终于,太史慈的马一脚踏进沼泽,身体被抛进芦苇丛中。

四周的芦苇丛中立即伸出无数钩挠。

带砣儿的绳索、带钩子的锁……把他的身体缠绕起来。

“完啦!”

太史慈被生擒。

他被五花大绑着押去孙策大寨。途中,他几次仰望流云飞逝的天空,眼中含着悲愤的泪水,道:“遗憾啊!”

不久,太史慈被押到孙策大寨。

“万事休矣!”太史慈断念,从容坐上首座,闭上眼睛。

这时,有人撩开帐幔,像迎接朋友一样熟稔地道:“啊,久违久违啊。”

太史慈双目半睁,看那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敌军大帅孙策!

太史慈毅然道:“孙郎啊。快快砍下我的头吧。”

孙策快步走上前来,道:“死容易,活却难。你为何急着要死呢?”

“不是急着要死,到了这步田地,我一刻也不愿受辱!”

“你何辱之有?”

“败军之将,不必多言。足下也不要问没用的问题。就请拔出你的剑,一剑砍下头颅,欣赏我的血雾吧。”

“不不。我素知你的忠节,不认为看着你的血雾会感到快乐。你自卑自己是败军之将,但败因却非你所致,而是因为刘繇愚昧。”

“……”

“可惜啊!你资质英敏,却未遇明主啊。蚕在蛆虫之中,自然无法吐丝作茧。”

“……”

太史慈无言俯首。孙策弯下膝盖,为他松绑,又道:“怎么样?你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更有意义的战斗和自己的人生吗?或者说,你愿意到我帐下做事吗?”

太史慈爽快地道:“我服了。投降了。请将我这愚钝之才置于你的旗下,发挥点作用吧。”

“你真是个爽快人!得体而不失体面。我喜欢你的爽快。”

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把他迎进自己帐中,说起笑话,道:“我说,上次在神亭战场上,我们酣战一场。当时,你是不是在想,再继续单打下去,你就会战胜我孙策啦?”

太史慈大笑,道:“啊呀,结果会怎样呢?胜负难卜啊。”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输了,我会被你绑了的。”

“当然啦。”

“要是那样,你会为我松绑,像我对你一样,饶我一命吗?”

“不会吧。真要那样,怕保不住你的脑袋。就算我有心,刘繇也不会饶过你啊。”

“哈哈哈哈……说得是。”孙策大笑道。

孙策大摆酒宴,二人依旧相谈甚欢。孙策对太史慈道:“从今往后,关于打仗的谋略,我会多多听取你的意见。你有良策,还请指教啊。”

太史慈谦逊道:“败军之将不言兵。”

孙策驳道:“此言差矣。请看昔日韩信。韩信也向降将广武君问计哪。”

“如此说来,我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好计,但愿献一愚计,表示我已经成为你帐下一员……不过,我的话恐怕不合将军的心意啊。”太史慈看着孙策的脸,面含微笑。

孙策也微笑道:“哈哈哈哈……你是说即使你进言,我孙策也没有度量采用咯?”

“是啊。”太史慈点头道,“我担心。不过我还是要说说看。”

“嗯,我听着。”

“也不是别的。跟随刘繇的将士后来找不到值得依靠的主子,已经四散流离了。”

“你是说残兵败将啊。”

“简单地说他们是残兵败将,就会产生无视他们的倾向,把他们当做弱而无能的群体,但他们中间却混杂着不得天时、弃之可惜的大将之才和兵卒。”

“嗯,那你进言叫我怎么办?”

“现在,请你把我太史慈放了,让我恢复自由,我便前去说服这些残兵败将,让他们放弃旧主,从良选择,如此便可为你带回三千精兵,将来必为你之后盾……然后让他们当你的面宣誓尽忠。”

“行,你去吧!”孙策当即允准,显出度量,“不过,从今天起,三天后的午刻(正午)必须回来。”孙策叮嘱道。随后给他一匹骏马,把他放出大寨。

第二天早晨,部下诸将不见太史慈身影,奇怪地询问孙策。孙策告诉他们,昨晚听从太史慈进言,放他三天。

“什么?把太史慈放了?”诸将无不哑然,认为是放虎归山,把好不容易才生擒装进笼中的猛虎放跑了。

“太史慈的进言恐怕是假的。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孙策摇头,笑他们道:“说什么呢?!他一定会回来的。他是信义之士。正因为我这样认为他,才可惜他的性命。如果是毫无信义、不再回来之人,再也见不到也就不可惜啦。”

“啊,看结果吧。”诸将仍旧不信。

到了第三天,孙策让人在寨外竖起日晷,派两个兵卒观察日影。

“辰刻已到!”执勤的兵卒每过一刻都来向孙策报告。过了不久又来报:“巳刻已到!”

据闻,日晷是秦始皇时首先在军营中使用的。后来的《宋书》中有何承天掌“表候日影”的记载。明代有测影台。这些都是日晷不断发展的产物。

东汉时代,日晷当然还很原始。在沙上垂直竖起一根竿子,用竿子的影子长度计算时刻。

记录方法,有在沙地四周铺板记录影子的,也有在墙壁上记录日影的。

“午刻已到。”

报时的执勤兵卒向大帐里大声报告之后,孙策叫上诸将,用手一指道:“请看南面!”

果不其然!太史慈率三千人马准时出现,从远处原野卷起一阵漫天草末土尘,飞驰而归。

有感于孙策的慧眼和太史慈的信义,刚才一直在怀疑的诸将此时也不禁击掌欢呼,迎接太史慈。

十三 名医

江东也已暂且平定。

军力日益增强,威风吹遍远近,孙策的大业可以说就此登上一个台阶。

“现在十分重要。现在,我应该做什么?”孙策自问自答,“是啊,该接来母亲了。”他得出答案。

自从顶梁柱孙坚死后,孙策的老母和其他家人就长期蜗居在曲阿偏僻的乡下,饱受各种迫害。

珠帘舆,锦盖车。

他还加派众多大将和护卫兵去曲阿之地,迎接老母和其他家人。

孙策把老母奉养在宣城,久违地牵着她的手,道:“您可以放心地安享晚年啦。孙策已经长成大人啦。”

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大喜过望,反倒一个劲地啜泣,道:“亡夫倘若在世……”

孙策对弟弟孙权道:“我把大将周泰派给你,你要守好宣城,替我孝敬母亲。”

说完,他再次出征,争霸南方。

他每攻取一地,首先立即布告治安,取得民心。

他正明法纪,拯救贫民,扶持产业,对性质恶劣的违法者则严惩不贷。

“孙策来啦!”

就这一句话,良民闻声急忙让路,拜于路旁,刁民闻声却失魂落魄,销声匿迹。

“孙郎爱民,纳用信义之士。”

许多以前丢弃州县官府城池、逃遁山野的官吏了解到这一点,纷纷回乡,申请任官,络绎不绝。

孙策还录用文官,人尽其才,使他们为和平复兴尽心尽职。

他还亲自南征,以图今后治安。

当时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作威作福,听说孙策就要袭来,已经取道南进。

“啊呀呀!不得了啦!”全军骚动。

严白虎之弟严舆,把兵派到枫桥(今江苏苏州附近),进行防御。

“区区小城!”

这时,孙策亲自来到前线,打算一举突破。张纮劝道:“大将一身乃三军性命。你当在中军,自重天授之身。”

“是吗?”孙策纳谏,吩咐大将韩当为先锋。

陈武、蒋钦二将乘小船绕到枫桥后面,夹击敌军。严舆支撑不住,退入吴城。

孙策迫近吴城,不让敌人喘息,立马护城河畔,指挥大军进攻。

这时,吴城高高的箭楼窗户里,有一位貌似大将的汉子探出半个身子,左手扶梁,右手指着孙策,言语龌龊地破口大骂。

“可恶的家伙!”

孙策回望身后,见太史慈已经弯弓搭箭,定睛瞄准。

太史慈的手指把弦一放,嘭的一声,离弦之箭,不偏不倚,扎在箭楼大梁上。而且把貌似敌军大将的汉子的手钉在了梁上。孙策击鞍赞道:“漂亮!”全军个个有感于太史慈的本领,欢呼快哉。那声势,已经压过吴城。

手被太史慈漂亮的一箭钉在箭楼梁上,大将发出哀嚎,挣扎着道:“谁为我快快拔下此箭?”很快有兵卒跑过来,拔下箭来,扶他下去。

这个大将成为大笑话。太史慈却远近闻名,被传颂为:“近来最好的射手啊!”

“岂可受此侮辱!”盘踞浙江一方多年,一向自称“东吴德王”的严白虎,多年以来的自负开始动摇。

看看来者,统帅孙策及旗下将星,个个年轻,令人称奇。

新时代诞生的新锐英雄群体,斗志旺盛,并辔而来,蔚为壮观。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