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大家的笑话(1 / 1)
大家喝过一巡酒,鼓声又响起来,这回花儿落到了夫人钱氏手里。钱氏笑道:“我可没姐姐说那么好,我也说个傻姑爷的事儿!不过,是个别人没说过的!”他想了想道,“早先的时候,有这么一家儿,有个傻儿子!娶了个媳妇后,也是第三天回门……这媳妇就对傻子说:‘今儿,你吃饭的时候,要留心点儿,别满桌儿上乱划拉,让人看出傻来!咱这么着,你们在屋儿吃饭那会儿,我肯定在院儿里给大伙儿盛饭,你听我的,我敲一下盆儿,你就吃一口饭,再敲一下盆儿,你就夹一口菜,慢慢儿地吃,记住了吗?’傻子说:‘我都记住了,我听你的!’……这样,小两口儿就到丈人家来了。”
“酒席开始以后,傻子竖着耳朵听着外头,听到‘当’的一声,就吃口饭,听到‘当’的一声就夹口菜,一切都很顺利。人们都客客气气地吃喝着……后来,媳妇有别的事暂时离开了。这时,从哪儿来了只大公鸡,见这儿没人便飞上盆沿儿,猛啄起来。傻子听到外边‘当,当,当’地猛响,立刻来了精神,只见他甩开腮帮子一通猛吃,席面一会儿就吃光了……”人们听了,又是一阵大笑。
一巡酒过后,鼓声再次响起,这回正巧可儿接着鲜花。月娥笑了笑道:“这下看你的了,说不笑我,看怎么灌你酒……”可儿道:“这回呀,我也说个傻子的事儿……”玲儿在一旁打断她道:“咋老说傻子?就不能说个别的?你还是说个健全人的事吧!”可儿看了她一眼道:“傻子咋了?逗乐儿就行呗!”她想了想道,“有个村儿里呀,有这么哥儿俩,父母早亡,这俩人一个是疯子,一个是傻子。这傻子没别的毛病,就是天天儿冲着屋里喊:‘十一,十一,十一!’每天都这样儿,村里人没人理他。这天,他又在那儿喊。可巧,来了个过路的,这人出于好奇,走到屋门口儿去瞧,把头刚伸进去,就挨了一顿嘴巴。傻子接着就喊:‘十二,十二,十二!”听到这儿,人们不禁又是一阵大笑。
月娥道:“看来,听到有人喊啥,没弄明白,千万别过去看,要不,非惹出麻烦不可!”吕氏道:“看见那些疯子傻子的,要加点儿小心才对,去年我娘家那村儿,就有疯子打死人的事儿呢!”钱氏也道:“可不吗,这种人不知啥会儿就发作,有的好时候儿跟正常人一样儿一样儿的,只是犯病了打人,听说那手可重了……”人们议论了一阵子,喝过一巡酒,又开始击鼓,这回花儿落到了吕氏手里。
吕氏笑道:“这回我改改,不说傻子了,咱说说吝啬鬼的事儿……”见要说新鲜的,人们全来了精神,都睁大眼睛瞅着她。吕氏稍微思索了一下道:“早先的时候,有这么一家儿,父亲过世了,而这儿子呢,又特别小气!在请人超度亡灵的时候,猛劲儿地讲价钱……和尚要一百贯,他只出八十贯,后来也成交了。只是和尚在诵经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念:‘请魂儿上东天啊,上东天!’这儿子问:‘为啥不上西天?’和尚说:‘一百贯上西天,八十贯只能上东天!’这儿子没法儿,只好同意再加二十贯。老和尚就改口念:‘请魂儿上西天啊,上西天!’这时候,从棺材里传出来父亲的骂声:‘你个畜生,为了区区二十贯,害我跑来跑去的!’”听到这,人们又是笑得前仰后合。
刘氏道:“看来,和尚们也是得罪不起的,你不给足钱,他不卖力气诵经,死了的人还是照样儿在阴间受苦,看来啊,超度的事是万万小气不得的!”吕氏道:“听说去年就真有这么一家儿,银子差几十贯,结果死者老托梦找家里人!后来补齐了银子,和尚们把亡灵超度过去,也就好了!”钱氏道:“我也听说过,有一家儿,只因为手头儿不宽裕,就没请人超度,结果那死了的老找家里人……后来借钱办了法事,就好了……我看呀,超度的事,是马虎不得的!”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了好一阵,才继续击鼓传花。
这回花儿落到了玲儿手里。月娥笑道:“这回看你说个啥,你瞅着,要不逗笑了,她们谁能饶你……”玲儿冲她撇了下嘴,格格地笑了一阵道:“我才不怕罚酒呢,你忘了?我和春儿冬儿喝的是甜甜的素酒,喝多少都醉不了,怕啥?”月娥吓唬她道:“谁说罚你那个了,罚就罚你不甜的,看你咋办?”玲儿笑道:“我才罚不了酒呢,你还是自己小心点吧,这回呀,我要给你们讲个最好笑的笑话儿,你小心笑破了肚皮……”说着,她稍微想了想,开口道,“有一年冬天,下起了大雪,老大老大了!有一个县官儿,一个秀才,一个财主,凑到一块儿赏雪,结果诗兴大发,就提出以雪为题,吟诗联句。秀才说:‘满天鹅毛坠地!’县官接道:‘四处皆是寒气!’财主摇头晃脑地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候,有个冻得发僵的花子一探头儿骂道:‘放你娘的狗屁!’”她的话音未落,人们又是一阵大笑。
直乐得刘氏岔了气儿,小翠赶忙给他捶背。月娥和可儿都笑出了眼泪。吕氏道:“这才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呢,那财主也着实可恨,他自己温饱了,就不管别人的死活,还要连下三年,真是坏透了!”刘氏道:“这种人哪,可是多了去了!世道不好,全是这些人闹的,啥时候他们的心都端正了,天下才能太平!”可儿道:“可不是咋的,那些富人和官员们连心都不正,老百姓哪有好日子过?”她们叹息了好一阵,才继续击鼓传花。
随着鼓点的节奏,这花儿在人们手中传递着,后来停在了春儿手里。这时夫人刘氏道:“春儿,你会说笑话儿吗?要讲不好,给大伙儿唱个歌儿也行啊!”春儿道:“谁说我不会?我还要说个最最可乐的呢!”“是吗?那我们就听听你那最最可乐的是啥!”刘氏道。
这时,只见春儿仰起红扑扑的小脸儿,忽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扫了大家一眼,模仿着大人的口气说道:“原先的时候,有个财主,去县官家做客。有一道菜,咋也不认识。像鸡蛋又不像鸡蛋,像鹅蛋又不像鹅蛋。经别人一说,他才大开了眼界。县官见大伙儿瞅这玩艺儿稀奇,就让仆人把这菜分了,每人一个。这下,仆人可愁坏了。县官见他傻站着不动,就问:‘让你分了,咋不动呢?’仆人憋了老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老爷,这里六个人,五个王八蛋咋分哪?’”她的话音未落,人们又笑疯了。乐得月娥直抹眼泪;小红和小翠笑得弯下了腰。
夫人刘氏道:“没想到,我们春儿笑话说这么好!你还有别的可乐的吗?再给我们讲一个好不好?”春儿摇摇头,抹了把鼻子,一本正经地说:“还有一个好听的,我留着下回说,要不……就罚酒了!”月娥笑道:“哟,这么大点儿的小孩儿,心眼还这么多呢!”春儿道:“月娥姐姐,要不,你给大家讲一个吧!”月娥冲他扮了一个鬼脸,道:“我可不……我还留着下回说呢,我还怕罚酒呢!”人们说笑了一阵,接着又喝了一巡酒。之后,继续击鼓传花。
这花儿传来传去的,传到冬儿手里时,鼓声止住了。冬儿使劲往春儿手里塞。春儿道:“是你的,你塞给我干啥?”冬儿道:“你替我说一个吧,姐姐,我……我不会!”春儿道:“美的你……不会说,就罚你!”冬儿道:“我真的不会……我只会听,我……我给你们唱个歌儿好不好?”“好啊!”夫人刘氏笑道,“我们最爱听歌儿了,我可早听说了,听说冬儿的歌儿,唱得可好听了!今天,你给大伙儿唱哪一个呀?”冬儿闪着乌黑的大眼睛,想了想道:“我会唱小铃铛!”夫人刘氏爱怜地说:“好,那你就唱这个吧!我们都喜欢听小玲铛!”冬儿仰起红扑扑的小脸儿先笑了笑,接着便放开稚嫩的童音歌唱起来:
小铃铛,
响叮当。
串成串,
排成行。
你别摇,
你别晃。
动一动,
它就响。
带身上,
走四方。
叮叮当当叮叮当。
小铃铛,
响叮当。
小燕子,
你带上。
掠过柳,
穿过杨。
越过村,
飞过塘。
回北国,
去南方。
飞出一路叮当响。
小铃铛,
响叮当。
小花猫,
你带上。
走屋檐,
跳粮仓。
咪咪咪,
当当当。
日日夜夜捕鼠忙。
小铃铛,
响叮当。
小狗狗,
你带上。
要唤我,
早起床。
吃罢饭,
上学堂。
学诗书,
习礼仪。
做个勤奋读书郎。
小铃铛,
响叮当。
小毛驴,
你带上。
笔和砚,
也莫忘。
走官道,
住驿房。
京城远,
路途长。
早日及第把名扬。
小铃铛,
响叮当。
小马驹,
你带上。
快快走,
回故乡。
喊声爹,
叫声娘。
乡亲们,
称颂忙。
这是谁家状元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