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心结解(1 / 1)
因为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所以,决定这次船队共六艘船,分两对出发,一对两艘往东去往日本、朝鲜,重要是带回当地的人参等土仪,及日本的黄金,一对四艘,去往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然后才回航。
其中,有两艘船到时要分开,向南去往南洋、香西去往印度等国。
这也是首次的尝试。
其余五艘带着满满的货物,已经回到了港口,只有去往印度的,到现在还了无音讯。既是真的出了事,损失的钱也早就能从另外的船只中补回来,还极绰绰有余的。但是总是一条条条生命,作为现代人的薛蟠,从来是知道人生来是平等的,也尊重生命。
坐在张先生的课堂上,想起失踪的船只和船员,薛蟠不由地走神了。
张先生看薛蟠心不在焉,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恐是和他的营生有关。
其实张先生是不太赞成薛蟠如此幼年,就谋划自己的家业,应该放下心来,努力读书谋取功业才好,可毕竟薛蟠是薛家唯一的男丁,总是要继承家业,况其学业也不曾懈怠便不再多说什么。而且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看着眼前的薛蟠,想起自己死去的孩子,如若也能像薛蟠这般让人省心,他也老怀安慰了,何至于对他失望,对他不管不顾,那也不会让他这么早就去了。
而薛蟠也可以说是张先生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就似个小大人般,故作严肃的小脸。其实薛蟠不知道,张先生另一个喜欢薛蟠的地方,就是薛蟠小时候用那张可爱的脸装大人的时候,实在是可爱地紧,每次都能愉悦了他。
当然,薛蟠是不知道,否则还不气晕,本意不过是想要让人觉得自己成熟稳重一点,再者毕竟是个成年人,装嫩也很辛苦。
“蟠儿,蟠儿”,张先生叫醒了不知神游到哪里的薛蟠。
猛然惊醒,发现自己居然在先生的课上迷了神,忙正身道:“是,老师”。
“翻开《大学》,跟我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你到说说,这里说了些什么意思。”
薛蟠跟着老师读的时候,就知道。张先生是借着这些话,教导于他。《四书》、《五经》虽不是全部通透,但薛蟠也都看完背完了。
忙收敛心神,道“上述的意思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张先生点了点头,道:“蟠儿,你与我学习有四年有余,你天资聪敏,但天资聪敏者吾亦不知见过凡几,但你有一点难能可贵,就是愿意花苦功去学习,态度之诚恳,心智之坚定,才是我愿意收你为徒的首要条件。”
见薛蟠若有所思,又继续说道:“人生在世,所经历的挫折也好、浮华也罢,但只有心智坚定,目标明确的人才能有所得,这是其一。其二,便是一“专”字。”顿了顿,道“别看字简单,其意却不是那么好做到的。学问也好,为人处事也好,但只一“专”字。不被旁骛所扰,不被虚妄所诱,专心一意,才能有所成就。”
就如现在,做学问时,就应该把外面的烦恼忘记,专心而为,在外处事时,又要忘记旁的,专心做事,才都能有所得。若须获得,先注重行品。该走的会走,该来的会来。乌鸦的黑不在于我们看了它是难看,兴许白鸟也希望自己的羽毛是黑。如若沉船之事已经发生,那么再担心也于事无补,还不如泰然处之。
想到这里,薛蟠心里豁然开朗起来,看向张老师,知老师在点拨于他,心里亦十分感激。躬身道:“弟子谢老师教诲。”
点头含笑,张先生亦高兴于薛蟠的聪慧,不拘泥于陈腐,心胸开阔豁达。
看着日正当中,“今天就到这里吧,明日交二十篇字帖,赋诗两首,策论一篇。”
站起身来,薛蟠恭敬的道:“是”。
想到下午要和海师傅出城去射箭遛马,便问道:“前次,老师说多味斋的酱驴肉问道极好,下午要和海师傅出城,不知老师是否要带点回来?”
张先生笑了,他除做学问,品茶书法外,最好的就是这一口,便说道:“你若方便,便带些回来,还有……”
不待老师说完,道:“还有一坛子花雕酒,学生省得”。
相处了这些年,张先生的嗜好,薛蟠还是知道的。
见老师点头,薛蟠方退了出去。
想是想通了很多事情,薛蟠觉得格外的清爽,心情开阔了许多,连日来的郁结俱消。
如果说海正海师傅是教导他身体保命之法的老师,那么张先生就是教导他为人处事的老师。真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见着薛蟠心情极好,三儿也是松了口气。虽薛蟠平日里待人甚是和气,也不打骂下人,但生起气来总有股子威严,平待地空气也紧张了几分。况跟着这样的主子,不打不骂,也甚是照顾下人,三儿也是真心地待主子好,现今主子闷闷不乐,怎不让三儿难受担心,今儿见好了,心里亦是欢喜。
见薛蟠出了来,三儿等一纵小厮忙躬身道:“爷”。
拥着小厮们一路到了内门,“你们都散了吧,都吃饱了,等会子去城外,可别丢了爷的脸面。我们也比比,可不许像上次那般故意让我。”
小厮们都应了,笑了一会子方散了,各去吃饭不提。
薛蟠心情好,走路也轻快许多,脸上也带着笑,一路走来,丫头媳妇子向他行礼,也变得羞答答的起来。当然,薛蟠是不在意此的,人长的好看,就让她们看好了,如若是原著中的那薛蟠的脸,他自个儿还接受不了呢,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待到了“知明院”,早在那里候着的昭雪忙迎了上来,“爷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边说,便跟着薛蟠进了里屋,和倩雪一起伺候他换了便服,吩咐丫头婆子摆了饭。
薛蟠待换了衣,洗漱净了手,方说道:“等会子要出城去遛马,把我的骑马装拿出来,再带些果子什么。”
倩雪见薛蟠心情不错,不像前几日的阴郁,说道“早准备好了,东西一会子我交给三儿。我们知道爷骑术好,但还是仔细些方好。”
知道倩雪她们是关系自己,也不嫌她们扫兴,点头应了。
薛蟠是喜欢这样有人关心照顾的感觉的,这也是他一直严以律己的动力。毕竟在现代,他一直是一个懒散的人,没有什么人要求他做什么,没有什么人对他投以期望。
而在现在,在这里,他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想守护的人,也有想要守护他的人。对这些丫头而言,无论是否被薛蟠收入房中,薛蟠都是她们的依靠,既是他日嫁了人,也毕竟是伺候过主子的人,身份也自比旁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