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二十二、(1 / 1)
得到文奭协助,的确事半功倍。
整个评测流程,上上下下一路绿灯,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评定结果。
雨晨的眼睛尚存一线复明的生机。前提条件是:在病情可控范围内,尽快得到角膜移植的机会。
薇薇迅速为雨晨办理了角膜移植的登记手续。
避开雨晨和其他医务人员,薇薇将文奭的轮椅拉到一旁角落,悄悄追问:
“我们有几成机会?”
检查需要,雨晨此时没戴墨镜,乌云笼罩着脸,线条明晰的唇紧闭,秀雅的眉头蹙着。
坐在椅子上,寂听周围动静,主要目标当然是薇薇的动向。
浓黑长密的睫毛扑棱棱扇着,瞳仁像银白色的小鱼,活泼地游来游去。
“据我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全球角膜移植的现状均不容乐观。” 文奭皱眉感慨道。
“角膜材料来源匮乏。目前虽然国内成立了许多家眼库,但是每年提供的□□只有不足千只。即使等到了可用的角膜,也必须要通过筛选,才能确定最合适的患者接受移植手术,从而大大限制了该项手术的普及。”
“我国因角膜疾患致盲的患者约有200万人,而因角膜的稀缺,每年只能进行几千例角膜移植手术。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巨大逆差,使很多患者不得不生活在黑暗中。”
“据我们中心记录来看:在M国,已经正式成立眼库100多所,每年可进行角膜移植6万多例。相比之下,我国的手术量不到M国的1/10。
“尽管如此,全球对角膜组织的需求从未得到满足。到现在为止,人造组织在移植手术中的使用还无法获得成功。”
“虽然有遗憾,但是我们毕竟仍有希望。当务之急,是你应从感情上对他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关爱及依恋,并及时引导他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内疚、焦虑、失望等,帮他增强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下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
薇薇若有所思地表示赞同。
。。。。。。
依雨晨的具体情况,即视功能检查结果以及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等,康复训练师为他拟定了康复训练计划。
计划首先进行的项目是————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这是他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标:就是按全盲的标准训练他依靠听力、借助辅助工具学会独立行走。
“通过培训,可以使视力残疾人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提高视力残疾人的心理、身体方面的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个体日常生活技能的发展,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康复训练师如是说。
一口一个“残疾”、化成针、雨晨寸心如戳、千疮百孔。
"年轻人,毕竟以后的路还长,掌握定向行走的方法,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来说,盲杖是全世界公认的盲人最好的帮手。它是扩展触觉的工具、类似于手的延伸,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说着,让雨晨起立,上下打量了一番。
雨晨腰杆挺直、面无表情、垂眼看着地。
导师取过几根长短不一的盲杖,就着雨晨的身高比划着量了量,取出其中一根,握住雨晨的手,准备递给他。雨晨脸不变色地把手抽了出来,垂在身边,闭眼,沉默。”
“你现在心里接受不了,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不愿意用盲杖,逞强摸索着走路,这样很危险。别人不知道你视力有问题,你又看不清,很容易出事故。。。。。。”导师谆谆教诲。
“不好意思!我先帮他收着。”薇薇致歉。接过盲杖,折叠收好。
杵着根棍子走路,供路人参观,让他承认自己是瞎子吗?他如何能接受?怎么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