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章(1 / 1)
若生,你知道吗?
我对母亲这个词的记忆只保留到七岁。七岁之后脑海里所有和母亲有关的声音戛然而止。
我时常在想,人为什么要在这红尘软帐之中受生离死别的煎熬之苦?是现实太残忍还是人的意志太薄弱?我也曾苦思冥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现在我明白了,这是一切人作为人的必修课。
佛曰:“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此八种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谛实是苦。集谛者。无明及爱。能为八苦而作因本。当知此集。谛是苦因。灭谛者。无明爱灭绝于苦因。当知此灭。谛实是灭。道谛者。八正道。一正见。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业。五正精进。六正语。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谛是圣道。若人精勤。观此四法。速离生死。到解脱处。汝等比丘。若于此法。已究竟者。亦当精勤为他解说。
一曰生苦,诞生之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也;
六曰爱别离苦,不由己与所爱之人之事离别之痛苦也;
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满足也;
八曰五盛阴苦,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组成,生灭变化无常,盛满各种身心痛苦也。”人只有经历过这些才算体验过完整的人生,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样去活的机会,这些人,很幸运。人都愿意去追求圆满,但月尚有阴晴圆缺,更何况是人?所以,世间还有一部分是不圆满的牺牲者。
比如,我。
儿时的我,眼中的山村是干净透明的存在,它是我接近大自然最好的媒介,看春花灿烂,听夏蝉闲鸣,收秋果满满,赏惬意冬雪。是的,它曾像净土一样在我的心底存在过,但后来,不在了。
那时的我也曾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们一起去田野里捉蚂蚱,去野花从中逮蝴蝶,在天黑的时候一起玩捉迷藏,在物质不太丰富的年代,我们用尽一切办法填补了物质的空缺,那时的我们都很快乐,我还天真的以为人就应该像那样,简单快乐。现在想想那些只不过是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罢了,它只是以记忆的形式提醒着我和我的人生,那只是一道疤痕,明显刺眼的存在着。
我想,所有的孩童在幼时都应该是天真烂漫的,没有区别的,当然,这只是我美好的幻想。我发现,在我七岁以后,确切的说,是以母亲这个单位的名词在我的生命中缺失之后,当我主动去找他们玩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就像约好了一样集体的疏离我。
我记得那时候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也没有找他们理论的勇气,只是在他们玩的时候在一旁看着,眼巴巴的看着,沉默着,偶尔他们笑的时候也会偷偷跟着笑一下。
一次,我在看他们捉迷藏的时候,领头的那个孩子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你想和我们一起玩儿吗?”
听罢,我拼命的点点头。
“你可以跟我们玩儿,不过,你要捂住眼睛等我们藏好了捉我们。”
我很开心,就答应了。
于是,我捂住眼睛,开始数数。
“一定要数到一百再找我们。”
“怎么数那么久?”
“你怎么那么多问题?要不然你别玩了。”
“不是,我数还不行吗?”
于是,我开始从一数到一百。慢慢的数,当我好不容易数完的时候,我终于可以睁开眼睛了。然后,当我去找他们的时候,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我正迷茫无措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背后想起。
“不用找了,他们都已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