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原来是她(1 / 1)
蓝夕一觉醒来发现闹钟竟然停了。
她快速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匆匆赶去课室,刚到三楼铃声就响了,蓝夕在楼梯口与一个人撞了个正着。
“对不起!”蓝夕边走边道歉,没有停下脚步,快步上五楼。
蓝夕刚坐下许初晨就进来了,他看了蓝夕一眼,眼中含有深意。
蓝夕心里咯登一下:刚刚在楼梯口撞到的人不会是他吧?不会这么巧吧?
许初晨看了看蓝夕,缓缓说道:“蓝夕同学,希望你下次准时一点。”
蓝夕马上站起来应到:“是。”
许初晨摆了摆手:“坐下吧。”
子云在蓝夕耳边小声说:“怎么又迟到,你看他那目光,冷得都快结冰了。”
蓝夕小声应道:“闹钟坏了。”
“你怎么那么倒霉。”子云说完抬头看着许初晨不禁又叹道:“啊,真是帅气!”
蓝夕小声提醒:“上课时间别发花痴。”
子云白了她一眼,嘀咕道:“真是不懂欣赏。”
蓝夕回了一句:“那你慢慢欣赏。”
“欣赏什么?蓝夕同学?”蓝夕和子云吓了一跳,许初晨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面前,黑着脸看着她俩。
“风景!欣赏风景。”情急之下,蓝夕脱口而出。
“是吗?你这么喜欢欣赏风景不如到最后面一排去,那里靠窗,正好可以欣赏到外面的风景。”许初晨沉声道。
子云低下头不敢出声,心里却在嘀咕:不会吧,都成年人了还搞罚站这一套?
蓝夕站起来应了一声:“好。”
许初晨看着她说:“顺便把你欣赏到的风景画下来,这是今天的功课。”
篮夕仍应了一个“好”字,手里拿起画笔和画板,停顿了一下问:“我可以坐下来欣赏吗?”
许初晨淡淡地应道:“随便!”
于是许初晨在讲台上讲课,蓝夕便看着窗外发呆。
学校后面是一座小山丘,山上种了木瓜、芒果和白杨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花草。
蓝夕看着那座小山,想起暑假在山上遇到的那个哑巴,应该是个哑巴吧,不然怎么会一个人住在山上,一直也没听他开口说话。他的心肠是好的,连她这个陌生人受伤了都帮她处理包扎伤口。
蓝夕照着记忆,画了那座山,那个山洞,那个人,还有那半截蜡烛。虽然烛光昏暗,虽然只是勿勿一瞥,蓝夕还是画出了那个人的轮廓,有一点神秘、一点淡淡的忧伤。
许初晨见到那幅画的时候,竟说不出话来,他表情复杂地看着蓝夕,许久没有说话。
蓝夕有些奇怪许初晨的反应却也不好问什么,见他久久无语忍不住开口说道:“功课交了,我可以走了吧。”
许初晨这才点了点头,他盯着那幅画,虽然只是一个侧脸,仔细看还真有几分神似,画中的人正是许初晨。
那天他在医院里,看着白色床单上躺着,了无生气一动不动的纤竹,心里更加自责与痛苦。他从医院出来便往山上跑,这里他来过无数次,有时只是上来静静坐一下便下山,有时会在山洞里住上一两天。
许初晨外表看着冷漠不苟言笑,心却是软的,那天看见蓝夕脚伤得厉害,怕她发炎便忍不住帮她消炎包扎伤口,第二天天还没有亮便下山了。
原以为只是萍水相逢,没想到蓝夕就是那天在山上遇到的那个女孩,她应该还没有认出自己,许初晨笑了笑,轻轻地将画叠好。
经过这段小插曲之后,蓝夕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她觉得许初晨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有一点不一样,但是哪里不一样却说不上来。
蓝夕想着心事,看着许初晨的背影有些失神,许初晨转过身刚好与蓝夕的眼睛对上,蓝夕的心没来由地跳了一下,有点尴尬地移开双眼。
傍晚,子云回家了,蓝夕闲来无事在学校溜冰场正滑着冰。
“蓝夕,原来你在这,我到处找你。”子扬远远看见蓝夕,一路小跑过来。
“找我?什么事?”蓝夕停下来问。
“下个月学校举行滑冰比赛,你要不要参加?我已经报名了。”
“不要。”蓝夕干脆地说。
“为什么?你滑冰技术这么好,连我都自叹不如。”子扬有些不解。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参加,自己喜欢玩玩便是,比赛太无聊。”
“可是不比赛怎么能证明自己的技术有多棒?”
“为什么要证明?证明给谁看?我不需要证明。走喽,起飞了,这种感觉真好。”蓝夕脚下运力,右腿往前划弧线,左腿朝右腿方位向后划一道弧线,飞一般滑了开去。
蓝夕享受着风从脸上拂过的感觉,在她心里,从来就没有胜负输赢之分,她要的,只是一种纯粹的感觉。
子扬看着蓝夕的背影笑了,从他认识她的那天开始,他就知道她是这样一个人,可是他依然忍不住跑来问她,纵使明知道会碰一鼻子灰。
看见蓝夕溜得如此惬意,子扬转身回去换了一双冰鞋,和蓝夕一起玩起来。
许初晨正在操场散步,远远看见子扬和蓝夕在滑冰,不禁停下来驻足观望。他们两个人的技术不相伯仲,配合默契,煞是好看。溜冰场上的子扬和蓝夕神采飞扬,灵动无比,许初晨觉得自己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课后,子云、蓝夕并肩下楼,子扬在楼梯口等她们,一见蓝夕下来便说:“子云、蓝夕,今天是重阳,我和青玉下午放学后去登山放纸鹞,要不要一起去?”
蓝夕说:“你们去吧,我想回家。”
子云倒是想去,她对蓝夕说道:“静姨不是不在家吗?你一个人回去多无聊,还不如登山放纸鹞有意思,去年重阳你说不去,结果大家都没去。”
“你们自己不去反倒赖我。”蓝夕不客气地说。
“就我们三个人,你不去多没意思。”子云嘟嚷道。
子扬连忙附和道:“是啊,人多才有意思。”
子云取笑道:“说什么人多才有意思,是蓝夕去才有意思吧,哥哥好偏心。”
听了子云的话,子扬竟有些脸红,刚想说话,便看见许初晨从楼上下来。
大概是刚才子云的话令子扬有些尴尬,看见许初晨便主动打招呼:“许老师好。”
许初晨停下,笑笑:“子扬同学好。”
“许老师认得我?那天在篮球场,真的很抱歉。”子扬想起似乎当时还没有跟许初晨道过歉呢。
“我没这么小气,你是子云的哥哥,我自然认得你。刚才听你们说要去登山?进行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晚上。”许初晨说。
“是啊,今天是重阳,我们想去山上放纸鹞,许老师要不要一起去?”子云提议道。
“我?”许初晨愣了一下。
“人多热闹一些,对了,许老师,你有没有放过孔明灯?”子云问道。
“没有。”许初晨摇摇头。
“重阳夜,登高祝福,放飞孔明灯,为我们的亲人祈福,听说这个很灵的,只要许下心愿就一定会实现。”子云言之凿凿。
祈福?许初晨心中一动,却是有些想去了。
“许老师一起去吧,青玉都准备好纸鹞了,一会叫她再准备几盏孔明灯。”子扬也邀请许初晨一起去。
“孔明灯要自己做才好。”蓝夕说。
“嗯,既是祈福,自己做才显得更诚心,可惜我不曾做过,不知如何才能制作孔明灯?”许初晨点头说道。
“这个简单,子云,你备些白纸、竹篾、细铁丝、浆糊、酒精、脱脂棉即可,还有剪刀、火柴,我来示范给你们看。”蓝夕笑笑说。
“好的,我一会就去准备。”子云高兴极了。
“这样说定了,下午六点钟我们在学校门口集合出发。”子扬高兴地说。
午休时间,子云跑去准备制作孔明灯的工具去了,蓝夕一个人呆在教室里等子云,不到半个时辰,子云回来了。
“蓝夕你看,是不是这些东西。”子云将一袋子东西放在桌子上。
“这么快,你去哪里拿的?”
“当然,我可是找了学校的保洁阿姨帮忙准备的,刚巧她也自己制作孔明灯,你要的东西她全都有呢。”子云笑着说。
“原来如此,难怪这么快,且准备的东西都齐全。”蓝夕打开袋子,边看边说。
蓝夕拿出一张半透明的纸,展开铺在桌面,拿起笔墨略想了想,在纸上写下几行字。
子云在一旁看着,蓝夕边写子云边轻声念道:
“诸葛借东风,助其解重围;但凭许愿灯,寄语思乡情。”
完了子云笑道:“虽然我不太懂诗词,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困于平阳,后来想到借助风向,放飞无数漂浮的纸灯笼,释放求救的信号得以突围的典故还是知道的。”
蓝夕放下笔墨,也笑道:“只是有感而发罢了,为亲人祈福祝愿,心诚则灵。我教你做灯吧,只做一遍,你仔细看好。”
“本姑娘冰雪聪明,一遍足矣。”子云自信满满。
蓝夕拿起刚才的白纸用浆糊糊成一个圆柱体,顶端是密封的,然后用竹蔑扎一个周长略小于圆柱体的圆圈,在其底下拴2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再将竹圈放在圆柱体的下端作底,使两者边沿重合在一起,用浆糊粘住,最后用竹蔑扎一个小圆圈,周围包上脱脂棉作为燃心,挂在两铁丝的交叉点上。这样孔明灯就做好了。
“怎么样?会了吗?”蓝夕问。
“这个不难,我也来做一个。”子云照着刚才蓝夕的方法,依样做了一个孔明灯。
“怎么样,我做得不错吧。”子云有些得意地说。
“你一向聪明,这个自然难不倒你。”
“我也写点什么罢。”不一会,子云便在纸糊的灯笼上面画了一副陶渊明的《东篱赏菊图》,虽不十分传神,却也七分相似了。
蓝夕见此说道:“你这副赏菊图倒也应景,九月九日重阳节,少不了赏菊和饮酒。”
“只可惜这里无菊可赏,亦无好酒。”子云说道。
“赏菊、饮酒、吟诗,借此寄托思乡之情是古人的雅兴,如今我们只求诚心祈福,祝愿亲人健康长寿,一切安好。我们先收起来吧,一会要上课了。”
“好。”子云答应一声便将桌上的东西收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