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1)
肖雷心里自然不赞同齐绍宇这样做,北省局势虽稳定,但不过暂时,绝不能撒手不管。
若知她死了,只怕齐绍宇一蹶不振。知她活着,又已有归宿,不过徒然一场伤心。权衡利弊,还是隐瞒死讯,更加稳妥。
肖雷知道,有时候对一个人而言,拥有心爱之人,所爱的人又活在世上,就已是大幸,纵然天各一方,各自恨憾,都已不足为道。尤其在这样烽烟四起的乱世,于人的要求,有时的确就那样简单,仅希望对方活着罢了。至少他是如此,因为他的妻子,再也活不过来——她死在两年前的九曲桥事故中——重伤抢救,只挺了三天。那段时日,不堪回首,倘若不是有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他也不知自己会如何。
山上始终没动静,肖雷终于也没有再回头......
齐绍宇当日便决定下山,大伙即刻收拾,临近出发的时辰,黄成稳到前院寻着齐绍宇,又次提醒道:“大爷,都已准备好,随时可以走了。”齐绍宇点头道:“我知道了,你先上车等,马上来。”
他独立在灯下、树下,仰头而望。天色已晚,月亮像是半截小银钩,斜挂在天际。那枫叶密集斜陈,像是架在月亮下的柴薪,薪火猩红地燃烧着,劈头盖脸烧到天上去,烧残了他头顶的月亮,也烧残了他心底的月亮。
他看着黑幽幽的山,想起那一天,他们骑马穿过紫薇花,身畔锦绣千里,峰峦似屏,江山如画,他那样坚定地告诉她:“我想你一生过得安稳快活。”她活着,在异国他乡,没有战祸,河清海晏,定然能得安稳,即便枕畔不再是自己,她亦会快活,不是吗?
秋意万般萧瑟,唯有枫叶独红,满山的树,都在绽放最后一轮绚烂,绚丽得如火如荼。此时夜深得紧了,无灯处,树叶分不清颜色,都是一团黑。可是他心底知道,此刻山上,血红的枫叶绵延,连成霞云锦缎一样,蔚为壮观。自他有记忆以来,明山秋天的枫叶,似乎都未曾像这一年,开得这样早,又这样茂盛,他那样渴望她能同来欣赏。
他弯下腰,拾起一片枫叶。小小的一簇火炬,照着他眼底微漾的泪光,烧疼他的心,他对着叶子轻声呢喃:“如钰,今年总算没下雨......”
该放下了。他终于丢下那片叶子,决然转身,坐上了下山的汽车。
这时候,晚风忽然刮起来,那片树叶栖在草地上,轻轻地颤抖着,仿佛是对他迟来的回应。一院的枫叶都在漱漱响动,遍山的树林浩浩鸣响,像一种苍苍凉凉的低唤。他不知道,她的肉身虽已消亡,她的灵魂却正依偎着他,同他看这萧瑟又丰茂的山河深秋。
即便日后他娶了董宛玉,她的灵魂也永远依偎着他,同他看尽春花秋月、人世无常,此生再无离分......
作者有话要说: 前面说过,这里是人物最终结局,不是故事的结局咯。
但这也并非人物的结局,看官们晓得,后面有东北易帜、侵华战争、西安事变、五十年囚禁岁月......balabalabala
之所以选择夏威夷,是因为张学良晚年定居在那里:
“1993年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从台湾移居到美国夏威夷后,过上了一个普通人的自由生活。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病逝于美国檀香山斯特劳布医院,享年101岁。”
“从1993年定居夏威夷直到过世,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一直住在夏威夷,因此张学良晚年最后岁月的点点滴滴都留在了这个美丽的太平洋岛上。而他过世后,也将墓地选择在夏威夷。”
——以上两句来自网络搜索的资料。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去世,他的墓地选在了夏威夷的神谷墓园,墓志铭:“生命在我,复活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仍会复活。”这句是选自《约翰福音》11章25节。
那才是人物真正的结局。
历史人物的一生一世,或辉煌或黯然,风风雨雨,起起伏伏,是是非非,在后人看来,不过就几页薄纸的沉渣泛起。
齐绍宇的原型,是参考张学良,但并非是张学良。(最开始是想以孙传芳为原型,可是暂时从他身上找不到萌点,就放弃了。)
颜如钰的原型,是参考施剑翘,但并非是施剑翘。
董宛玉的原型,是参考赵一荻,但并非是赵一荻。
贾汉炳的原型,是参考郭松龄,但并非是郭松龄。
贾汉彰的原型,是参考宋教仁,但并非是宋教仁,他死亡的真相,是根据袁二公子的日记YY出来的......
还有很多人物、事件,一开始就设定了参照的原型,本来打算一一列出,可是最初的资料被我误删,找不回来了,就不再逐一列举。
这部不是写历史,只是写言情,所以经不起考据。关于张将军其人其事,早被人八成了烂肉豆腐,写不出什么新意,写的这部,看来当然是很可笑。
最后,故事里的人,生命虽已终结,但故事是讲不完的,写小说的人继续乐此不疲,又去编造下一段故事啦。后会有期。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shukuai.com---书快电子书论坛整理
附:书快电子书论坛 http://www.shukuai.com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