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参加派对(1 / 1)
文明村之旅后,海南的各个村都像雨后的春笋似的,个个仿着打造田园村的模样打造文明村。有所相同,有怕不同。
这股所谓文明村,不是改善农民的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讲文明的意识。而是表面的把落后的村貌加于修整一番,要求人人不吐痰,不随便扔垃圾,采取强制的扼制手段,让人们不得不暂时收敛,就是所谓的文明行为,所谓的文明时代。
那一段时间,无论是村里,还是县城的大街,甚至学校,公共厕所,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贴着有关文明的标语。只要不是瞎的聋的,哪怕不认识字的人,都能记得一两句文明标语。这样的文明标语可以说全民性覆盖。
并不是所有的文明标语都是一样的,地方不同,所标的内容不同。
城市文明标语:1、文明城市从我做起!
2、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
3、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都是文明城市的主人!
……
农村文明标语:1、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村!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切实提高文明素质!
3、让农村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
学校标语:1、文明用语常伴口,迎面春风路好走!
2、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
……
一时间,这种大力的宣传文明,多少改明了许多国民表面的陋习。但深层次的隔陋习还是无法改变。
白天县城的大街,在清洁工的清扫下,尚能保持整洁的面貌,到了夜晚,没有了人监管,虽然路灯明亮如昼,但总也有照不到的角落,这些黑黑的角落可是见证了多少位市民在灯红酒绿后随意排泄的行径。
圣诞节前夕各大商店的门前不是站着两个高矮不一穿着圣诞节老人服装的木偶,就是置放一两棵圣诞树,树上挂着各种彩色的灯,一闪一闪。
这样从国外引进来的节日,已经悄无声息在中国成了不是主流又胜过主流的节日。李希望虽然已成家多年,但从年龄上说,他也是年轻人。也成了被邀请狂欢中的一员。
傍晚时分,李希望应邀来到了狂欢的地点——绅参大酒店。绅参大酒店在小县城里算是最高档的酒店,也是豪门贵族与官家经常消费的地方,像李希望这身份的人,从来没踏过。
至于谁牵头主持这样的狂欢晚会,李希望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邀请他的人是孙梅雨。至于更多详细的东西,他不便问,问了不一定能得知答案,但如果问了,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必定暴露出他的无知。
为了在心爱的女人面前表现不那么孤陋寡闻,李希望听了,嘴里发出一声“哦。”
就这一声哦,孙梅雨像是看透他的心思似的,“这样的狂欢,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没有多少人彼此认识。”
正是孙梅雨这种真实的评价让李希望彻底打消心里不安的因素,下定决心参加。
对于农村,没有圣诞节,许多村民也不知道圣诞节是什么,所以气氛跟平时是一样的。县城则不一样,跟国外的圣诞有过之而犹不及。甚至充斥着的空气都充满浓浓地圣诞味。
走在大街上的大人们都扮成了圣诞老人的样子,穿着着圣诞老人的衣服,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看到小孩,随手从大大的口袋里掏出一件礼物,或是一颗糖果。
农村人经常说城市人吝啬,小气,抠门,但从来没有看到哪位农村人主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糖果赠送给不认识的小朋友。还是城市人大方,这是李希望所看到的想法。
商店里不再只是门口摆设有关圣诞的标志,里面的员工都穿上了相同的圣诞衣服,咋一看,分不出哪些是男的,哪些是女的。
街道两边的树也挂着一串彩灯,闪着五颜六色的光。
李希望踏进了绅参酒店,乘电梯直接来到了七楼,与李希望同乘电梯的还有四位,其中两位是男的,两位是女的。
李希望趁着谁都静默的时候,迅速地扫了一眼四位陌生的人。两位女的打扮很是时髦,化着精致的妆,一看就是来赴宴。
“会不会同一起来狂欢的?”这是李希望的想法。
电梯在七层楼高的时候,停了下来,门自动地开了,李希望独自走出电梯,电梯又悄无声息地往楼上升。
李希望拐过一道不算长的廊道,一扇宽大的门,两位穿着红色衣服的男侍者笔直地站在门口,每一位走进大厅的客人,侍者都很礼貌弯腰鞠一躬,嘴里说着:“欢迎!”
大厅里面已经坐了不少的人,李希望快走到大厅门口的时候,一位头戴高高圣诞帽的小姑娘从廊道一间工作里钻出来,挡住李希望的去路,很有礼貌地问:“先生,你的邀请函呢?”
小姑娘接过邀请函浏览了一遍说:“先生,跟我来。”说完,在前头带路。
踏进大厅,李希望顿时被里面的豪华闪得有点瞎了眼,先不说里面坐着的都是什么人,光里面的装修,李希望可以说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装修,李希望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富丽堂皇。
孙梅雨说得对,里面的人,李希望除了觉得谁都是衣冠楚楚的外,还真没寻得出熟悉的人。
小姑娘在前头带路,李希望跟在后面,感觉他每走一步,都会引来无数人的观看,对于这样的观看,李希望才没有感到任何的羞涩和难堪。对于这样没有任何依据的猜测,这是李希望内心过于自恋的表现,同时又是第一次来参加正常心理反应。
大厅里的人,没人看他,他的来到,比空气还要让所有的人熟视无睹,不是坐在里面的人傲慢,冷漠,而是别人进进出出,对于这些经常来参加派对的人都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
李希望不知大厅里有多少张桌子,只感觉大厅很宽,排着的桌子也很多。
终于,小姑娘在最后面一张靠窗的桌子停了下来,用手指了靠窗的位置说:“先生,您的位置。”
李希望微微点头,也很优雅地说:“谢谢!”然后落座。
李希望落座后,他才慢慢地打量与他同坐一张桌子的人和富丽堂皇得差点儿闪瞎他眼睛的酒店。
整间酒店给人的感觉就是富丽,这样的富丽也是红得富丽。地毯是红的,铺垫在椅子的绸缎也是红的,铺在桌面上的桌布是白,红白搭配,一向都是和谐又自然的一种色调。
大厅里每个窗玻璃都挂着半圆形的窗帘,窗帘是牛奶白。
坐在李希望身边的是一位年龄六十岁的老人,梳着大背头,头上的头发白如银霜,但很浓密,国字型脸。
这样年近古稀的老人来参加这样的派对,还真少见,目之所及,整个大厅里的人,除了年轻还是年轻,除了他,好像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年龄与他相仿或是大的人。
物以稀为贵,李希望对坐在他身旁又在众多年轻人唯一的老者感到惊讶和佩服。
惊讶的是如此大的年龄还被邀请来参加狂欢派对,佩服的是他如此大的年龄还有兴趣参加一群年轻人的派对。
虽然李希望心里有诸多的疑问,但这样的疑问只在他的脑子里盘旋,并没有说出口。
李希望打量完大厅,目光又落在与他同围坐在一张桌子边,除了老者外,其余的年龄都是比李希望小的。他们身上穿着当时最流行的胸前荷叶衫,裤子是七分的,既不是牛仔裤,也不是休闲裤。
可以说是牛仔与休闲相结合,给人的感觉有点不伦不类,但却是大多青年人喜欢的类型。脚上蹬着款式差不多一样的黑色软底的布鞋。
穿鞋不穿袜子是海南人一大特点。
青年人的发型更是另类,一个词来概括——别出新潮,大背头,三七分,六六分接近保守的发型已经成了久远的年代。
李希望看着年轻人张扬有个性的发型,一种久远的记忆从心底里浮出来,这种被唤醒的久远记忆是一种亲切。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种种行为。并为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一切感到可笑。
看到这些年轻人,李希望既觉得相同,又觉得有所不同。
六个年轻人当中,有两位手里拿着乔布斯发布的iphone,其余的四位伸长脖子,身体紧挨着,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同伴手中的手机。嘴里时不时地说:“快点,打这个。”
此时的李希望觉得来参加这样的宴会很是无聊,他想在人群中寻个熟悉的身影,但寻了半天,除了圆圆的头和不同的面孔外,他没有认识一位,难怪她不愿来!李希望心里嘀咕着。
他感到无聊之极,目光透过玻璃窗,窗外的街景一览无余地跳入他的眼帘。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都是在无声地穿行。对面最大的超市进进入入都是手挽手的年轻恋人。
看着窗外的景色,李希望有点失落和孤独的心有了点点的安慰,因为他觉得这可是这大厅视角最好的位置。
刚来时心里觉得这角落的位置让心里产生不平衡的想法,寻得了一个支撑点儿。
圣诞节,不仅是年轻人的狂欢节日,更是男女热恋加温的好时机。
一对年轻的眷侣,或许是闹别扭,女孩从超市里匆匆地走出来,不一会儿,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孩手捧一把鲜花从商店里紧跟着跑出来。别看女的只是迈开大步的走,但走的步子很快。男的小跑一小会儿,还是没有追上。
李希望的眼光一直追随着那对在街上,身影矮小的情侣身影,他想知道这对情侣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跳入他眼帘的除了厚厚的窗玻璃,就是另一座刚刚盖成的毛坯房的棱角。
“要不要来点茶?”李希望一直游离在酒店外的思维给唤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