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Chapter 15 天使在人间(1 / 1)
我总归还是相信了,终有一日,我们这些人,都会变成我们想要变成的当初讨厌的样子。
——李展言
同去的还有杨卿,因为吴家辉还在桐城,所以高姿集团索性让杨卿一起去。两人一起下了飞机,提前到的相关工作人员不敢怠慢,派了司机来迎接。
下飞机后还得坐很久的车才能到文山州要到访的山村,杨卿肚子饿得快,吃过饭没多久一上车就倒腾出一大袋薯片撕开来吃,还不忘和师傅交代,“师傅,待会要是路边有便利店,你停一下,我要去买几盒泡面。”
逗得顾晴谖笑她,又不免担心,“卿卿,你这样到时候到了村子里,没有好吃的给你,你不会吓得拔腿就跑吧?”
杨卿脖子一梗,“怎么可能?我只不过是想多吃点,然后做好心理准备,好到达村子的时候可以马上投入战斗。这样人家记者的报道才更详实有效。”
顾晴谖觉得她去到很多地方,自以为应该了解了挺多的人文地理,却没想到她低估了这片土地。
车子行驶了一早上,临近中午终于没有可以开进去的路。她们开始步行,幸好只带了一个行李箱。
当地的居民拉来马匹替她们驮运,杨卿望着消失在雾气尽头山路,打了个寒颤。顾晴谖丝毫不受影响,跟随带路的当地居民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大山深处踽踽而行。
这几天下了过,山路泥泞不堪,非常难走。不一会她们的裤脚全都是红泥,衣服也弄湿了。
杨卿小声嘀咕,“晴谖,这地方未免太过艰苦了些。”
确实是超出了她的预期,她来之前知道艰苦,却不知道会这么艰苦,问司机拉来的物资是怎么运送进去的?
当地居民不会说普通话,只好说当地的民族语,她也听不懂。司机一知半解,那天搬运物资他在场,这才得以解释,“山里的居民全部出动了来搬运,整整搬了两天才把物资全都搬进去。”
顾晴谖又问了一些村子的具体情况,居民都有问有答。原来这个村子隐在大山深处,住户也很分散,大都是留守老人拉扯着留守儿童。到了读书的年纪,大家又要翻山越岭到几个村子筹资出力建的小学读书。学校简陋下雨还会漏雨,条件太过艰苦,只有一个三年前到这里支教的大学生一人支撑。
听得杨卿心里直打鼓,那该是多么艰苦,才会只留着老弱妇孺啊?走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终于见到村里的原貌。雾气渐渐散去,呈现在她们面前的就是稀稀拉拉的十几户人家,坐落在可以修建房屋的地势上,孤零零地承受着风吹雨打。
倒吸一口寒气,杨卿没吃过什么苦,看见这场景,还是有些后悔来这里的。可看见当地的孩子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手捧编织的花环,站在路边列队欢迎他们,说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乡音。
顾晴谖眼睛一红,想落泪,还是忍住了。走上去对他们招招手,低着身子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终于见面了。”
随行的记者早就等候在村口,为的就是拍下这一幕。杨卿觉得,这记者为了新闻还是蛮拼的啊,小孩把花环套到顾晴谖和她脖子上那一刻,她没忍住哭了出来。
孩子们都仰着头,脸上虽然有些脏兮兮的,但眼睛像一汪不被污染的清泉。一个小男孩扑闪这大眼睛,对上顾晴谖通红的双眼,都忘了本该说的是什么话。
他只知道看看顾晴谖又看看杨卿,红着脸说,“姐姐,你们真好看。”
一个小女孩拉着杨卿的手,“老师说过,今天会有两个天使姐姐到我们村子里教我们新知识,以后才可以依靠这些走出大山。”
老爷爷老奶奶都一起来了,兴师动众地就为迎接她们,顾晴谖心里不满工作人员的这种安排。明明慈善物资已经送到,为什么不让他们换上新衣物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而是起个大早按照他们的进程手足无措地站在这里听从他们指挥,紧张地迎接她们?
这不是红果果地作秀,是什么?但这么多人在场,看工作人员一脸邀功劲,她也不好现场发作。
顾晴谖耐着性子和他们演过这出戏,心里千百个不乐意还是接受记者的访问。而杨卿早就把采访稿看了一遍,对答如流。
折腾了这么久,村长带着她们住进自己家中,专门腾出算得上好的房间。按计划,她们要在这里呆上三四天,也就是说她们得麻烦人家三四天的时间。
这次活动的负责人是顾氏这边的老张,高姿派来的人说得上话的也就算杨卿了。
吃过午饭,老张来向顾晴谖和杨卿说明这几天的安排,又汇报一番此次的活动过程才走。
之后她们都洗澡稍微睡了个午觉,后来才知道,因为用水困难,当地居民几乎一个月才洗一次澡。
下午按照说好的,她们要去学校看看。记者像狗皮膏药一样甩不掉,杨卿知道此次高顾计划最不缺少的就是曝光度,意味着这一次她们不管如何,都要做好。
到学校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还是因为他们驻扎的这个村子是离小学最近的。尽管之前想过学校会很简陋,但却不知道会这么简陋。
小学时木头搭起来的一大间房屋做成的大教室,只有一位老师,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女大学生。学生一共是二十五个,年龄参差不齐,要教的内容也就各不相同。
尽管条件不好,到了木屋下,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他们在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顾晴谖发现教室前的空地上有一个石块垒起的小台子,还有一根直挺挺的竹竿立在那里,就问女老师,“老师,那是做什么用的?”
女老师年纪应该不大,但是多年的艰辛条件,仍旧过早地夺走了她的青春。
她有些不好意思,“那是以前我大学毕业刚来的时候做的升旗台,后来风吹雨打得多,把红旗吹走了。但每次到升旗时间,我还是会让学生们一起站在升旗台下模拟升国旗。我想要让他们知道,伟大的祖国母亲没有忘记他们,国家需要他们成才来建设。”
深深被她这段话触动,顾晴谖心里默默有了打算,转头和工作人员说了几句,就和杨卿进教室去给孩子们发学习用具和新书包。最后她们还和女教师动手在教书的一角搭起简易书架,把带来的课外书都放在上面。
随行记者巴不得全天二十四小时跟拍,杨卿看出顾晴谖确实非常地不喜欢,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帮记者打掩护。
站在讲台上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英语课,顾晴谖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和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他们倒也是有模有样地端端正正坐着跟着学。
傍晚放学,顾晴谖和女老师提议说给孩子们做一顿晚饭。听她说学生们一天只吃两顿,杨卿是真的没办法想象这样困窘的环境,这么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除了知识还有什么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想到这点,杨卿为这次高顾计划真是一石多鸟的全面慈善。杨卿不怎么会做菜,所以就带着孩子们上音乐课,女老师去帮忙。
所谓厨房是露天的,用的是辛苦背上来的电磁炉,多买了很多肉类和新鲜蔬菜。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专门挑了丰富的菜谱。
其实已经秋末了,掌勺做那么多人的菜,顾晴谖还是出了一身的汗。孩子们规规矩矩地排着队端着碗,顾晴谖和女老师一起给他们盛饭盛菜,“要是不够的话,再来添,一定要吃饱了才有力气好好学习。”
这一刻的顾晴谖在她眼里真像天使,又不是一味地作秀给人看的贵女,她浑身上下传达给人的是一种温暖至极的安定。杨卿拿手机偷偷拍照,然后迅速四处找信号发彩信。
刚好是下班时间,他刚从外面来到办公室处理文件,彩铃声就响起了。高君言先把手上的文件审阅签署了才打开彩信查看,竟然是杨卿给他发来的照片,主题名是“天使在人间”。
真是鬼灵精怪的想法,高君言没有多大好奇地打开。以为不过是她给他发来了高顾计划第一站的一手资料,不曾想照片从上而下慢慢缓冲打开,缓缓出现的是顾晴谖的脸。
照片上的她弯腰手里拿着勺子,低身给手里的碗添菜,然后递给站在她面前的一个小男孩。她身后是雾蒙蒙的群山,只能隐约看出山的轮廓,或高或低。近处挂在她头顶上的是一盏昏黄的灯泡,应该是汗水沾湿的几缕落发,被她不顾形象地撇到耳后。
杨卿的主题名这么看来,并没有起错。
似乎得以重新认识了她,以前只会跟在他身后的谖谖,以为他要一辈子守着的谖谖。这时在条件很差的山村里弯嘴笑得明朗,他看着看着被感染,跟着笑了。
她在用她的行动告诉他,爱不是只有爱情,还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