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不谋而合(1 / 1)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在空旷的野地里响起,节奏分明,伴着远处山壁间传出的回音,每一下都像是敲打在城墙上众人的心头。
罗吉安的心随着这鼓声一上一下,他很清楚敌我之间兵力的悬殊,唯一指望的,也就是雁门关这一个地理优势。他不由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红衣身影,那般沉稳的眉眼,浑身上下散发着凛然的气息,让人莫名也跟着镇定了一些。
鼓声越来越响,震得人心底发慌,连毒辣的日头,也隐进了云层,给城墙下数千辽军,投下一片阴影。
帅旗挥舞,辽军如脱了缰的野马,冲向关门。
展昭剑眉轻皱,从一旁士卫手中取过弓箭,引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离弦而去,划过关前奔涌的辽军上空,直射军鼓。
“噗”一声,鼓被贯穿,射了个透心凉。
鼓声乍停,辽军奔跑的步伐有了些许凌乱,只是片刻,再度稳健,眨眼已到了关下。
展昭俊眸微眯,继续挽弓。这一回,羽箭破空而去,直逼那一面飞扬着的帅旗!
马车的幔帘早已掀起,耶律弘冷冷的眼神,追逐那支利箭。众目睽睽之下,利箭射断了旗杆,帅旗飘落在地。
“好!……”城墙上顿时响起一阵欢呼之声。
“展昭……”耶律弘唇边玩味之意渐起,“我倒要看看你区区几百人,如何能敌我数千大辽先锋军。”
前方,云梯已架上城墙,城墙上流箭齐飞,巨石滚落,霎时一片哀嚎声……
而城门,因数日来的紧急加固,及宋军的齐心协力,一时之间,任凭辽军持圆木一次次撞击,竟纹丝不动。
日头渐渐西沉,雁门关上空尘烟腾起,血腥味在风中弥漫开来……
耶律弘皱起了眉头。他委实不曾料到竟然半日都没有攻下雁门关,看来还是低估了宋军的实力。
“殿下,”耶律继华驰马过来,远远勒住了缰绳,马停在马车前转了一个圈,“雁门关易守难攻,所传非虚啊。”
“鸣金收兵。”耶律弘垂下幔帘,声音淡然。
戍卫府。
“前方情形如何?”罗吉安一行风尘仆仆踏入院门,背对院门的包拯转过身来,迎上前去。
众人在厅中坐下,罗吉安禀报道:“暂且退了辽军的第一波攻势。”
“今晚加强戒备,”包拯思忖之下道:“以防辽军夜袭。”
“展大人也正有此意,故留在城墙上。包大人……”罗吉安略微迟疑,犹豫不决。
“罗将军有话但讲无妨。”包拯望向罗吉安。
罗吉安看一眼两员郎将,面色凝重,“并非罗某人有意扰乱军心,经今日一轮攻城,我军伤亡虽不大,但箭支山石已去大半,前景堪忧。援军不知何时能到,还请大人尽快离开雁门关,以策安全。”
“不,”包拯摆了摆手,神色平静,“本府要上城门,亲自督战。”
“大人,你怎么来了?”展昭看到跨上城墙的包拯,不由一惊。
包拯示意展昭无事,缓缓走来,扫眼看向城墙上一个一个的军士。
人群中,有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颤微微地握着铁枪;有未满束发的少年,一脸稚气磨掌擦拳;有受了伤的兵士,拄着长弓倚在墙角……
包拯走了半个圈,停在城墙中间。
“大宋的将士们,本府并非你们的上司,甚至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所以,守关的重任,只有交给在场的每一位将士。你们肩负的,是我大宋的第一道屏障。雁门关若破,关内的百姓将颠沛流离,大宋的疆土将受辽骑践踏。为了我大宋千万父老,关在人在,关破人亡,誓死守关!”
“誓死守关!”
“誓死守关!”
……
呼喝声此起彼伏,响彻上空。
看着城墙上火把通明,人头攒动,耶律弘淡淡下令:“点火造饭,整军休息。”
落日隐去最后一丝光亮,夜幕降临。
入夜。中京。
乾德殿。
树梢上一轮晕开来的月亮照下来,将整个宫殿淡淡投射在地上,细细看去,一个移动的影子在屋脊上腾跃,依稀看得出是一个人的轮廓。
一个白衣人,身影如白练掠开,悬空一展,隐入大殿前梁上。
片刻之后,一个黑衣人影在相同地方出现,左右看了看,亦朝大殿前梁掠去。
黑衣人趴在梁上,远处有巡逻侍卫走近,黑衣人朝里面缩了缩,头顶有白花花的什么东西垂下,伸出手拨了一下,还在,又拨一下,恼怒抬头,一张放大了的灿烂笑脸正在自己头顶上方,黑衣人惊得险些滑下大梁,被一只手一把捞住,“小瑜儿,是我。”
白衣人正是白玉堂,那白花花惹着小瑜儿的是头上束发的发带,他趴在小瑜儿上方的梁上。待侍卫走远,小瑜儿惊喜道:“白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
白玉堂不答反问:“你又怎么来了这里?”
小瑜儿黯然垂头,白玉堂透过宽敞的窗看向殿中,神情有思索之色,“莫非……”
“我想来想去,只有辽国皇帝能阻止耶律弘了。”小瑜儿轻声道。
白玉堂讶然,无声挑了挑长眉,半晌低低道:“你和那只猫还真想到一处去了。那么,你也想清楚后果了?”
小瑜儿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
“我真是一个一个瞧不明白你们俩,”白玉堂恨铁不成钢,“展昭提出来之时,我看他想死的心都有,偏偏嘴硬得不行。你呢,更不得了,自己来给自己找罪了,别忘了你的身份,要知道,谋反大罪,死十次都不够。”
“宋朝对我有恩,我……”小瑜儿艰难开口。
“好好好,”白玉堂眨眨眼,无可奈何摇头,“我看你是舍不得那只猫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