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二十.偶尔客串一回“红娘”(1 / 1)
曲隐性格淡泊,酷好音律,是舒和的得意门生。他在国子监读书时,某次圣人考校,表现殊异,得了青眼,调入崇文管。
也就在这时,他与君熙熟识了。
天佑九年,曲隐进士及第,得了“探花”。第二年进了翰林院。
曲隐与君熙,日久生情,光风霁月。
发乎情,止乎礼,两情相悦,只待帝后成全。
偏偏出了意外。
某日,崔墨以家传的逻沙檀琵琶为赌注,打赌曲隐画不出好的美人图。
曲隐擅山水,不擅人物,也不爱争这个名,但还是应了这个赌约——逻沙檀琵琶是千金难得有价无市的珍品,他想送给君熙。
然后呢,他悲剧了。
既是美人图,当然要画美人,但是良家女子又不能随便画,他只好出入勾栏。
他容貌只是中上,气度却很雅,有林下之风。相处日久,越让人觉其可亲可近,几月工夫就成了长安几位行首的入幕之宾。
结果美人图还没画好,就传出了风流的名声。
一般人听了不过一笑了之,只当是件风雅事,连舒和都不会多说他什么。但是,不知谁把这事儿捅到了圣人面前。
结果,圣人怒了,(公报私仇)把他贬到岭南当知县去了。
更悲剧的是,曲隐在上任路上,接到父亲意外身亡的家书。
得了圣人允许,曲隐赶回家,为父亲守孝。
这一离京,就是两年多。
去年君熙十五岁,成人礼过后,帝后为其选驸马,而曲隐孝期还未满,所有人都以为他没有可能了。
然而,君熙这个也不喜欢,那个也不满意,挑挑剔剔,一直拖了下去。
君熙在等曲隐,但她谁也没说,连曲隐也不知道。
曲隐以为,他自己已经出局了,所以在钱塘湖边结庐隐居 ,心灰意冷。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君熙身为公(傲)主(娇),拉不下这个脸主动表示,又相隔太远,越久不通信,就越无法打破僵局。
曲隐呢,身份有别,孝期未满,又不敢冒犯。
如此,一直到今年上元,曲隐收到了来自长安的一盏花灯。
灯乃竹制,外罩白纱,上面空空如也,分为朴素。
但是,曲隐却欣喜若狂。
(灯即是“等”,不言而喻。)
于是他二月除孝,即赶往京城,马不停蹄,终于赶在上林雅集,与君熙重逢。
尽管君熙表情冷冷淡淡,一副跟他不熟的样子,当日君昭替曲隐转交那把迟到了很久的逻沙檀琵琶时,也好像并不欢喜。
结果第二天,逻沙檀琵琶就成了公主的新宠,爱不释手。
其实身为长公主,她什么宝贝没见过?
后来么,没什么好说的了,曲隐官复原职,圣人赐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听起来很圆满,不过……
“那盏花灯谁送的?”琼玖瞬间抓到了盲点,怎么看,公主(傲娇)也不可能突然开窍了,主动起来。
“……我。”
“啊?”不科学啊,这种红娘做的事情和君昭画风不搭,“所以我们初见之时,你是去买花灯?”
难怪身边人那么少。然后(被调戏了),托公主的名义送给曲隐,给两人牵红线。
“嗯。”不太想回忆的表情。
琼玖笑得有点古怪,想了想:“谁教你的?”她才不信君昭能自己想到这种主意。
“觉非。”
这个人琼玖也知道,智商爆表的雍王府司马,名为颜策,人如其名,有颜有策。
曾在武戎的血麟军中做过军师,人送外号“妖狐”,多智近妖,狡诈似狐。
牵个红线而已,对他来说举手之劳,还能获得多方好感,何乐不为?
“真好。”琼玖喃喃,低首凝视着被隐去的“尺素”。都是红色的,可惜不是红线。
曲隐,虽家世不显,倒也足已与公主相配。
她与君昭,却是殊途,如何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