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二十一章(1 / 1)
1
有个偶尔脑残的老爹是种什么体验?
那就是你得时时小心全家的小命。
玄渶小少年十分苦恼地叹了口气。
本来老爹从梁王做到摄政王、手拥重兵权倾朝野、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也得称一句英明,奈何英雄难过美人关,最近被美人迷惑得脑残病频发。
#我的老爹是脑残#
#拿什么拯救你,我脑残的老爹。#
皇帝都死了两天了,一手遮天的摄政王大人竟然不组织篡位,还要扶植情人的儿子做傀儡!MDZZ!
玄渶对终于肯回家的老爹说:“你不行,看我的。”
对年轻时胸大无脑、现在一脸尖酸刻薄的老娘说:“看好你老公,不然,我就杀了他。”
玄渶骑马跑到军营,纠集了所有要跟他一起行动的将士,招呼都不打就进城围了皇宫,守城门的屁都不敢放一个。
几万兵马把皇宫围了一圈,玄渶带着两千人从皇宫大门进去,禁军头领看见是摄政王家的公子,没有抵抗就扔了兵器投降。摄政王的威力如此之大,老爹竟然还不登基,简直没得救了。
宫里皇帝死了,舒贵妃没什么后台,只等摄政王宣判,琳妃心智不凡且手握摄政王,但她老老实实地跪在舒贵妃身后给皇帝哭灵,半点未见异色。其余的嫔妃皇子公主都白压压地跪着哭灵,还是靠琳妃主持大局。后面朝臣命妇们也跪着。
玄渶一下子就把宫里宫外的大小主子一窝端了。
控制了皇宫上下,玄渶宣布灵前登基。不仅吓到了先帝的老婆孩子大臣,也把跟着他造反的兵将们震惊了一下,他们还以为是摄政王登基呢。
玄渶吩咐身边亲卫:“去请摄政王和王妃来。”一个小队长答应着,带着一个小队去了。玄渶上灵前给先帝插了一炷香,香未烧完,摄政王夫妇被接进宫来。玄渶把他们赶出灵堂,他自己站在灵前,摄政王夫妇站在一边,大臣们一片雪白地立在灵堂前的空地上,太妃们带着孩子在空地另一边,比大臣们还人多势众。
玄渶登基,自然是有无数反对者,不过有胆子出头的都血洒灵堂,杀光了反对的之后,玄渶在众人簇拥下登基为帝。
杀了一些冲动无脑的,就有剩下的人说:“正值国丧期间,登基事宜毫无准备,不妨先暂缓些时日,叫礼部拟好登基典仪及一应事物等,再行登基大礼。”
玄渶派人摘了他的官帽:“准备不足你就说准备不足,还敢替朕做决定,你胆子不小。”叫人把他孝服扒了扔出皇宫。然后又给先帝上了一炷香,算是完了登基大典。
摄政王这些年手握大权,他是玄渶亲爹,纵使没尽到为人父的责任,到了今天,他也不可能率兵推翻他造反的儿子。摄政王没动静,他手下那些将士自是听玄渶调遣。手里有兵,玄渶麻溜地改朝换代了。
第二天,就是隆庆帝死后第三天,玄渶穿着一身铠甲登基为帝开始上朝。由礼部组织,国丧照旧,太妃们仍旧按时哭灵,皇子公主们身份也暂时不变,一切等先帝下葬再说。
玄渶从舒贵太妃处搜出了先帝遗诏,要传位玄清。玄渶拿着遗诏嘲笑大臣们:“看看,先帝要传位玄清,摆夷人就要成外戚啦。”
大臣们谁不知道舒贵太妃的出身啊,周朝才灭了摆夷,先帝就要把皇位传给摆夷女子生的皇子,这以后要清算,难道征摆夷的将士们要跟摆夷人和谐相处?先帝确实糊涂了。
等埋了先帝,玄渶自拟年号大明,自号明帝,尊摄政王为太上皇,王妃为皇太后,先帝诸皇子公主仍居旧所,其中玄洵玄济玄凌年纪不小,封王出宫住,玄清由太后抚养,又把颐宁宫旁边的棠梨宫打扫了下改成广寒宫,叫太妃们搬进去。
玄渶对史官说:“你仔细记下朕篡位过程,教后来者知道何为篡位。省的以后有异心者前后踟蹰徒惹人笑。”
玄渶对太上皇说:“您老要喜欢琳太妃,我叫人把她送您那儿去如何?要不您自己去找她也行,琳太妃的院子跟其他人的隔开了,伺候的都是琳太妃的心腹,旁边给您开了道小门儿,虽然您没尽过为人父的责任,但这点小事儿我不至于为难您。”
玄渶对皇太后说:“虽然您没尽过为人母的责任,能活这么大全靠我自觉,但您要是有什么需求,尽管说,咱家有钱。您要是想跟太上皇琳太妃撕逼,只要不闹的太难看,都随您。”
经过一轮屠刀之后,大臣们听话了许多,再有暗中扯后腿的,全家净身出户赶出京城,反正缺什么都不缺当官的,少一个能补十个。老百姓们只要能凑合着活下去,基本就是顺民;文官们是最好办的,一刀下去就解决;武将们基本都握在玄渶手里,有了兵,还怕什么?
周朝开始了重武的国策。
主要目标就是北方的赫赫,别说什么和平相处贸易联姻合约什么的,不打到赫赫灭族,谁也不许停。但凡有主张以和为贵反对攻打赫赫的,全是卖国贼,全家发配边疆去跟赫赫打交道吧,看你家能撑几天。
玄渶给玄洵玄济玄凌玄清封了王,玄洵很配合,每日吃喝玩乐;玄济也没生幺蛾子,除了舞刀弄枪也不出府;最刺头的是啥也没有的玄凌,满肚子的不服气和委屈都挂在脸上,全天下都欠了他一座金山似的。并且他看不清形势,以为全世界都会像他娘琳太妃一样娇惯着他。以往琳太妃势力不小,能把儿子保护得滴水不漏并且不叫任何人欺负他,现在连琳太妃都是寄人篱下,玄凌还养着小脾气,玄渶也懒得管教他,等哪天不高兴了再拿他出气好了。
玄渶厉兵秣马磨刀霍霍,但现在还真不是动手的好时机,因为老一辈的将军凭借着灭摆夷一战军功加身,再给他们点功劳就位极人臣了,这容易造成不稳定局面;而小一辈的还需练练。
不过没关系,可以先准备着嘛,多备些粮草永远不是坏事。
玄渶做过很多次皇帝,但昏君暴君傀儡占了绝大部分,他是不怎么精通权衡之术治国之道,但这不妨碍他拳头大。皇帝作为一个靠武力上位的未加冠少年,能有多少治国治臣的本事?但总有臣子忘记玄渶的上位史,总试图用他们自以为精妙的脑子去显摆,对此玄渶的处理方式就是砍头。你比我高又来炫耀,砍头,砍掉头还比我高,再砍脚。
玄渶处理政事的方法很简单,一件事,臣子上奏前因后果处理方式,由皇帝决定是否采用。交代的事办不好,说出难处,皇帝解决,要是说不出难处还办不好事情,走你。玄渶下大力度的唯有两件事,一是军队建设,打造一支横行天下所向披靡的军队,指哪儿打哪儿踏扁所有不听话的;二是监察制度,但凡敢跟皇帝说谎的、有政事隐瞒不报的,罪犯欺君诛九族,遇赦不赦,与造反、叛国并列为大明朝三大诛九族大罪。
对的,造反出身的玄渶,把造反定为诛九族的大罪,除了欺君、造反、叛国,其余不管犯什么罪,都不诛你九族。刺杀皇帝也一样。当然,有例外。
比如几十年后的某一天,老当益壮的太上皇生的小儿子生了个小儿子,他问玄渶:师傅讲了大明朝有三大诛九族大罪,除此之外均不得定此酷刑,但若有人胆敢如荆轲一般,难道也诛不得九族吗?这孩子长得白净周正,大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间的神色很是坚定。明明握着小拳头有些畏惧,问出的话却不颤不抖。
玄渶问他:“依予玟看该如何处置?”
予玟道:“当诛其九族以儆效尤。”
玄渶道:“朕定了诛九族三罪,金口玉言不可更改,这要如何是好?”
予玟犹豫了下,没回答,小脸上写着:诛八族?不甘心哪。
玄渶大笑,到底是年纪还小,虽决断果敢,还是差点火候:“可以诛他十族啊小家伙,哈哈哈。”
小小的予玟的世界观被打开了一扇大门,其余王子皇孙师傅宫人垂头跪了一地,都没人敢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