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十六章(1 / 1)
温实初成功地祸水东引,由着温爹抓头发撸胡子,家里气氛也有了些紧张,即便温娘那群女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丈夫就是她们的天,变天了她们还能不知道?
好在过了几个月,眼看皇后的肚子到了早产孩子也能活的月份,娴贵妃召了温爹密授机宜。
温爹恍恍惚惚几天后,还是答应了娴贵妃。
虽然在温实初的劝解下,温爹决定听儿子的话,不去救皇后的孩子,但参与这种秘辛,娴贵妃上位了是真当他是心腹还是杀人灭口还不一定呢!
温实初觉得他就是在自找麻烦,娴贵妃只是让你置身事外不去救孩子而已又不是让你上手,她还允许你保住皇后呢!有必要那么纠结吗?!除非是要跟娴贵妃翻脸,否则你还真能把娴贵妃的话当耳边风去抢救皇后的孩子?
你根本就没有选择!纠结个哔——!
后来的某一天,皇后早产了,还是难产,皇帝在保大保小的问题上毫不犹豫地选了保大,孩子生出来就是个死的,皇后流了一地血最后艰难地被温太医保住了命。
皇帝虽然难过儿子死了,但保下了老婆他也很满足,于是赏了温爹好多钱财,还把他升为副院判,也成了皇帝心中比较倚重的太医。太后和娴贵妃也给了赏赐,太后是因为保住了儿媳兼侄女,娴贵妃虽然只是个妃子,不能因为皇后被救而赏赐太医,但皇后还是她姐,妃子不能替皇后道谢,但妹妹能替姐姐道谢。
如今,温爹在皇帝及众多人眼里,是皇后一派的人,虽然他先救了大皇子,但是皇后比大皇子分量重;在太后眼里他是忠于皇帝尽忠职守的太医,不分派别有病就治;而实际上暗地里,温爹是娴贵妃的人。
此次事件,皇后失去了一个孩子和以后的所有孩子收获了一个虚弱不堪的身体,娴贵妃收获了一个得到皇帝太后皇后信任的太医做暗手,失去的,只是个皇后的名头。
在皇后需要常年卧床的情况下,贵妃就是实际掌权者,何况这个皇后能占着皇后的位子,不给后来人爬上娴贵妃头上的机会,也能占着皇帝的宠爱和注意,能威胁到娴贵妃的宠妃基本以后就不会有了,能替娴贵妃挡住不少刀光剑影。
娴贵妃真聪明。
这么聪明一定不是朱宜修。
管她是谁呢。聪明就行,娴贵妃越聪明,她翻船的可能性就越好,温爹也好跟着吃肉。
后来的发展就像娴贵妃计划的那样,贤德二妃死后,出了个宠妃慕容华妃,但华妃宠爱还在皇后之下,地位在娴贵妃之下,也只能给别的妃子添添堵,动不了膝下有子的娴贵妃。后来有个汤嫔生了个皇子,排下来是三皇。虽然皇后的儿子生下来就没气,但皇帝还是把他加入了序齿,排行第二。皇帝子嗣稀少,多的是人抢这个孩子,但华妃不屑于不是自己生的孩子,她没加入抢夺行列——虽然她抢了也一定抢不到——她还打算自己生一个。但被宠爱和男色迷晕头的华妃自然不知道,皇帝赏赐的、安慰流产的华妃的、暗地里由娴贵妃亲手制作的、代表皇帝特殊宠爱的欢宜香,是个倒霉玩意儿。华妃蛮横霸道地灌了端妃一碗红花,毁了端妃的身体,又嚣张地欺压宫妃们,不许她们得宠,这简直是娴贵妃的贴心小棉袄,一个皇后一个华妃,差不多是压死了后宫的小花小草。
后来华妃终于是耐不住,允许手底下的曹嫔怀孕,但生下来是个公主,华妃也懒得养,现在再去要三皇子,三皇子都大了,要也没用了。
后来甄嬛就去选秀了,去之前甄珩还宴请过温实初,想打听点后宫情报,温实初把“皇后最得宠、娴贵妃掌宫权、华妃是个大宠妃”之类的说了说,甄珩可能听不懂,但他肯定会告诉他妈,他妈是个人物,肯定听得懂。
不过甄嬛还没中选,这急也着得太早了。
后来甄嬛中选了,甄珩又请过温实初几次,温实初将一些不是秘辛的东西加了密告诉他,他再带回去让他妈解码,消息也就传了个差不多,甄家也很识相地装模作样请温太医友情看过几次病,然后重重地给了谢礼,那一段时间,甄夫人、甄二小姐、甄三小姐老是生病,估计是不忍女儿/姐姐离家。
说实话,有这么个聪明的娴贵妃在,甄嬛还真不一定能出头。
温实初到了年纪也正式有了太医院的编制,按着“虎父无犬子”的惯性思维,温实初生意不错。甄嬛也经常生病召小温太医看病,病倒是不要命,就是耽误了侍寝,甄嬛进宫一年多了,也还没机会见到皇帝,要不是甄家给的嫁妆多,要不是温实初没跟甄嬛收钱,甄嬛估计得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