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CHAPTER·13(1 / 1)
纤云离开了胤祯的府邸,很幸运地在一家绣坊谋到一份差事。她原本以为,自己那针线活放到哪家绣坊哪家都会亏得血本无归。可那家绣坊的老板娘珍娘却说她是个可塑之才,不光提供她食宿,而且还手把手地教起了她刺绣。
她很感激珍娘,因为她是继胤祯之后第二个肯在她困难无助的时候伸手拉她一把的人。
在绣坊安心住下后,纤云将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让自己有空闲去胡思乱想。然而,有关十四阿哥胤祯的事情还是或多或少,经由珍娘和绣坊里的姑娘的口,传到她的耳中:
十四阿哥的伤终于好了,又可以骑马了。
十四阿哥受万岁爷宠爱,万岁爷撤了大阿哥所属佐领,把它给了十四阿哥。
万岁爷赏给十四阿哥一百一十对门联。
……………………
做好手中的荷包,纤云站起身捶了捶腰,望望窗外。
窗外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雪,眼看着,康熙四十七年就要过去了。
“纤云,这只荷包做得很不错,把它留给我,可好?”珍娘走过来,看到了桌上的荷包。
纤云慌忙拿起那只荷包,摇摇头:“这只不可以,珍娘你要是喜欢,我再给你做一只便是。”
“罢了,看你这小丫头的模样,这荷包啊定是要送给心上人的,是吧?”珍娘若有所悟地吃吃一笑。
给心上人……吗?她低下头抚摸着那荷包细密的针脚,暗自苦笑。
“纤云,前几日临近年关,绣坊的活儿多了,还多亏了你们帮我。这是这个月的工钱,拿着吧!”珍娘笑着塞给她一张银票。
她一怔,连连推脱:“银票?这也太多了吧?”
“明儿我就要回老家过年了,我知道你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绣坊这几日就托你看管了,剩下来的,都是压岁钱。”珍娘劝她接受。
纤云只好收了银票,微笑道:“那我就提前给珍娘拜年了。”
两日之后就是春节。除夕夜,家家张灯结彩,整个京城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纤云早早地给绣坊贴好了对联和年画。夜幕初垂,大街小巷人来人往,鞭炮声不绝于耳。
纤云披了件灰不溜秋的斗篷,戴上帽子,也走入人海当中。她还记得去年过年时的场景、还记得她曾经许下的承诺。不知不觉,似有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她,她竟真的又走回了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
她伸出手,慢慢抚摸着围墙上的一砖一瓦,心中涌起一阵苦涩。
……………………
…………
“纤云,真好,能和你一起守岁。以后每年,我们都一起过,好不好?”
“好,以后每年一起守岁。”
就算以后你我分开,就算有一天你不记得我了,我也一定会记住今晚的诺言。不管天涯海角,我一定会去找你,跟你、一起守岁……
…………
……………………
闭上双眼,她似乎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他的音容笑貌。尽管这些日子她一直克制住自己,可是她始终无法欺骗自己,她很想他、真的很想很想他。
胤祯,我来陪你守岁了,就在你的府外。请原谅我,没有胆量再回到你身边。
她收回手,抬起头忍住了盈眶的泪水,然后、快步离开。
街角的阴暗处转出一抹挺拔的身影,走到她刚刚站过的地方,贪恋般一瞬不瞬地目送她远去。
在绣坊的日子,漫长却也很短暂。她如花一般美好的年华,全都献给了绣坊的工作以及她日日夜夜积淀下来的回忆。
每一年除夕,她都会走到他的府邸外,“陪”着他一起守完岁。十年,年年都是如此。
…………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太子复立。
康斯四十八年三月,十四阿哥被册封为贝子,后又被封为固山贝子。
…………
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
…………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十四阿哥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
听说胤祯不久后就要启程,纤云一阵失神,连绣针扎进了手里都浑然不觉。
原来,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间,当年那个经常犯傻气的男孩,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统率千军万马、在沙场上英勇杀敌的男子汉。
十二月,胤祯出征前夕,纤云整夜都没有睡好。清晨,天刚刚擦亮,她就披件外袍起了身。
推开窗户,外面的街道上安静得很,只有微露的曦光照射在对面店铺的石阶上。纤云目光一扫,忽然全身僵住,心跳骤然加快:那个身影!那久违而又陌生的身影!难道是他?她揉了揉眼睛,再次看了看,街道上却是一个人影都没有。
她正发愣时,忽听得门外有人敲门,开了门,竟是他身边的疏墨:“纤云姐,这是爷给你的。”
她伸手接过,居然是一本手抄本的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