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骄阳出巡(1 / 1)
往年也不是没有个别的地方报上旱灾、涝灾、雪灾等各种灾情,辅政大臣们也都一一认真对待,并且及时处理,最后由皇帝盖玉玺,发出免税、官府开仓济粮、旁边府县前去支援等等旨意。
但是此次不同,陇西整个地方都大面积受灾,整整三个月,滴雨未下!
中间,朝廷曾派出去钦差,带着筹备的粮食、清水等物前去支援,谁知半月后得到消息,陇西地方盗匪横行,朝廷的粮草被劫了!钦差大臣失踪!
现在,陇西之地天气炎热,水源减少,蝗虫来袭,将叶子吃得什么都不剩,再加上时节正是青黄不接,百姓们缺食少水,饿殍满地,瘟疫盛行,盗匪横出,人心不定,这,一个处理不好,乱世就要来了啊!
朝廷上关于陇西的处理办法也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的说,派出兵马,前去剿匪!就连抢劫的乱民都该杀!还有的说,应该以安抚为主,毕竟天灾有限,百姓无辜。武将们嗤笑道:没看见就连钦差都失踪了吗?生死不知,还安抚?要安抚,你去!要杀敌,我来!
最后,在金銮殿的殿顶都快被他们吵得掀起来时,骄阳公主出面言道,她身为皇家,理应出面,前去陇西。如今陇西究竟是什么样子,单凭那些逃亡之人的只言片语,又怎能判断得出?她愿意亲自率领兵马、御医、粮草、药物等等,前去救援。
这一下,所有人都没了声音。骄阳公主现在,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第一,她是皇家,她出面,可以让陇西之民知道,皇家并没有放弃他们,这是心理上的安抚。
第二,她手中有兵马,不管领多少兵马前去,也是她说了算,若有人敢路上拦截,她必定会将盗匪横扫一空,
第三,陇西已乱,必须有重量级人物前去,才能见机行事,镇压住那些力图自保的官员,不敢再阴奉阳违,拖延办事。若是有贪官污吏,别的钦差还得请旨来办,至于骄阳公主么,呵呵,杀就杀了,逮不住别的罪名,直接污蔑你个不敬皇族之罪,这谁都惹不起不是?
于是,整个朝廷都觉得这是最合适的人选。皇帝赏赐给她一柄尚方宝剑——又称为势剑,代表着无上权力,有先斩后奏的特权。骄阳公主就带着太后的眼泪、皇帝的叮嘱和京城诸位大臣的殷切送别之情,率领着庞大的车队出发了。
骄阳公主还选了两名副手。
一位是盛洪三年的状元王明世,如今官居五品。公主觉得他做事灵活,不迂腐,再加上有勇气,(敢在皇帝面前抗旨),有毅力,(就算家里反对,还是在几年后成功娶回了猎户家的女儿),是一位可用之才。
再加上这几年官场上的磨砺,磨下去了他的部分锋芒,使他为人越发沉稳,藏锋而不露,公主觉得可以放心让他去跟地方官府打交道。
另一位是六品武将莫允,是她的舅舅刘家推荐给她的,此人曾在几年前的皇宫叛乱之夜里,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才干!如今,正要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不仅如此,骄阳公主还调派兵马,让闵将军在陇西之侧屯兵三万,都是精锐之师,可来去如电,及时救援。
如此等等,安排详尽,并不一一赘述。
于是,在一日夜里,骄阳公主将大部队交给两名副手,她自带着几十骑亲卫,趁夜离去。
流传后世的史书中讲道:骄阳公主的车队一至陇西,众民皆拜,欢天喜地,秩序井然。
学堂上一讲到此处,先生便大赞道:真乃女中英豪!女帝的辉煌之史,由此而起!
其实真实的历史并没有这么简单!
骄阳公主离开车队后的经历,简直是她一辈子都没有吃过那么多苦!她喝着发涩的水,吃着硬干粮,还被大批劫匪追逐过,被乱民们哄抢,不得不杀人立威,好不容易到了一座城市——扬城,眼看着柳家富户,由彪形大汉们护卫着运送泉水的车辆进城,她们却被怀疑是逃难的,或者是怕她们这些陌生人携带瘟疫之毒,拒绝她们进城!
——真是一辈子都没有这么郁闷、心塞过!好不容易到了扬城,眼看着就能到客栈里吃好喝好,再洗个热水澡,好么,根本进不去!
“公主,我们去亮出身份,打开城门!”墨趣愤愤不平道。
“算了,”这段时日,骄阳公主简直如脱胎换骨一般,再次成长了起来,“我们先在附近住一宿,看看情况。”
她们将队伍散开,花了些银两,歇息在一户农家院里。
公主喝着清澈的井水,与农妇唠着家常。她路上遇到惊险的事情多了,本身就很警觉,她发现那名农妇在趁着天色暗下来四周没人的时候,似乎在从布袋里掏出什么喂鸡。
墨趣手里摸着怀中的匕首,立刻上前去询问。那名农妇一脸的尴尬,直到书香察言观色,拿出一些银子利诱,并且保证不告诉别人,农妇这才一边机智警觉地查看着四周,一边继续用捉来的蝗虫喂鸡,说道:
“这布袋里是偷捉来的蝗虫!我们这里还好,受灾不重,听说别的地方,可遭了罪了。蝗虫满天都是,吓得人们只喊‘蝗虫娘娘’,磕头烧香!那些蝗虫什么庄稼都吃,简直是成了精!我们这儿的蝗虫还没成精,这才敢偷着抓!即使蝗虫的数量少些,我猜那蝗虫娘娘是管大事的,也不见得知道!”
——这些自相矛盾,却偏偏又能自圆其说的话呦,真的让人很是无语!
骄阳公主看见那些鸡吃蝗虫吃得欢,忽然有了主意:
“这些蝗虫,鸡能吃,人能吃吗?”
农妇小声道:
“怎么不能?鸡、鸭、鹅都能吃,人就能吃!烧着吃,烤着吃,炒着吃,怎么吃都香!我家小儿饿极了,还偷着捉了一布袋,让我给他弄零嘴儿吃呢!这个贵人可千万别说出去,哪户的人家缺了口粮,不偷着逮些蝗虫吃呢?
“就是村长有大主意,怕我们村吃了蝗虫,惹恼了蝗虫娘娘,翅膀一扇,就飞来我们这儿!今年还特意让家家户户出了钱,买了香,烧给蝗虫娘娘呢!”
骄阳公主在心里笑!
——这真是农妇特有的智慧!
若是村长吩咐下来不许吃,她就痛痛快快地答应!村长来收钱,她也磨磨蹭蹭地出。真要是孩子饿了,家畜没吃的,她也偷着逮一些蝗虫,喂给他们吃!哈哈哈,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得先管饱了这几张嘴不是?
“这边的井水还够吧!”骄阳公主问道。
“还行。以前啊,村头有条小河,今年都干了!幸亏村里有两口井,一口井水浅,打不了几桶,水就混了。另一口井,水还清,就是离我家远些……”
骄阳公主第二日进城,亮出了身份。官府的众官员都来迎接。
她很快就拿出了治理蝗灾的策略,那就是——推倒所有的蝗虫娘娘庙,有组织地驱赶附近的家畜去吃蝗虫。然后,她还号召大家去捉蝗虫,由官府拿铜板来买,买来后,在街头直接用锅炒熟。
骄阳公主率众官员坐在敞开的亭子里,任由百姓围观,摆开宴席,吃赤凤宴!席中,由书香执筷,去翅去头,蘸上酱料,献给公主。公主吃进嘴里,大赞其“香”!
骄阳公主还派人快马加鞭,将此物送去京都,让皇帝和太后,也能尝到如此美味!
此地的官员们也都一一品尝,还有文人墨客作诗谱曲,盛赞此美味。
于是,这道特色菜,就迅速地流传了出去。
爆炒赤凤(即蝗虫)的具体做法是:下锅将生鲜的蝗虫用油炒,厨娘手疾眼快地将锅盖盖住,(怕它们飞了),只听见“砰砰”地响声,过一会儿,蝗虫撞击锅盖的声音没了,就可以掀起锅盖,放盐,将它们由灰色、绿色,炒至赤色,就可以装盘子吃了。
文人们最文雅的吃法是,要先去掉翅膀,再去掉头,蘸取酱料,那肚腹之肉,别提多香,多有嚼劲了!再叫上好友一起,喝上二两小酒,这滋味,能赛过螃蟹!
当然了,武将们不文雅的吃法是,直接抓住一把,塞进嘴里,这一嚼,满嘴的香!
不久,陇西之外的商户店家,有许多来到此处,用便宜的粮食和水,来采买此物,将它当成招牌菜,卖给那些想尝鲜的人。
至于那些吃过天下大半美食的官员、乡绅、富户们,都对这道菜很是好奇,吃过后,极为推崇——毕竟这是皇家人吃过,还赞过的,谁敢说个“不”字?
厨子们开始搅动脑汁,发明蝗虫的第一百种吃法!
事实证明,在大吃货国家里,蝗灾真不算什么。在鸡、鸭、鹅的伙食丰富了之后,人们的菜单上,明目张胆地增添了好几道有关蝗虫的家常菜!
这人民的创造力,也真是太惊人了吧!好家伙,若是蝗虫娘娘真的在世,也一定会被吓得瑟瑟发抖!
接着,就是治理旱灾。
骄阳公主命工匠四处勘测水源,组织乡民们深挖井,广挖渠,引来地下水与河水,缓解旱灾。朝廷运水运粮,和民间采买蝗虫运水运粮相结合,使得陇西之地一时间有了生机。百姓们有的吃,有的喝,再加上有了盼头,心都稳了下来。
至于作乱的匪徒,副手莫允一路上直接剿匪,绝不留活口,所到之处,令匪徒们望风而散。再加上王明世,以安抚百姓为主,一路上发放食、水和药物。两人一文一武,配合得当,不久,也来到了公主身边。
闵将军领兵,护在闽西之侧。韩武领兵,对众位王爷的封地虎视眈眈!这使得陇西之地渐渐地稳定下来。
而最难控制的,就是瘟疫。
瘟疫蔓延之地,先是被官府大规模隔离。死去的人和物被及时焚烧,发现一人染病,就将附近全部圈起来。御医们研究着病例,忙得要死,还熬制各种预防的汤药,给人们提神壮胆,并且研制出各种药方,为人治疗。在十日后,他们终于在一个民间名医的帮助下,发现了对症的解药,然后就开始大规模地发放各种汤剂和药丸。
“稳定陇西”四字说来简单,对于骄阳公主来说,却步步艰难。她率人奔走在各地,杀贪官,除恶霸,平叛乱,稳定人心,送水送药,简直黑瘦了一圈。
三个月后,她终于坚持不住,昏倒在地。
“公主!”墨趣慌得一下子接住了她倒下的身体,只觉得刹那间山岭将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