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新皇登基(1 / 1)
骄阳公主用手轻点一下额头,一副沉思的模样道:
“父皇还记得有一年,女儿带着年幼的太子,随父皇去骊山么?”
皇帝想了想,轻轻颔首,咳嗽一下,忍住笑意,道:
“他还绣了一个巨丑的山水荷包!咳咳,你且讲来,可是在那里有什么奇遇?”
“父皇英明,正是如此!”骄阳公主无限欢喜道:“那一日,吾与太子同去山上游玩,忽然下了一阵急雨,雨停后,吾和太子看见了罕见的骊山晚照。吾二人骑马下山,回首望时,正看见峰谷之间,红霞之中,有一条弯曲仰首的金龙!
“当时女儿之上,有三位优秀的皇兄。吾怕此事不妥,就将事情压下。谁知道峰回路转,最后真的是父皇册封了十皇子为太子!女儿不由得感慨,原来真是祖宗显灵,几年前就有了预兆啊!”
皇帝闻听此言大喜!他本来选中十皇子为太子,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稀少的皇嗣,不想眼看着儿子们彼此厮杀,最后毁得一干二净。谁知,这竟然真的是祖宗那里早就定好的真龙!他的心彻底地踏实了下来。
骄阳公主走后,肖先帝将太子唤来,细问当时的情景,竟然与骄阳公主说的一般无二。皇帝确信此事为真,自是愈加看中太子,并命人将此事宣扬了出去。
——这太子之位,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啊!
经过此事,太子之位越加稳固。宁儿太子对骄阳公主也越发地信赖。
于是,在皇帝询问他的意见时,他果断地提出了想要骄阳公主做他的辅政大臣之一,皇帝也深以为然。
——毕竟是骄阳公主陪着太子看见了真龙,又从小护佑于他,可不是上天赐下的上佳的辅政大臣人选?他假意询问太子,也是为了让太子心甘情愿之故。姐弟齐心,才好治理天下啊!
至于骄阳公主会谋朝篡位的猜忌,皇帝是一丁点儿都没有!
其一,骄阳公主是女子。纵观历史,女子只可为公主、皇后和太后,从来没有女子为皇。若她有此意,定会被所有臣子抵制!毕竟高高在上的男性大臣们,不想轻易屈膝于一女子罗裙之下,那是莫大的侮辱!
其二,骄阳公主没有子嗣。就算她起了外心,难道还能传位于另一个卑贱女子所生的孩子吗?再加上那个魏家的独子,一向与她不亲近。
所以,皇帝越发地信赖骄阳公主,有时候教导太子,也会令她旁听。
皇帝的病时好时坏。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他就彻底躺倒在床上,再也下不了地。
皇后担忧不已,命各高位嫔妃轮班侍候于龙床前。
那一日,正赶上贤妃侍候。
贤妃身穿朴素的衣裙,去了手上的饰物,殷殷切切,亲自端汤药去喂,皇帝却借故不饮。
贤妃娘娘“当”地放下碗,冷笑道:
“怎么,皇上还怕臣妾暗中下毒不成?”
皇帝的眼皮耷拉下来,盖住眸中的警觉与杀意,说道:
“爱妃说笑了,朕怎会怀疑你呢?”
贤妃用手拨弄着腕上的一个翡翠镯子,讥讽道:
“不怀疑我,又怎会在我的补品里下毒?怪不得这些日子,我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呢!我猜,是慢性毒吧!我本来还以为是哪个狠毒的小蹄子嫉妒我,才会害我。我甚至还怀疑过皇后。只是刚才,我好心端药给陛下,陛下不肯喝,我才忽然猜到是你!”
皇帝见已经漏了馅儿,也不再装,直接指着她的鼻子骂道:
“你这个毒妇!你自己说,你害死了我几个皇儿?”
贤妃痛快地笑道:
“哈哈哈,陛下,原来你也会觉得痛!当初我儿被人算计,受伤之时,我的心也是如此痛呢!
“我本是萧家的爱女,父亲手握重兵。我嫁给哪户人家,不是如珠似宝地供着我?就是你这负心郎,先是引诱我动情,然后说事成后,许给我皇后之位。结果利用完了我们萧家,为了稳定朝堂,竟是那个大儒的女儿封了后!如果是我的儿子继位,那我也就忍了,三个年长的皇子,偏偏还是他最先受伤!这叫我怎么能忍得下?”
想起往事,皇帝也有些理亏,只好沉默不语。
贤妃娘娘声声质问他道:
“陛下,你刚遇到我时,我可是连蝴蝶都不忍伤害的啊!为什么两妃一后,只有我仅有一子?那是我年轻的时候,不懂算计,生生地被人害了啊!害我的,就是你那位贤良的皇后!陛下明明知道,却还纵容凶手。如今将我逼得如此,还要错指我为真凶吗?”
“那朕怎么查出,好几桩事,都有线索指向你?”皇帝怒声问道。
“陛下,臣妾只是冷眼旁观,最多推波助澜了一把。那真正动心思的,可是你那早去的二皇子啊,哈哈哈!”贤妃一推二五六,跟自己无关,也真是睁着眼说瞎话,脸皮奇厚了。
陛下见她不仅不知错求饶,反而如此颠倒黑白,简直被气得忍无可忍,气血上涌,“哗”地吐出一口血来。
贤妃冷眼看着那些宫女、太监们忙碌,丝毫不肯插手。
就她想来,皇后娘娘宁可分派各宫妃嫔前来服侍皇帝,也不愿日日候在他的床前,安慰于他,也是早就冷了心的缘故吧!
她们这些女人啊,年轻的时候争宠,简直将他当成了天下唯一的香饽饽,可惜所有的真心,都被冷酷的现实和鲜血磨去。现在老了,就只剩下了虚情假意。
别看这些宫女、太监们如今服侍得勤快,等到皇帝醒过神来,刚才战战兢兢听着她吐露真言的宫人们,又有几个能留住命呢?
——看,他一向就是这么心狠,用人时朝前,不用人时朝后!对他们萧家不就是这样吗?父亲为他的皇位拼死杀敌,最后战死,却让那个大儒家的女儿捡了便宜。
如今,她有兄长在边关撑腰,还有一子已远赴封地,已是没有牵挂了呢!
早在亲儿和王启奏皇帝,想带着母妃前往封地,却被拒时,她就知道,她露了端倪,活不长了。皇帝已经着手对付她。如今过来侍候,她不过是为了出口气!
就算她气愤之下,害死了几个皇子,又如何?
他查无实证,她又拒不承认!看在她父兄一门武将的份上,就算她死了,皇帝也会给她留有颜面,无故不能降阶。就算呕着气,也会将她以妃位安葬。
既然生前能痛快一次,呕得他吐血,她就算用死来陪他,又如何?哼,她不怕他!就算去了地下,也可以跟他算账!反正她有一儿可以为她祭祀,她还用得着看谁的脸色吗?
皇帝经过此事,心中憋闷,为了大局,自然不能无故杀害高位妃子,会引起朝堂的大变动的!
于是,他气闷之下,越发气息奄奄。
年轻时候的风流事,可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还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他临死前,权利不稳,这不,终于遭报应了不是?
皇后趁机处置了一批听见辛秘的宫人,(尤其是不听她话的),然后如皇帝的意,训斥贤妃,将她禁足,不让她再来龙床前耀武扬威。
不久,皇帝宾天,举国大哀!
贤妃病逝,伴驾于黄泉之下。
很快,依照流程,太子登基。
在三位顾命大臣的辅佐下,皇位平稳过渡。
其中,骄阳公主被封为“镇国长公主”,能调动全国一半的兵权,并有先帝的特旨,能以女子之身上朝,陪王伴驾。
太子之母被晋封为贵妃。皇后刘氏,晋升为刘太后,牢牢地把住了宫廷。
其他顾命大臣,新皇均有封赏,在此并不一一叙述。
哪怕是皇帝驾崩,举国缟素,全民大哭,也阻挡不住一个新朝廷的来临。
新朝新气象。
第二年,皇帝改元“太延”。这十五岁的少年皇帝,就被记录史书的人,称为“太延帝”。
太延元年,因去岁先帝病重,没有科考,所以,今岁春,重开恩科。
历史又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小提示:按回车[]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
读彪悍公主记,请记好我们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