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我问你答(1 / 1)
一叠100张的钞票,每天重复不断地点钞数数,从最先陌生的手势到越来越熟练。考试时1000张钞票8分钟之内要完成手动点钞、机器点钞、扎钞、盖章......那段时间,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
发了4张写满4为数字一串的交易代码,每一种排列都有不一样的意思,相差一位数,意思千差万别,我把他们照相留在手机里,每天睡前和起床时,休息时也读几遍。就像认识一个人的名字,不断地练习,总会变得熟悉。
“坑货,培训怎么样了。”
“就这样。”
“什么时候回来,帮我看一下毕业设计?”
“才来10天,好吗?”
“要考试啊,背不了代码啊。”
培训真不是说着玩儿的,要考试,考不过的话,可能是领导谈话,我能想象的最凶残的可能就是劝辞职了,我可不希望自己的第一份职业,是以考试不及格而结束。
“你发个图片给我,代码的图片。”
“我问你,然后你回答,抽背的话,可以帮助记忆。”
作为一个理科生,背这种东西,真的是很头大。因为没有小伙伴一起住,不能互相问答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他的这个方法,还是值得尝试一下。就当他是我学习上的小伙伴了,能帮我顺利考试过关就行。
我用手机把四张印满代码拍了清晰的图片传给他。
过了好半天,没有回复,我猜他已经牺牲了。对于一个学渣,看到纸和字就会头痛加恶心的人,看到这东西,那应该比高原反应更甚吧。
“啊啊啊啊啊啊”
“太变态了。”
“这么多。”
“看不懂啊。”
“你们工行太牛逼了。”
“太多了。”
在他一连串的吐槽之后,我默默地拿起纸,接着下午读过的地方,继续往下看,就算背诵不下来,至少应该混个脸熟吧。
“不行。”
“太晚了,你先休息吧。”
“我先想想。”
“看看有什么办法。”
“明天告诉你。”
“谢谢,晚安。”
我继续把代码全部读一遍,看着眼前越来越多的代码,读着读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中午正在上课,震动响了,是贾非的电话,我挂断了电话,发了个短消息,行内的经理在讲课,我哪敢接听。
“我在上课。”
“我给你发了资料,去你的邮箱查收。”
我悄悄把手机放在桌子下,打开邮箱。
一封邮件,附加了好几个附件。
我打开附件,全都是做好了分类的代码,总共是“□□”和“信用卡”两大类,里面是细分了的小类,清晰明了。
相反操作的分为一类,比如存钱和取钱、开卡和收卡、挂失和撤销挂失等。
同一个业务的分为一类,比如现金业务、基金业务、国债、保险等。
同一个业务涉及的操作分为一类,比如基金账户开立、基金定投、基金购买、基金赎回等。
一个业务一串代码,而且差不多都是有规律递增的数字,这样记起来容易多了,毕竟规律了才更有效。
“谢谢啦。”
他应该花了不少心思吧,想不到他还这么聪明,对于一头乱麻的我,这可帮了我大忙了。
“你每天背一类,晚上我问你,如果都能够回答正确的话,那就算是过关了。如果过不了关的话,只能说你学习能力不行。”
“过了怎么样?”
“给你kisses。”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kisses。
“别乱想,是巧克力。”
接下来的每一天,白天上课,可见背诵贾非分好类的代码。晚上9:30,他会准时找我,然后在电脑的另一头问我。
“1100是什么意思?”
“签到。”
“1104呢?”
“签退。”
“什么。”
“哦,对不起,修改密码。”
“挂失是什么代码?”
“1514”
“撤挂呢?”
“1515”
“基金定投呢?”
“1540”
“再重新想想。”
“.......”
“快点啊。”
“你别催我好吧,我一激动就忘了。”
“考场上可不能这样的。”
“是1504,顺序啊。换下一个,存钱。”
“我说,你跳跃得也太快了吧。”
“不会”
“耐心点好吗?”
起初的两天,只是问我代码,我回答代表的意思,后来换成了问我业务,我回答代码。从开始吞吞吐吐,到后面的倒背如流。
3月21日上午完成了所有的考试,成绩自然是不用担心的。
没有参加结业典礼,一分一秒也不想呆下去,买了晚上的车票回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