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十八章 做出抉择(1 / 1)
细碎的阳光撒进窗柩,黄月英睁开眼,扶着还有些发昏的头。看到自己是躺在床上的,明明记得昨天在树下吃果子来着。
然后,然!后!醉!了!
黄月英脑子里只剩下了那几个大字,果子吃多了,然后醉的一塌糊涂。好像记得,见到了安墨。
黄月英脑袋又是轰的一声。昨天又把诸葛亮当成安墨了?不知道有没有说出什么不该说的?
头脑里逐渐浮现出一些零碎的片段。
[安墨,你不要走。]
[安墨,你是来带我离开的吗?]
[我想要玫瑰花!]
[安墨,我唱歌给你听好不好?]
[如果以后我的夫君待我不好,我一定休了他!]
[诶,安墨你怎么变帅了?你到底是谁???]
[……]
黄月英想着想着,就对着自己的脑袋拍了几巴掌,昨天都是干了些什么啊。
本来还抱着一线希望,或许是醉了之后记忆出现了混乱,看到的安墨都是幻觉。
可是看到那花瓶里插着的红艳艳的玫瑰花时,黄月英又缩回了被子里,当即决定,今天还是装死好了。
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黄月英知道,这样的脚步声,是特属于诸葛亮的。黄姑娘立马闭紧双眼,把头转到另一侧。继续装睡。
军师看了一眼还在闭着眼睛的人,嘴角勾了勾:“醒了就快点来把醒酒汤喝了,今天会舒服些。”
黄月英还在闭着眼睛,决定一睡到底,等军师走了再做打算。
诸葛亮把瓷碗放到桌上,对门外说道:“黄姑娘睡了这么久还没醒过来,怕是醉的有些厉害,明玉,我写一份药方,你去抓几副醒酒的汤药回来。”
闭着眼睛的黄月英再也装不下去了,还是没有把头转过来,小声说着:“我没事了,不用抓药,诸葛亮,你把醒酒汤放下先出去就好了。”
说话的时候,又把脸朝被子里缩了缩。
诸葛亮笑笑走出房间,纳闷到,这姑娘这是在害羞?
走出房间,遇到迎面寻来的士兵:“军师,主公有请。”
黄月英穿戴洗漱好了之后,端起桌上的汤,尝了一口,味道还好。对明玉说道:“明玉,你这是用什么做的汤,味道不错。”
明玉转过头笑道:“小娘,这不是我做的汤,这可是军师一早特意去厨房做的。说小娘喝了这个头就不会疼了。”
黄月英低头又喝几口汤,没想到军师还会这个。论计谋,诸葛亮天下无人能及。论医术,他也就比水镜先生略差几分。看相貌的话,黄月英更是没有见过有比诸葛亮更出色的人。
黄月英不知道除了身子有些羸弱,不懂武功外,军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当然,不懂武功,也只是黄月英的以为。
明玉看黄月英不停地喝着汤,又接着说道:“军师待小娘真好,昨夜小娘醉了,军师怕小娘夜里有什么意外,在这陪了您一个晚上,就是您睡着了也不曾离开。早上天刚亮,军师就去熬了这醒酒汤。听闻军师可是从未给别人下过厨呢。”
黄月英愣了愣,诸葛亮为了照顾她,一夜没睡?昨天她在树下睡着,也是诸葛亮把她带回来的吧。
好像还隐隐的记得,诸葛亮跟她说了些什么,具体内容却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明玉,昨天我有没有说什么奇怪的话?”
明玉摇摇头:“婢子不曾听到。”还记得军师早晨冷冷的吩咐“昨夜不论听到了什么,不准泄露半个字 。”
明玉察言观色的功夫练就的也是炉火纯青,她能感觉到如果她不小心说出去了什么,诸葛亮会杀了她。他还是那个冷面军师,所有的温柔,怕是都给了眼前的这位黄姑娘吧。
黄月英没有注意到明玉说话时暗下来的脸色,也就没有多想。那应该除了诸葛亮就没有人听到什么了,可是如果诸葛亮问起,又怎么向他解释安墨是谁呢。
所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诸葛亮对安墨只字未提,他不会让她为难。想说的,黄月英会自己告诉他,不会等到诸葛亮去问。安墨,就是那个一直住在你心里的人吗?
再见面时,一把羽扇塞到军师手里“闲来无事,又做了把扇子,送你了。”
诸葛亮摇了摇手里的羽扇:“投桃报李这种行为能出现在黄侍卫身上,还真是难得。”
本来还打算谦虚一下的黄月英硬生生的把原来嘴里的客套话话噎了回去,斜了诸葛亮一眼,说道:“我这是害怕跟你说话的人看到军师成天冷着一张脸,心里会不舒服,特意拿了扇子来给军师遮一遮,造福大众。”
诸葛亮继续把玩着手里的扇子:“那就谢过黄侍卫美意了。”
黄月英冷哼一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见到诸葛亮除了吵架拌嘴,就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了。
诸葛亮接着说道:“回去收拾行装。”
黄月英抬头瞧了瞧诸葛亮:“收拾东西干什么?”
诸葛亮已经转身离开,随着淡淡的兰芷气味,一句轻飘飘的话传入黄月英耳朵:“我要去襄阳巡视,你身为侍卫,自然要随行,午后出发。”
黄月英兴冲冲的回到房间,要到襄阳,这么说可以回家了。来到这里几年时光,黄月英早就已经把悉心照顾她的爹娘当成了家人。
可是军师为什么要到襄阳去?对于想不明白的问题,黄姑娘果断的给搁置了。只要能回家就好。
到襄阳的交通工具当然是骑马,而做到马上就不敢动的黄月英就和军师同乘了一匹马。
或许是自次要见到家人了,心情比较放松,黄姑娘坐在奔驰的马上,没有了和孙权一起时的紧张和害怕。
到襄阳后,已经日近黄昏,军师先带着黄月英回到黄府。看着自家大门,黄姑娘又是惊讶了一回,军师居然知道她住哪!
迈入门中,看着熟悉的摆设,黄月英鼻子酸酸的,漂泊几个月,终于回家了。
父亲和母亲迎出来,黄夫人已是泪流满面:“月月,你终于回来了,是母亲对不起你,让你受苦了。”
黄月英抱住黄夫人,只是几个月不见,温婉的娘亲苍老了些。
黄承晏注意到一旁的诸葛亮,有些人似乎是天生就会发光,到哪里,都是让人不能忽视的存在。
诸葛亮拱了拱手:“在下诸葛孔明。”黄承晏亦是不失礼数的回了礼,进门时只觉得月月身边的年轻人气度不凡,没想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此时关羽在襄阳守城,诸葛亮去了关羽处,没有留宿在黄府。
临走时,黄月英又一次拉住诸葛亮的衣袖:“孔明,你记得回来找我。”
诸葛亮转过头,惊讶中带着欣喜,答了声“好”。
孔明一走,或许就不会回来。黄月英知道,诸葛亮是有意送她回家。
那天晚上醉了之后说的话,黄月英也陆陆续续的想了起来,她记得自己说过想要回去,想要一份安稳的生活。她当然也记得,孔明的那句“纵然时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孔明以为她说回去是要回到黄府,便找了理由送她回来。可想到或许会再也见不到那个白衣出尘,总是欺负自己的人,黄月英并不开心。
既然清楚了自己的内心,她就不会做让自己日后后悔的事,这一次再次随着诸葛亮离开,黄月英心甘情愿。
听到黄月英的话的黄承晏明白了女儿的意思,走到房间坐下后,问道:“月月,你让诸葛先生回来找你,你这是又要离开吗?”
黄月英看到父亲母亲有些焦急的脸,有些艰难的点点头。“月月不想让自己日后后悔。”
黄夫人拉住黄月英的手:“月月,这世间出色的男儿那么多,你为什么偏偏喜欢了诸葛亮这最难把握的人。你知不知道世人皆传他无情无爱,算计太深。为娘是怕你日后受了委屈啊。”
“月英只愿遵从心中所想,不论日后怎样,也绝不后悔。是女儿不孝,不能长伴二老身侧。”
黄夫人擦干了眼泪:“如果想回家了,就回来。即便他是诸葛亮,如果让你受了委屈,父亲母亲也一定为月月讨回公道。”
正要吃晚饭的关羽看到突然出现的诸葛亮,笑着说道:“算准了我吃饭的时辰前来,诸葛军师果然神机妙算。”
诸葛亮随意坐下,轻飘飘的看了一眼关羽,关将军立马住了嘴。一月不见,军师眼神杀人的功力不减反增。
关将军停了停,继续不怕死的开口:“听闻军师收了位英姿飒爽的侍卫,今日怎么不见其人啊?”说着,还向诸葛亮的身后看了看。
诸葛亮瞥了瞥关羽:“不知道将军可曾听闻主公有意为你取一房夫人,碰巧我最近闲来无事,回去便向主公请了这差事,一定为关将军觅得一位绝色美人。”
关羽嘴角抽了抽,军师找来的[绝色]美人,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连连答到:“军师日理万机,这点小事就不劳军师费心了。只是,你带月英回到襄阳,你就不怕她留在这再不想离开了吗?”
诸葛亮在桌上闲闲的敲着手指:“我给不了她想要的安宁,我不想用谎言强迫她留在我身边,这次回来,算是逼着月英做出一个选择吧。”
关羽了然的笑道:“看军师的样子,我这月英妹妹已经是做好选择吧,你们什么时候离开?”
诸葛亮抿了一口关羽递来的茶:“让月月再和父母呆几天,下次回到这,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第二日,诸葛亮登门拜访,要带月英离开,他需要给黄承晏和黄夫人一个交代。
呆在自己房间的黄月英不知道阿爹阿娘和军师在说些什么,关起门来,还不让自己听到。
总之,出来后,父亲母亲便催着黄月英早些上路。说是怕军师一起留在这,怕误了刘皇叔的正事。
直到回去的路上,黄月英还是没有想明白他们几个人究竟谈了什么。转头问诸葛亮:“那天,你和我阿爹阿娘在说什么?”
诸葛亮笑了笑,在黄月英耳边说道:“在和岳父岳母说,请他们放心的把月月交给我。”
黄月英俏脸一红,对诸葛亮嚷道:“说谁是你岳父岳母呢!”
军师继续发挥了脸皮的优势:“也对,现在还不是,那月月是在急着成亲吗?我知道了,回去就马上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