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1 / 1)
这晚,姬诵命侍从在书房外候着,独自一人在屋里审批奏章,看着看着又不由自主地发起了呆。他心想道,这下子和东海总算能够冰释前嫌了,心中那块大石也终于能够放下了。想想,自己虽说是这大周王朝的最大掌权者,可从即位到如今也未能替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自己就像是艘载满货物的庞大轮艇,若不是有身经百战,经验老道的叔父扶持着、指引着,恐怕这艘轮艇也会因为负重太多,抵不过惊涛骇浪,而最终沉没在汪洋大海里。
无奈最近几日,让人头疼的事情又是一波接着一波。西岐城内谣言四起。不知是何人所造之谣,说周公功高盖主,成王空有王位却有名无实权。周公居心叵测,试图强权掳政,某朝篡位。这个谣言闹得整个西岐沸沸扬扬,朝中大臣也都议论纷纷,对此他们有的赞同此说法,有的则是模棱两可。而周公却也对此事不以为然,作清者自清之态。
正当姬诵想得入神之际,一小厮推门而进。中规中矩地道:“陛下,邶国候,鄘国候求见。”
“真是越怕的越来,这事竟然已经传到了这二位叔候那里了。”姬诵心想着,随即应允一声,那小厮便恭敬地退至门外。
在殿外等候着的二人,就是邶国候(姬处)和鄘国候(姬度),“三监”的另外两位诸侯,史称霍叔与蔡叔。他二人立于石阶之上,也已年到中旬,穿着与周公一样考究,大同小异。举止投足间散发着只属于皇族才有的尊贵。
“唉呀!邶国候,这样做恐怕还是不妥吧!?”蔡叔忧心忡忡的,都被霍叔强行拉到姬诵书房外头了还想打退堂鼓。
霍叔见他说完便想转身走人,急忙拽住他的手肘说道:“诶!鄘国候啊!咱们那天不是都说好了么?怎么?你还想临时变卦不成?!”
“这……”蔡叔被他这么一说,是进退两难,只能处在了原地。
原来,掀起这场谣言的幕后操纵者居然是卫国候(管叔)!他三栋邶国候(霍叔)并命人在大周境内散播谣言,其目的无非就是想除掉周公,然后再逼成王退位,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地拥得王位。而早在前日,鄘国候(蔡叔)就接到了霍叔的密函。密函上说,只要蔡叔愿意与他们联手推倒周公,那么事成之后一定会为他扩大封地领域,封为国公!如此诱人的条件蔡叔自然想都不用想立马就答应了!
那传话的小厮此时也已经走近他们了,他俯身道:“二位侯爷,陛下有请。”
“走吧,走吧!”霍叔催促道。事到如今,蔡叔也只好硬着头皮坏人做到底,跟了进去。
——“老臣参见陛下!”他二人一同行礼。姬诵正拿着竹简,仔细地审阅上面的文字,用眼角余光一撇,见霍叔蔡叔二人来到,漫不经心道:“这么晚了,邶国候,鄘国候觐见,所为何事?”他这是明知故问,对于他二人的来意,自是很清楚的了。
“启禀陛下,老臣与鄘国候二人,是为了近日的谣言之事!”霍叔开门见山应道,“大家都在议论,这周公虽是受武王之托,辅佐陛下您治理朝政,可周公之为实在威胁到陛下的地位和声誉,这对陛下不利啊!”说完,他用手肘碰了碰蔡叔,示意他再补充几句。无奈,蔡叔只得开口道:“陛下,谣言已经传的绘声绘色,再这样下去,恐怕难以堵住天下万民那悠悠之口哇!”
听到这里,姬诵面露不悦,骤然将手中早已看得心不在焉的竹简放在桌上。迂过桌子,走到了前面。他一声蔑笑,之后道:“二位所言,孤王甚是了解,那二位有何高见么?”
“回陛下,以老臣之见,定该即刻撤去周公摄政之权,让他回到他自己的封地,由陛下独自亲政!”霍叔道。
蔡叔也在旁边打起了边鼓,道:“邶国候所言极是,这样既能够断人闲话,又能保陛下江山永固,实乃两全其美!”
周公的为人和胸襟,姬诵自是十分了解,哪是霍叔和蔡叔这套冠冕堂皇片面说辞所能诋毁的。但是公然拒绝,又稍显不妥,孰轻孰重。他思量了片刻,道:“邶国候,鄘国候所言,孤王谨记,自当掂量,三思之后再做定夺。”
“陛下……”霍叔欲言,却被姬诵用逐客令堵下了,他道:“时候不早了,二位也尽快回去休息吧!”说着,姬诵便扬手,命小厮送客。
他二人对视,良久之后,霍叔向蔡叔使了使眼色,只好道:“那老臣告退了……。”
待到他二人走后,姬诵又独自陷入深思…人生总有许许多多的无奈,而身为一国之君的姬诵,他的无奈,更是比寻常热要多个千倍,万倍!有时候多想,如果自己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那该有多好,那样,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做些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