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不灭(1 / 1)
一个月之后……
上凌烟寺的山路崎岖,虽然不远,却也不近。
马车自然是上不了山的,王佑衍抱着菡玉越发轻的身子,换乘了轿子,一路由雇的几个轿夫稳稳当当地抬上了凌烟寺。
菡玉,你要好好活下去,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没有了你,我便只是一具驱壳,毫无意义。
已是暮色将晚,王佑衍下轿,亲自叩响了凌烟寺朱红的大门。
一个小沙弥探出头来。
“阿弥陀佛,小师傅,劳烦我能见见你们的师傅吗?”
小沙弥看着王佑衍眨了眨眼,还了礼,“阿弥陀佛,师傅正在打坐,施主先进来吧。”
小沙弥帮王佑衍一行人开了门,早在一个月前,师傅就告诉过他会有一个男子带着一位姑娘来拜访,想来就是眼前的这位了。
“施主请随我来。”小沙弥在前面带路,到了一处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厢房方停下,“请施主就暂居于此。”
“阿弥陀佛,多谢小师傅。”
“阿弥陀佛。”
亥时将近,有人在外头敲了敲厢房的门,王佑衍打开了门,眼前的人分明是那样熟识,却早已是无处惹尘埃那般绝世脱俗的模样。
“陆之贤?”
“阿弥陀佛,贫僧法号慧昙。”陆之贤右手持念珠,双目微闭,道。
“阿弥陀佛,失礼失礼,敢问慧昙法师,凌烟寺主持方丈是否在经堂打坐?”王佑衍虽然心里不解,却也只见陆之贤一派淡然,不敢多问。
“阿弥陀佛,方丈去时已圆寂。”
王佑衍心下一沉,现在,是否唯一的希望都没有了呢。不会的,一定还有别的办法,“内子病重,小王欲求方丈指点一二。”
“请施主随贫僧来。”
王佑衍叮嘱雪茹好生看顾这菡玉,随了慧昙而去。
大殿里空荡荡的,绕到了后堂,王佑衍远远地瞧见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在打坐,神态专注,全无杂念。
“来了。”
王佑衍上前施礼,“小王见过方丈。”
“慧昙,你我也许久不着凡事,如今,也算是应了佛家之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就请王爷对菩萨许下心愿,菩萨在天青眼,定能知晓。”说着,慧虚起身,看着王佑衍跪了下去。
“世间之人总逃不过‘痴情’二字,免不了‘缘起缘灭’。”
王佑衍拜了三拜,每一拜都虔诚至真。
待王佑衍拜完起身,慧昙双手捧一经卷到王佑衍面前。
“世间最好的灵丹妙药,莫过于自己的心。”说罢,慧虚和慧昙一道走出了大殿,转身再不见踪迹。
王佑衍借着烛光,缓缓展开了经卷。
每日取清凉泉泉水以至真之人血为引,以新鲜碧莲叶为杯,服六十四日,方可见效。
王佑衍当即寻得寺里的沙弥,问知清凉泉便在这凌烟寺背后,泉水极为甘甜,但去往清凉泉的山路不易,需要费些精神。
王佑衍知道,无论怎样,这一切,都是自己该做的。若是菡玉已经为自己付尽寿数,自己也要还她。
此时正值初冬,四处并无碧莲叶,经慧昙指点,王佑衍知晓云雾山中四季常温的清莲湖,寻得碧莲叶。
清凉泉水易寻,远远便听到泉水叮咚的声音。可真要寻到泉口,荆棘还是划破了王佑衍的袍子。
碧莲叶亭亭玉立于清莲湖中,湖水清澈见底,可越是清的湖,越不能知晓到底有多深。
不知为何,这清莲湖中的石子极尖,只稍一个不慎,双脚就会被石子割破。王佑衍忍住脚心的疼痛,一步步走到湖中,此时水已及腰。湖底,血色顺着湖水流淌,一点点红色晕开。
最后是王佑衍的血,这并不难,一刀一刀,血便顺着王佑衍的手滴入了清凉泉水中。
如此日复一日,荆棘反倒越长越茂盛,清莲湖也越来越深,到了六十这日,已及王佑衍的肩,王佑衍手上早已生出触目惊心的伤疤,每每结了痂又被王佑衍毫不留情地划开,王佑衍的左手已近无力。
“菡玉,你瞧谁来了。”这日,王佑衍打了帘子,语调轻快了许多。
菡玉日日和那泉水,也不知是怎样的神奇,竟渐渐不那么嗜睡了,偶尔也会起来做做针黹,再不就是透过窗子,看着窗外蓝天和山上佳木葱茏。
菡玉正痴痴地瞧着窗外,一回头,已见宁氏和两个哥儿站在自己床前。菡玉心情有些沉痛,有些高兴。
“娘。”菡玉靠进了宁氏怀里。
“娘亲,娘亲,抱抱,抱抱。”是晟哥儿的声音,菡玉连忙拭去眼角的泪,抱起了小小的晟哥儿。
“晟哥儿想娘亲了吗?”
“想,想!”王逸晟还小,只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娘,你不在,晟哥儿天天吵着要见你,爷爷和外婆哄了都不管用。”王逸陵道。
“那陵哥儿呢,陵哥儿想娘亲了吗?”
“当然想!”说着,王逸陵调皮地扑进了菡玉怀里。
“娘怎么来了?”
“这两个小家伙真不能让人安生,天天吵着要见你,我又不放心你在这儿,所以过来瞧瞧。”
“宣州路途遥远,我好着呢,娘不必担心。”
“我瞧着你面色红了许多,想必是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