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填报志愿(1 / 1)
晚上回家,施思妈接过施思的包。
看一眼施思,想问还是笑着说了句:“吃饭没?”
施思看着妈妈,妈妈的鬓角已经有几根白发了,背都有点弯了,浑身上下瘦得干巴巴的,妈妈才四十岁。
看着妈妈小心翼翼地问自己,施思眼泪一下子流下来,一把抱住妈妈痛哭起来。
施思妈一愣转而明白了,也伸手紧紧抱住施思。
“妈妈,对不起,对不起。”施思妈眼泪涌出来,无言地哭泣。
李青瑶也回了趟家,跟父母说请他们放心,应该可以考到好的学校。
最后两个月的恍惚最终还是影响了李青瑶的成绩,李青瑶很清楚,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李青瑶知道一般的重点大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青瑶爸妈很开心,立马要杀只鸡好好给李青瑶补补身体,李青瑶说不用,明天就要回学校估分数,填志愿了。
李青瑶试探地问了下父母:“你们希望我考到哪里?”
青瑶爸妈茫然地说:“不知道啊,你想考哪就考哪,只要能考得上,都好,都好!”
李青瑶知道,父母因为不懂只能全权放手让她自己拿主意,可是心里还是有点莫名的情绪,不知道是失落还是什么?
第二天回到学校,差不多都到了,施思没来。
李青瑶在座位上有点坐立不安,问了下跟她住得近的朱奕,朱奕也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施思跑到学校的小卖部打电话。
施思妈妈接的电话:“施思不肯去估分,不想填志愿,她说直接复读。”施思妈叹气。
李青瑶沉默了半响,问施思妈:“您的意思呢?”
“我也不知道,我怕再刺激她。”施思妈有点哽咽。
李青瑶放下电话,想了下,跑回教室,拉住朱奕。
“要不要跟我去施思家?”朱奕眼睛眨眨点点头。
走前还跟老柴打了声招呼,老柴甩甩手,“去吧,去吧。”
施思家住六楼,两个人气喘吁吁地跑上去,开门的是施思妈妈,眼眶红红肿肿的,好像刚刚哭过。
施思在卧室,背靠着门坐在书桌前。
两个人走进去,施思也没回头,李青瑶挨着床边坐下,朱奕偷偷盯着施思看,也不敢过去撞火山。
沉默了好半响,李青瑶手轻轻地搭在施思肩上,“施思——”
“我不想去估分,没有意义,我大概也能猜到我能考多少分,上不了我想要的大学,我宁可不要。”施思慢慢地转过头来,眼睛也是红红肿肿的。
“我要复读,我想给我一年时间,我能考上。”
“我相信你。”朱奕连连点头,仿佛这样可以给施思更多的鼓励。
施思微微一笑,“谢谢你,朱奕。”
“跟你妈妈谈好了吗?”李青瑶问。
施思摇摇头,说:“我妈可能还抱有幻想,我会跟她好好谈,相信我。”
李青瑶点点头,“要我们帮你一起说吗?”
朱奕跟着点头:“对,对,我们都在可能好说一点。”
施思摇摇头:“不用,我总要学着一个人面对,我妈其实心很软,以前我老跟她对着干,嫌她烦,嫌她啰嗦,现在想想,其实如果不是妈逼我,可能最后几个月我都不会认真学,也不会想复读,可能就是随便找个学校得过且过了。”
施思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朱奕有点不自在:“你是在说我是吧?”
施思一笑:“朱奕,其实我很羡慕你,我们不一样,你还有个好爸爸,能过得安逸点干嘛不呢?”
朱奕眼睛瞪着,气呼呼地大叫:“我也要靠自己。”
估分的结果很快出来了,每个人在登记表上写了一个分数,李青瑶看看,大家写得都很保守,估计出来的分数会更高。
李青瑶如实地写上自己的估分。
朱奕睁大眼睛,“李青瑶,你好高。”
李青瑶笑笑:“我的没有水分。应该有很多比我高,我考得并不理想。”
朱奕愤愤不平:“能考这么好,干嘛填这么低,虚伪!”
“马明伟,你又装,是不是?”朱奕逮住明显报低了的马明伟。
马明伟连连求饶:“低调,低调,等分数出来。”
薛晴呵呵直笑。
周霍漫不经心地在表上填上自己的分数,“反正是估的,高一点低一点,我说这不是很正常吗?”老柴的语气又出来了。
施思妈这一天都过得很煎熬,施思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也不肯去学校。
虽然知道施思的想法,施思妈还是忍不住抱一丝丝希望,又不敢去催她,在家里坐立不安。
施思看着她妈:“妈,我让你失望了。”
施思妈又忍不住哭起来。
施思很少说软话,从来都是跟她妈扯着嗓子吵架,这一句话直中施思妈命门。
施思也很难过,觉得对妈妈太愧疚了。
“妈妈,我不是赌气不去估分,实在是没必要,我有好多题没有做出来,分数不用估也知道。”
施思妈愕然,彻底崩溃,大哭起来。
施思静静地等着,妈妈也要宣泄自己的情绪,宣泄吧,宣泄过后就好了……
等到妈妈好不容易平静下来,施思握住妈妈的手。
“妈妈,请你相信我,再给我一年时间,我一定能考上。您能再相信我一次吗?”
施思妈看着施思,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施思,这个孩子让她操碎了心,她不知道施思有没有真正地懂事起来,她不知道再一年的坚持会是什么结果。
施思从妈妈的眼神里看到了犹豫、纠结和不知所措,她知道,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乖孩子,怎么可以让妈妈信任她呢?
“妈妈,我一直都很任性,其实我知道您很辛苦,我心里、心里一直觉得很内疚,还老跟您吵架,其实,妈妈,您是我的好妈妈,我爱您。”
施思妈抱住施思,“施思,你真的懂事了。”母女两个哭得更凶了。
施思最终说服了妈妈,这几天闭门不出。
学校里已经如火如荼开始填报志愿了。
李青瑶看着招生指南上的一个个学校,前所未有的茫然。
听着同学们讨论专业、学校、特色,其实他们说的也都是皮毛,都是家长或者家里的亲戚、过来人给他们临时灌输的,可李青瑶还是觉得她好脱节,连皮毛都不懂!
这个时候县城孩子的优势明显显示出来,他们有更丰富的信息渠道,很多功课家长已经做好了,根据孩子的估分已经做出了初步的选择,哪几个学校,哪几个专业,最后再把把关也就定了。
李青瑶完全摸不着北,给姐姐打了电话,姐姐也不太懂,不过建议她选南方沿海的城市,李青瑶看了一下,南方的学校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省城的学校她直接全部忽略了,不知道为什么,她不想留在省城,她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这么大,她还从来没有出过市,没见过山,没看过海,因为她们的市基本是一个大平原,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庄稼,李青瑶想走出去看看。
马明伟报了省城最好的理工大学,学校是他父母挑的,专业也是他父母挑的,生物。父母觉得21世纪生物专业非常有前途。
马明伟其实想选计算机,他跟周霍偷偷去外面的网吧玩过几回,这个时候的网吧在小县城绝对是新生事物,他很好奇,也很崇拜,可是他不敢跟父母说,父母肯定会追问,怎么知道网吧的,他不死翘翘了?马明伟犹豫了又犹豫,终于没有勇气跟父母提。
吴以远估的分一般,不过胆量不是一般的大,他要报清华,大家吓了一跳。
周霍摸摸他脑袋,“你没发烧吧?”
吴以远一直中不溜的成绩,跟清华的距离实在太远好吗。
吴以远皱皱眉,“去、去、去,老子没烧。我、我就要考、考清华。”
周霍摇摇头:“我咋不知道你啥时候有的这鸿鹄之志呢?在下佩服、佩服!”
几个人哈哈大笑,马明伟笑道:“吴以远,你考试排名从来没超过过我,我连想都没想过清华,你也敢报?”
吴以远脸憋得通红,想说话反驳,无赖结巴,憋了半天干脆不说话。
说实话,全校也就5个人报清华北大,都在另外两个重点班,本班最高的也就报的复旦和上海交大,大家不知道吴以远是疯了还是魔了。
他爸已经追到学校来了,跟老柴商量怎么才能让他这个宝贝儿子正常。
老柴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这个分数,人家清华要你吗?”
吴以远看着老柴的气势,一下子弱下去了,“我、我想上清华。”
“你想上,得人家清华想要才行啊?”老柴冷哼两句。
“不行,志愿必须得改,马上改。”老柴直接下达命令。
吴以远爸爸附议:“就是,就是,老师有经验,咱不能乱来。”
吴以远捶捶脑袋,瞪他老子一眼,“我要学建筑。”
吴以远爸爸连连作揖:“祖宗,你是我祖宗,只要不报清华咋都行。”
最终,吴以远报了沿海的一所大学的建筑专业,已经是超出他平时成绩一大截,大家都不看好,觉得吴以远报得高了,想要考中基本跟中彩票难度一样大。
周霍估分也是随便估的,报志愿也想随意。后来想想还是问问老柴的意见,老柴建议他拼拼二本。
照他的本意,他想学哲学,他觉得人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他想继续探索。
老柴直接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你知道学哲学的最后都干嘛去了吗?”
“干嘛?”周霍掉老柴陷阱里去了。
“两个选择,第一是疯了,第二是在‘疯’的道路上前进。”
周霍被打击得直接歇菜。
老柴建议了省城的一所二本学校,建议了他两个专业,他还没从打击中恢复,觉得学不了哲学,学什么对他都一样。于是大手一挥,勾了一个经济专业。
江婷怡如预期一样,报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这个专业应该说竞争很激烈,而且最后还加试了英语听力,对绝大多数英语听盲和语盲的同学来说,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就像神一样的存在,男生对女神的倾慕更胜往昔,女生对女神已经彻底无语,原因无他,对手太强,完全不在一个级别,羡慕嫉妒恨也不需要了。
博士在北京的几所学校中艰难抉择,他的成绩虽好,但要去北京,最好的肯定够不着,差一点的他又看不上,他好纠结。如果放弃北京,他可以选择很好的211大学,很好的专业,比北京能选的学校都要好,可是真的要放弃吗?
博士的眉头拧得能搓麻花了。刘杰看不过去,暗示博士可以去问问女神,没想到博士一语惊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跟她无关,我不能把这个决定的负担留给她。”大家不禁肃然起敬,对博士的看法有了全新的改观,有木有?
刘杰考得一般,只能在二本的学校里选择较好的,他蛮懊恼的,终究没有做成施思眼中学习好的男生,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不免有点垂头丧气。最后报了一所邻省的二本学校。
薛晴妈妈是银行的,建议薛晴志愿要么医学院、要么会计金融,薛晴跟爸爸妈妈像朋友,什么话都谈,也非常相信父母的判断,最后报了本省的医科大学,她的分数有点悬,只能放弃热门的外科专业,选择了病理学专业。
朱奕不许大家看她的志愿,她这几天心情不太好,以往考得再差她都笑嘻嘻的照吃照玩照睡,这几天填志愿没少遭她妈埋怨,所以火气特别大,大家也不不去触霉头。
李青瑶在最后一刻选择了比较有把握的西部一所重点大学,不仅因为有十足的把握,还因为那里有山有水,还有她喜欢吃的辣椒。
大家都抗议她,离得太远了。
李青瑶笑着说:“这样大家可以多跑几个地方不是挺好?”
其实后来她知道省城根据地的热闹时,她就后悔了。
而且,若干年后,她才发现,填报志愿,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走向,也就是说,在懵懵懂懂中,大家就决定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