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拉合尔堡(1 / 1)
周五很快便到了。噢对了,之前Hamza和顾元秋在facebook上商量过,说拉合尔古堡的夜景很好看,于是便决定周五下午便带她们去。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是“巴基斯坦的心灵”,而拉合尔堡则是这颗心的律动所在。一座拉合尔堡,见证了这片土地从加兹纳维王朝到莫卧儿王朝再到当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顾元秋一下三轮车,便被眼前高高的城墙所吸引。虽然她来自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可似乎到目前为止自己也并没有在中国见到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城墙。城墙约有三四层楼那么高,顶端还有一排排整齐的缺口,想来是古时用作观察城墙外情形和防御之用。Hamza和Jamal带着她们三个穿过一个小小的铁门。
铁门虽小,但内外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门外的巴国天气炎热,行走在路边便有一波又一波热浪迎面袭来,房屋店铺鳞次栉比,层层叠叠,放眼望去看不见一片绿色。而门内则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公园,白色凉亭点缀其间,不远处更有一座比城墙还高上一半的白色城堡入口庄严肃穆而又高贵静谧地矗立在这座公园的中轴线上。入口处的城门和顾元秋印象中的伊斯兰建筑很类似,其上部是明显的圆拱尖顶式。城门上的两边各有一个哨岗,中间则是巴基斯坦国旗随风飘扬。
如此美景在前,顾元秋她们三个当然是很兴奋地四处拍照。一行人走走停停才终于走到古堡的售票处。而门口的挂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本地人20卢比,外国人200卢比。身为外国人的顾元秋她们只好无奈地掏了钱。其实本来Hamza又要准备为她们付钱的,可是这次顾元秋说什么也不同意了。
从入口处进去后,一行人又走过了长长的甬道,来到了另一片花园。这片花园地势极高,大概便是见在刚才看到的城墙之上。花园四周视野开阔,顾元秋甚至能看到远处一块一块星罗棋布的房屋顶。
其实Hamza他们也是第一次来这拉合尔古堡。因为他和Jamal都不是本地人,而只是在拉合尔读大学而已,因此对拉合尔堡也只是听说过。正好此时有个导游上前来推销自己,还专门强调了自己能用英语介绍。Hamza想着有个导游能给顾元秋她们好好介绍一下拉合尔堡应该很不错,便答应了。
导游刚开始为她们讲解的时候顾元秋还以为这是个好心的当地人,直到他一直带着她们按路线走的时候,顾元秋才反应过来这原来是个导游。
拉合尔堡非常大,一路所见有许多宫殿,花园,碉堡和枪眼,甚至还有几个方形的露天浴池。城堡的正中是被称为“四十柱厅”的一座主殿,四十柱厅外有一个大理石朝觐台,朝觐台前后分别是一个广场和一个设于水池中间的舞台。导游说当皇帝面向广场而坐时,便可检阅下面的军队操演,也可接见跪拜的臣民,而皇帝面朝舞台时,则可欣赏水池中歌姬舞娘的表演。
不过这些都是遗址了。这里好像整个被搬空了,只留下了搬不走的建筑。顾元秋也只能从这些断壁残垣中暗暗想象着那遥远的莫卧儿王朝和有关于它的传奇故事。在所有的故事里,大概最有名的便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与其皇后蒙泰姬玛哈尔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了吧:痴情的皇帝掏空了国库,为自己早逝的爱人修建了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墓。在很多人眼中,泰姬陵便是一颗印度的珍珠,代表了印度所有的美丽。
而在距离印度不远处的巴基斯坦,在这拉合尔堡里,也有着这段爱情故事的另一颗珍珠——镜宫。镜宫这中文名字还是后来顾元秋自己百度出来的。虽然只有一个“镜”字,但以足以令人想象那座宫殿的美丽。
其实,进入镜宫是要另外收费的。本来顾元秋觉得没这个必要,但Hamza坚持认为值得一看,甚至又主动为大家买了门票。顾元秋也不好意思再拒绝。
真正身处其境的时候,顾元秋才觉得这额外的门票钱一点都不吃亏。因为镜宫之美实在物有所值。
“镜宫整个的穹顶镶嵌满了90万片各种颜色的玻璃镜片,这四面的墙壁上也镶着珍贵宝石。”
此时正值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霞光透过空落落的窗户照映在镜宫珠光闪烁的墙壁上。
导游拿出了手机打开闪光灯:“只要在大殿的中央点上一根蜡烛……”
明亮的闪光灯顿时照亮了穹顶。头顶的星光随着手机的移动而轻盈流淌,如同一条银河在夜空闪烁。顾元秋抬起头,痴痴地看着这片银河,她甚至仿佛听见了星河闪烁着流动窸窣声。
“沙贾汗为泰姬建了这座镜宫,只因为泰姬希望自己躺在床上一睁眼便能看见满天繁星。”
顾元秋的侧脸被夕阳的余晖染上了温暖的阳光的颜色,而她的明亮的双眼又正好倒映出那片穹顶的星河。Hamza低下头,痴痴地看着这个女子,他甚至仿佛听见有一个声音从自己内心深处传来:
“你的眼里便是最璀璨的夜空。”
后来从拉合尔古堡出来的时候,顾元秋看到Hamza的嘴唇有些干裂,顿时觉得很内疚。因为那个导游的口音实在太重,顾元秋她们根本听不懂。后来Hamza索性做了翻译,一直在为她们做讲解。这里天气这么炎热,Hamza又几乎一天没喝水,还一直在说话,想必此时已经很渴了。
但现在时间还不到餐厅开始营业的时间,所以Hamza决定带她们去拉合尔古堡旁边的巴德夏希清真寺。这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可同时容纳十万人做礼拜。
顾元秋她们在门口过了安检,又脱了鞋,走进去之后觉得确实很大,简直就是一个大广场。顾元秋还看到入口处的两边都有水池,现在正有几个人坐在水池边洗手。Hamza他们进来之后也是先到水池边洗干净了手。正好做礼拜的时间快要到了,Hamza他们赶紧跑过去准备开始做礼拜。
此时天空中已不见太阳,但脚下的水泥方砖还残余着烈日炙烤过的温度,顾元秋踩上去的时候觉得脚心还是有些微微发烫。后来她看到一边有一条地毯直通向礼拜殿,便赶紧跑到地毯上走过去。路过喷泉池的时候,有一家四口正坐在池边的白砖上休息,其中的小女孩好奇地看着顾元秋,顾元秋也回了她一个微笑。小女孩看到她的微笑,微微低下头靠向母亲,有些害羞的一笑。
顾元秋走到礼拜殿前的时候,殿前已经站好了几排人了,看样子都是准备着做礼拜的。
没过一会,唤礼声便从清真寺四角上的宣礼塔传来,一声接着一声,似是呢喃,似是歌唱,声音有些沧桑而又有力,仿佛是从遥远的古代传来,感觉就像是书中的智者穿越了时空,从历史长河中,带着那些遥远的故事,带着那些先人们的智慧,还有他对后辈最殷切的祝福与期望,缓步走来。
声音久久回荡在整个礼拜殿前的广场。而顾元秋也沉浸在这样神秘的宗教氛围中,一时间觉得有些恍惚。她睁眼,看到礼拜殿前的人们随着宣礼声跪下,双手放在身侧然后全身伏下,那样的虔诚。这是顾元秋第一次看到穆斯林做礼拜,也算是她第一次亲眼所见如此正式而肃穆的宗教仪式,心里觉得很是震撼。
当然,那个时候她并不知道什么是唤礼声,后来问了Hamza才明白,穆斯林在一天里要做五次礼拜,每次在礼拜开始前,宣礼员会在清真寺的宣礼塔上用阿拉伯文诵念宣礼词,提醒穆斯林进行礼拜。而宣礼员的诵念之声,便是顾元秋在巴德夏希清真寺里听到的这个唤礼声,当地人称“阿赞”。后来顾元秋确实常常听到唤礼声回荡在整个城市。
礼拜结束后,刚才顾元秋在喷泉池边看到的那一家人还过来请顾元秋她们合影一张。那家人中的父亲问她们是否是中国人,她们说是。那位父亲便很开心地与她们握了握手,说:“中国人好啊。中国是我们巴基斯坦永远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