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1 章(1 / 1)
顾太太在家在厨房忙午饭。顾老太太在院里不停的踱步,不时抬眼看院门。今天是两个孙女大考成绩出来的日子。上个月她俩顺利的拿到高中毕业证。她俩双双报考复旦大字中文系。她老人家原意是让她们上师范类,那是免学费,生活还有补助,这多好啊。复旦大字每年月费要一百元,还不包食宿,贵了。
曼璐曼桢边上学边抄书,每个月还挣三四十元。她现在也没有在糊纸盒,而是学了曼璐教给她的络子。她跟儿媳在家有空就打络子。打好的络子给孙子在周日卖报时一同兜售。就这络子有近六十元的进项,再加上孙子每天卖报二十多元,家中每月进项都上百元,高的时候,还有一百五十多元。家中进项增加,四个孩子功课好,她每日都是乐滋滋的。
正是家中进项高了,她才没有反对她们报考复旦大字。这半年,也不是事事如意。邻里间的闲言闲语,不说伟民杰民,她都想上前干上一架。平日里他们顾家已是尽量低调。四个孩子穿的都是旧衣,每日采买也很一般,就怕被人盯上。现在别的地方在打仗,看着每日上海都涌入不少难民,老太太每日都看紧着四个孩子。感觉到纸币在贬值,听从两个孙女的意见把现钱大多换成金块银元。
听到响动声,顾老太太立马上前是开门。两张黝黑笑脸,好,中了。但她还是忍不住:“都中了?”
“都中了!” 曼璐曼桢齐齐朗声回道。曼璐把门关上,同曼桢一起扶着老太太进屋。
“中了吗?”顾太太听到曼桢的说话声,从厨房跑出来,双手不安的抓住围裙,双眼睁圆的对看厅中三人问道。
“妈,我和姐都考上复旦中文系!”曼桢上进抱住顾太太欢快的嚷道。
“都考上了!”顾老太太嚷道。
“太好了,我要快告诉你们的父亲!”顾太太双眼泛红。
四人立马行动起来,曼桢跟顾太太跑进顾房搬祭食一只鸡,一条块肉,一条鱼,一盘苹果,和一瓶白酒。曼璐跟顾老太太拿香和蜡烛,点燃在顾父的遗像前。
刚把东西都摆上,在外就传来伟民与杰民的喊声。他们一跑进厅堂,就知道都考上了。曼璐曼桢帮他们把背包卸下,他们今天上工去了。
顾家祭完顾父,一家六口团团围坐在餐桌上,看曼璐曼桢的入学通知书。顾太太看完通知书便退出餐桌,进厨房备午饭。
伟民道:“大姐二姐姐,我也考复旦!”
“我也考复旦!”杰民跟上。
顾老太太道“好!好!都上复旦!”看看他俩又开口:“那你们得努力啊,你大姐二姐姐,各科都是拿优的!”
“奶奶,我跟哥现在也都是拿优,15分呢!”杰民嚷道。
“还是大姐跟二姐厉害,我们的文科是二姐教的,理科是大姐教的。”伟民说完摸摸头。曼璐只是写了归纳总结及一些小窍门给伟民与杰民而已。
“那是你们本来就聪明,又勤奋。我跟大姐只是指点你们,你们不努力,那也没用。”曼桢接口。
“我们顾家的孩子既聪明又勤奋。伟民杰民,以后你大姐二姐不在家要住校了,你们功课可不能退步了!”
“奶奶,我跟哥定能年年给你拿优!”杰民拍拍胸部嚷道。现在他们俩已明白读书能改变命运。他们学了英语,每月才出工四五天,挣的却比顾太太给人帮佣一个月的工钱高二三倍,更是顾老太太糊纸糊的十几二十倍。他们只有更努力,才能天天餐餐吃肉,过上好日子!
“奶奶,今天真是好日子。大姐二姐考上大学,我们今天又遇到大户。把我们的络子都买了!”杰民边补充边把自己的小挎包解下来交给顾老太太。
“那大户是要回国的洋人,他们说回去就不回来了,看中我们的络子,不但不讲价,还给了十块赏钱。”伟民边说边掏出暗袋,把它双手递给顾老太太。
“那今天挣了多少?”曼桢笑问。
“上有一百三十五块了” 杰民抢答。
“有那么多?”曼桢惊道。他们在说,另三人在点钱。
“我们都要收包回来了,那大户才来选络子,看来看去,就把我们的络子都要了。”
“那小姐应不大吧?”曼璐开口道。
“大姐你真聪明,那洋人小姐跟我差不多大,比我矮一点点。”杰民比比自己。而后又问:“大姐怎么猜的?”
曼桢笑答“能赏你们十块,还看来看去的选,那年纪定然不大且是位小姐,先生是不会这么费事的。”曼璐点头。
“一百三十八块六角七分”顾老太太点完了,一脸喜色的报数。去掉线钱,净挣一百二十块多呢。
曼桢看大家都是一脸喜色,嘴角都咧得开开的。她想了想还是出口道:“伟民杰民,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去卖报和络子了。今天你们做成这单,肯定有很多人看到了。我跟大姐交待过,络子每次就带上十五个,绝不能多带。今天你们做错了。”
“二姐,为什么?我们就觉得今天是好日子,才”杰民立马急红了眼。顾老太太一听曼桢所言,脸色由红润转白。曼璐给你抚胸口,让她放松下来。
“我们错了,我们听大姐和二姐的。”伟民见两位姐姐和奶奶的脸色,又想起在场人员中不少人露出贪婪的神色,不由得后怕。扯住杰民沉声道。
顾老太太缓过气,道:“知道错了,还要知道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不然真要出事了,我跟你妈你姐怎么办?”
“奶奶,我们一定听你的话。我跟杰民上楼,我跟他说说。”伟民说完就拉杰民上楼。曼璐本来是打算下次伟民与杰民去上工时,自己当一次坏人,抢劫他们,再把他们揍一顿时,让他们自己有防人之心。现在暂时缓缓,但还是让他们受些教训。
见伟民与杰民上楼去了,曼桢跟曼璐对视,曼璐对她点头。而后柔声道“奶,别担心了。我扶你去床上休息一会”。奶奶借着曼璐力起身,两人缓缓的走向顾老太太的房间。
进房坐好,顾老太太拉过曼璐的手,让她也过到身边。而后问道:“你跟曼桢是不是又做什么事先斩后凑的事了?”
“我跟曼桢给伟民与杰民寻了法租界的教会学校,今年九月入学。伟民上初三,杰民上四年级。他们的学校是每人每年四十元。我还在租界租了栋两层的小楼,签了一年的合同。”
“什么?”顾老太太惊叫,要不是在曼璐扶着,她定然站起身。伟民与杰民要上教会学样,顾老太太所不吃惊,因为两个孙子都学了一年的教会学校的功课。还有平时顾家两姐妹也常说教会学校的多项优点。但在那里租房,那是相当于晴天霹雳。
“奶奶,别急,听我说完。月租金一百元,租金年付。我们先付了一年的房租,租金钱是由我跟曼桢稿费支付的。稿费还有一千七百元。那栋小楼在法租界福熙路的四明新村。那里什么家具都有。我们只要带衣物和书进去就成。”实际上,她们在写的是上一本的姐妹萹,有了上一本的热销,这一本收到了六千的稿费。
“我知道那里好,但那里那是我们能住得起的?不说没有银子,就算有银子也不能这样花啊。”
“奶啊,要是世道好些,我也不会在租界租房。你想想,我们的房子都有毛贼进来二次了。我跟曼桢要住校,就留下你和妈妈还有伟民杰民,你让我们怎么放心好好上学?”看老太太表情缓了些又接着道:“奶奶,我跟曼桢已出版了两本书。现在也有些名气,以后也只会越来越好。”
“你父亲在书局工作近二十年,我知道写书没有你说那么容易。现在你们都租了,那我们也就先住上一年再做打算。曼璐啊,以后的日子还长,我们要量力而为啊!”
“我知道。但现在我跟曼桢都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且又都考上大学,是大学生了。在家里,连您都能挣上大钱了,只要战争没打到上海,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我们这里也要租出去,我查询过,这样的能租三十元没问题。租客也差不多定下了,是大学的教授。”
“行,我知道了。”顾老太太知道两姐妹能挣钱,但也能花钱啊。
“奶,租界那里的房子是九月起租,我们还在这里住一个月,这事您知道就行,先别给跟妈就小弟们说。”九月一号起租,但房子的钥匙将会提前收到。
“知道了,我还没老糊涂。”说完就要起身,她还是去结络子去。一个月一百元的房租啊,老太太都有些头冒星星。最后还是听从曼璐的话,在床上躺上一会。她也有些困了,昨晚她就一直没睡好,一个早上都在担心两个孙女的学业,精神多有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