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十三章 同事住院,应该慰问(1 / 1)
回到单位,长文就带云凤到矿务局医院就诊,很快云凤的病就奇迹般地痊愈了。云凤按临来时的应诺,从长文每月五十一元的工资里,拿出十五元寄给妹妹。此时,全国的生活水平还很低,长文是大学毕业,工资五十一元就算不低的了,最低的还有十几元的。每月寄十五元,几乎相当于低工资人的一个月的工资了。在哪个连供销社都没有的小山村,市场上一毛八分钱一斤小麦面、几分钱一斤小米、几毛钱一尺布的时代里,这些钱做母亲一个月的生活费当然绰绰有余,每月至少还要节余个十元八元的。明知如此,云凤还是这样去做了。平时,云凤就有这样一个处事原则——待人要宽,对己要严,更何况这是在孝敬老人,当然得更为宽一些了。妹妹代表妹夫来信说;母亲由我们照看一切很好,请哥哥、嫂子放心。母亲的意思是,以后嫂子就长期住在矿务局,好好过日子吧,不要来回跑了,省得白花路费,孩子大人还都受罪。最重要的一点是,争取尽快地给她老人家生一个大胖孙子。自此,云风的心才相对地安定了下来,,郑重其事地过起了相夫教子的小日子。
按常理说,在那吃粮靠供应、买粮要粮本的困难年代,她家应该是很困难的,其实不然。前面我们已介绍过,大家都知道云凤和孩子没有本地户口和粮本儿,得吃高价粮、高价油。便都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今天东家給一小袋白面,明天西家给一小袋小米;打两天某毕业学生从河南给捎买回一大袋麦子,又过两天,某司机老乡又从江浙给捎来了鸳鸯大米。学校谁都知道,他们本该最困难的家庭,却过的是虽不为最好、但却还比较宽裕的生活。这一切皆因为云凤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好媳妇。实际上,这也算不上什么本事。之所以能够如此,只不过来源于云凤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她经常自觉、主动地帮助别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热爱,众人的支持——正所谓好人必有好报。这完全的是因为她的人格的魅力所致,而不是靠别的什么本事。眼下,云凤就又在做一件看似平凡,实际上很不平凡的事情。
昨天,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来找云凤和长文,说:“有一个老师住院做了手术,家里很困难,连点好面(白面)也吃不上,学校特让我来和你们商量,请你们给他弄点好面,加强一下营养,好让他快些好,学生还等着他上课呢。”云凤一口答应:“老师住院,学校应该进行慰问和照顾。”
这天一早,才五点钟,天刚刚麻麻亮,云凤就把长文折腾起来,把一袋刚从河南捎买回来的五十斤小麦拿出来。先用簸箕一下一下地簸一遍,去掉里面的草棍儿、草叶等。而长文则负责再捡一捡簸剩下的小石头子儿,这些较重,簸箕是簸不掉的。费了好大的劲 ,花了好长的时间,才把麦子的杂质基本上弄干净。然后云凤再用一块儿湿布把所有的麦子抹一遍,一方面使麦子更干净,另一方面有一定的湿度才好加工。
吃完早饭,长文找了一辆自行车,把处理好的小麦带到加工点,加工成白面。云凤先取出四十斤最好的所谓精粉,专门儿装到一个口袋里,剩下的让一风吹下来,全加工成了粗面。当天下午,长文就把四十斤精粉交给了副校长,粗面留着自己吃。
这是他们用高价买来的小麦,却无尝地献给学校,慰问教师。恐怕那个老师连是谁给的都不知道,因为这是以学校的名义慰问的,长文夫妇连面儿都不露。而且一献就是四十斤,学校又没有给规定数量,少一点也是可以的。而云凤、长文办事就是这么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这就是这小两口尤其云凤的办事风格!他们的人格魅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长期形成的。